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张禹急诊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0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溺水是指人的鼻、口淹没在水中,导致的无法呼吸、缺氧、窒息损害。溺水很可能因未能及时获救而导致立即死亡,即便获救,也可能造成全身性缺氧、脑水肿、凝血功能异常、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最终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
人们往往注意在水中的淹溺,以为只要安全离开游泳池就没事了。但是,一定要高度警惕溺水后继发性肺损伤这个很危险的「隐匿杀手」。继发性肺损伤偶尔会在淹溺几小时后才发生,而且发生十分突然、症状十分严重,后果往往是致命的。
声门关闭,阻塞呼吸道影响气体交换,导致窒息;
缺氧。窒息会造成全身严重缺氧;
根据患者淹溺发生原因的不同,患者可能并发:
脑水肿:脑细胞因为缺氧等原因会发生肿胀而丧失功能;
肺水肿:除了有水分从外面进入身体,肺部受到刺激时,大量水分从血管中渗入肺中,发生肺水肿;
肺部感染;
电解质紊乱:血液正常成分发生明显异常;
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无尿、身体毒素聚积、水肿;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功能破坏,容易出血、不容易止血,各个内脏都可能发生损害,难以治疗。
溺水后的长期昏迷多是因为溺水时缺氧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导致的广泛脑损伤,患者苏醒的机会很难衡量,一般都比较小。即使苏醒过来,很多患者会遗留痴呆、瘫痪等严重的后遗症。
以下情况会增加溺水的风险:
经过初步急救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做头颅 CT、肺部 CT 或 X 线、心电图、血常规及镜检、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检查,如果出现肺部感染、休克等情况,还有可能进行其他检查。
由于溺水的患者经历了惊恐、缺氧、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所以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其中有些是致命性的,检查心电图有助于及时发现这些情况从而及时治疗。
溺水的患者有可能发生溶血、血液浓缩和感染,检查血常规及血细胞镜检(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可以及时发现这些情况从而及时治疗。
血气分析可以用于检查溺水患者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的程度和类型,以便制定合理的氧疗等方案。
患者在水中有可能因头部撞击而受伤,或是并发了脑水肿(脑细胞因为缺氧等原因会发生肿胀而丧失功能)、脑出血等,及时检查头颅 CT 有助于及时发现这些情况,从而及时治疗。
患者在溺水的过程中有可能将异物吸入气道,或出现因溺水造成的肺水肿、肺部感染等,及时检查肺部 CT 或 X 线有助于及时发现这些情况,从而及时治疗。
虽然这两项检查都是胸部的辅助检查,但是却不能用好坏来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
肺部 CT 可以分辨细微病灶,但需要运送患者到CT检查室,给危重病人检查带来风险,费用相对较高;
X 线胸片检查费用较低,并且适合患者床边拍片,降低危重病人运送过程中的风险,缺点是不易分辨细小病灶
急诊科。
溺水患者发生脑水肿的病因一般为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治疗这些病因,吸氧、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此外,医生还会利用甘露醇、利尿剂等药物缓解、治疗脑水肿。
轻微的肺水肿通过吸氧、利尿治疗可迅速缓解。如果出现了严重的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就说明病情非常严重,有可能需要呼吸机帮助呼吸,输注白蛋白、激素等治疗。
患者能否存活和好转主要取决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时间长短,呼吸、心跳停止的时间越长,大脑缺氧的时间也就越长,脑死亡的危险就越大。此外,诸如感染、肾功能衰竭、溶血、凝血机制紊乱等并发症,以及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等也会影响患者的存活机会。
仅仅是轻微的呛水,没有引起气道痉挛、持续呼吸困难以及呼吸心跳骤停的轻症淹溺患者,可以自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但是需要格外警惕继发性肺损伤的发生,必要时及时就医。
淹溺患者被救上岸后,首先要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反应和呼吸,如果有正常呼吸,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发现溺水者没有反应和呼吸,就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如果溺水者淹溺的时间过长,或者是没有目击者无法判断淹溺时间的,尤其是已经出现僵硬等尸体现象的,可以考虑放弃抢救,但一般需要有专业人员判断。
施救者在救人前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会游泳不代表会水中救援。应当尽量利用绳索、救生设施进行岸上救援,应当尽量多人一起施救,避免单兵作战。
首先要将溺水者从水中救起。如果是水中施救,需要非常好的游泳技术、体力,最好经过专业训练;
然后立即清理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以便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如果患者出现没反应且没有呼吸的情况,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对于溺水的患者,迅速恢复呼吸很重要,所以要先做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循环反复;
有条件的话应立即吸氧;
迅速将患者送到医院进一步抢救。
溺水者具体急救措施如下:
不可以。在救起溺水者后,倒背或者使溺水者面朝地、拍背等都是错误的做法,都是不能做的。
如果溺水者还有意识,倒立会导致误吸或进一步损伤。如果溺水者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倒立、拍背等做法不但没用,还会延误救治。
游泳前要在专业教练指导下掌握比较熟练的游泳技术;
从事水上作业的人(如渔夫)应定期进行体检,若患有癫痫等慢性疾病,不宜从事水上工作;
在游泳或划船时,不要饮酒、服用可能引起嗜睡的药物,服用各种药物,特别是感冒药、抗过敏药、精神病药物时要特别留意说明书;
如果不知道怎样安全地救助溺水的人,那就不要尝试亲自去施救;
不要在情况不明的水域游泳;
对于从事水上作业的人应尽量掌握一些心肺复苏的技能;
下水前做好充分准备,不宜在水温较低的水域游泳。
这是可能的。溺水除了跟水的深浅有关,还与当时的身体状态有关。
在水里有两种状态非常危险:一是行为的不受控,二是意识的不受控。如发生抽筋、心脏病等行为不受控情况,或癫痫、脑部受到外力冲击之后的意识不受控时,都极易发生溺水。
在上述病态的情况下,一旦呛入的液体进入气管,刺激气管造成痉挛,声门关闭,堵塞气道,均会使呼吸受到阻碍。重者甚至会因缺氧时间过长而死亡。
所以,即便是个游泳健将,如果当时你意识不清、身体不受控制,再浅的水都有可能造成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