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胥伶杰急诊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2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比如乙型肝炎,导致肝脏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情况[1]。
肝衰竭分为 4 种类型,即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并发症越多,呈现的不良后果和预后越差。
患者最初可出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不能吃油腻食物,饭后不消化饱腹感,恶心、呕吐、腹胀。
疾病进展后,会出现黄疸进行性的加重加深,多表现为尿黄、皮肤巩膜黄染。
后期因凝血障碍会出现皮肤紫癜或淤斑、自发性齿龈出血、鼻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者可并发脑水肿及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继发感染等[1]。
肝衰竭患者多表现为明显的乏力,以及恶心、呕吐、厌油、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可有进行性加重的尿色加深,皮肤黏膜黄染。
有些病人会出现皮肤瘀斑及鼻黏膜、消化道的出血现象,部分病人出现腹水,意识障碍(肝性脑病)。
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嗜肝病毒感染,我国主要是以乙肝病毒感染为多见[1],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酒精、药物、化学制剂、毒蕈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代谢性疾病,手术、创伤、缺血、肿瘤都可以引起肝衰竭,妊娠急性脂肪肝也是肝衰竭的原因之一。
一旦患者出现肝衰竭症状,如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恶性、呕吐、腹胀、呕血、便血)黄疸(皮肤巩膜出现黄染,肉眼可见)逐渐加深、肝功能各项指标异常等,应尽快前往地方医院消化科、传染科或感染科就诊,或到肝病专科医院就诊,或尽快到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就诊。
临床上医生诊断肝衰竭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如某些诱因后出现极度乏力、恶心、呕吐、厌油、腹胀、皮肤黄染、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进行性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血氨水平升高,病毒载量升高等。
肝脏病理组织学可表现为广泛的肝细胞坏死,而坏死的部位和范围,可因病因和病程存在不同。
对于肝衰竭患者来说,进行病原学检测很关键。通常采集患者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或者是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血清胆红素、蛋白和胆固醇的水平;同时,测定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以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胆碱酯酶测定对于肝衰竭患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来说,胆碱酯酶是由人体肝细胞合成的,肝衰竭患者做胆碱酯酶测定时,会显示血清胆碱酯酶有明显降低的现象.
B 超检查也是肝衰竭辅助诊断方法中常用、基础的检查方法之一,肝衰竭患者通过B超检查可以很直观地观察患肝脏的形态,大小等。
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和综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并发症。
肝衰竭诊断明确后,一般需要医生动态评估病情、加强监护和治疗。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根据体重和腹水的量控制蛋白质和钠的摄入,这是需要经过医生评估之后才会给到具体的建议。
药物治疗:
解除诱因:对于重叠感染、各种应激状态、饮酒、劳累、药物影响、出血等诱因,一般要对诱因进行处理,包括治疗感染、限制饮酒等[2]。
肝衰竭病情发展快,治疗效果不好。目前内科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
年龄较小、治疗及时、无并发症的患者病死率比较低。
原则上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2]。
对于肝衰竭的患者,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和皮肤清洁格外重要。
对于患者的口腔护理,若患者神志清楚,需要每天坚持漱口,早晚刷牙,保持口腔卫生,预防细菌或真菌感染;若患者不能自理或出于昏迷的状态,需要检查患者口腔当中是否存在出血溃疡等,用棉球对患者的口腔、牙齿进行清理;若患者口腔存在溃疡或者是真菌感染,需要遵医嘱用药治疗。口腔护理频率为每天 2~4 次。
皮肤清洁包括会阴冲洗,频率在每天 1~2 次。病情允许的话,每周搓澡 1~2 次,腹股沟、腋下皮肤擦洗每天 1~2 次,局部涂抹痱子粉等,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非住院患者的住所要定期消毒,生活用品及饮食一定要卫生,尽量避免感染。
住院患者要避免交叉感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每日开窗通风 2~3 小时,要确保空气对流,但通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暖。
如果患者出现呕血现象,应采取平卧并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观察患者的大便颜色及次数。
患者平时应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以及碳水化合物食物。
若出现腹水症状,平时应采取半卧位的方式,严格控制日饮水量,进水量控制在 1 000 mL 左右,每天记录尿量。
注重合理的饮食计划,戒烟酒,咳嗽或大便时避免用力;营养师指导下给予肝病饮食,避免油腻、过量饮食,避免加重肝脏负担;保证少食多餐;多食软质食物,避免馍片、坚果等坚硬食物[5]。
戒酒。长期饮酒会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发生酒精性肝中毒,后期进展为肝硬化,严重时可发生肝衰竭。所以预防肝衰竭要限酒少饮,如有必要可戒酒。
多刷牙、勤洗可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降低病菌感染的风险,提高免疫力,预防肝衰竭发生。
平时吃药要谨慎,避免药物性肝损害。
定期体检,随时密切观察肝脏的血液指标及脏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