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张禹

张禹急诊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0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5年01月03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低血糖是什么?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过低,低于 2.8 mmol / L,可以没有症状,也可以伴有不适症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低于 3.9 mmol / L,即可诊断低血糖[1]
低血糖严格来说,不能算一种疾病,只是一种身体的异常状态。

低血糖症是什么?

低血糖症可能出现 Whipple 三联征,具体内容如下:

  • 具有低血糖的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等;
  • 发作时血糖 ≤ 2.8 mmol/L;
  • 服糖后症状可立刻消失[1,2]

低血糖症有哪些类型?

根据有没有糖尿病病史,可分为:

  •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
  • 非糖尿病人群的低血糖症。

根据是否与胰岛素增多有关,可以分为:

  • 胰岛素介导的低血糖;
  • 非胰岛素介导的低血糖。

或者分为:

  • 空腹低血糖症;
  • 餐后低血糖症(也叫反应性低血糖)。

根据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可分为:

  • 轻度低血糖症;
  • 中度低血糖症;
  • 严重低血糖症[1]

低血糖反应是什么?

低血糖反应并不是真正的低血糖症。

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中,因胰岛素治疗导致患者血糖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但检查血糖并不低,这可能是因为血糖明显下降或下降过快引起的人体不适应造成的。

低血糖反应一般可以通过调整药物,使血糖缓慢下降得到改善,而不需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低血糖症常见吗?

本病常见,暂未有权威文献说明其具体流行病学数据,低血糖症可发生在任何人群,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影响较大[3]

image

症状

低血糖症有哪些表现?

不同程度的低血糖,表现也不同:

  • 轻度低血糖:常表现为心慌、手抖、出汗、饥饿、头痛、头晕,难以集中精力等。
  • 中度低血糖:还可以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比如无理由地大笑或骂人、随地大小便),没有喝酒却像喝醉了一样,脾气变坏、喜怒无常、暴力倾向,意识错乱等。
  • 重度低血糖:可以表现为昏迷(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抽搐、大小便失禁等[2]

低血糖症会导致癫痫吗?

会。 低血糖时可以出现意识不清、翻白眼、四肢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抽搐、小便失禁等癫痫样发作症状[4]

无症状性低血糖症是什么?

「无症状性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 2.8 mmol / L,但无症状,多见于病史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人体感知低血糖的相关神经受损,导致神经的感知能力下降 ,大脑无法识别低血糖的信号,从而人体不能出现相应的低血糖症状,,甚至无征兆地发生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症有哪些危害?

  • 损伤神经系统:如果低血糖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包括大脑的损伤),出现终生的后遗症,如智力损伤、失语、瘫痪、癫痫、植物状态等。
  •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老年人的低血糖,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等意外。
  • 导致死亡: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死亡[1]

低血糖性偏侧舞蹈病是什么?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病」:是由糖尿病造成「基底核」(具有运动调节功能)损伤的单侧或双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主要临床表现为嘴唇、手指、腿部、脸部或者身体出现不自主运动,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情绪异常,变得冷漠、易怒或忧郁、智力减退等。多发生在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患者[5]。舞蹈病症状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演变为永久性的。

低血糖昏迷是什么?

「低血糖昏迷」是指持续的低血糖造成一过性或长时间的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出现昏迷的现象[1]

低血糖后昏迷是什么?

「低血糖后昏迷」是指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给予静脉推注葡萄糖治疗后,患者血糖已恢复正常,且达 30 分钟以上,但意识仍不清,此现象出现往往提示患者可能发生了脑水肿。

病因

低血糖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血糖来源减少

  • 糖摄入不足:如长时间禁食、胃肠道消化吸收不良等。
  • 糖生成不足:肝糖原合成减少或糖原分解障碍,如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酒精具有抑制肝脏糖异生的作用,因此,在空腹饥饿状态或有肝病的情况下, 大量饮酒容易引起低血糖。

血糖去路增多

  • 糖消耗过多:如剧烈运动、发热、肾性糖尿、恶性肿瘤等。
  • 糖转化过多:如降糖药物使用过量、「胰岛素瘤」(胰岛素瘤又叫「胰岛 β 细胞瘤」,是一种可以分泌大量胰岛素从而引起低血糖的肿瘤)等。
诊断

低血糖症需要做哪些检查来诊断?

导致低血糖的疾病有很多,查找病因的过程相对较繁琐,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检查项目。

常见的检查有:

  • 体格检查:除了评估低血糖症典型表现,还包括神经系统查体等排查脑血管意外等危急生命疾病。
  • 测手指血糖及血浆葡萄糖水平:目的是迅速判断患者体内血糖浓度,确定是否为低血糖症,为后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尤其成年人血浆葡萄糖水平低于 2.8 毫摩尔 / 升,对于后续病因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 血液检查及功能试验:如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实验,饥饿试验,以及同步血浆葡萄糖及胰岛素和 C 肽水平,胰岛素自身水平,激素水平等检测帮助鉴别病因。
  • CT、MRI、腹部超声或经食道超声等:目的是帮助判断有无肿瘤所致低血糖,如胰岛 β 细胞瘤[1,2]

假性低血糖是什么?常由哪些因素引起?

「假性低血糖」是指由于指尖血糖和静脉抽血检测血糖的检查方法不同,导致的这两种检验方法结果不一致,即两者其中一个血糖值为低血糖,另一个血糖值正常,而实际上患者也不存在低血糖的现象。

临床上最常见的假性低血糖病因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另外在「雷诺氏综合征」以及休克患者中,由于血液循环不好,也可以导致指尖血糖值低,从而导致假性低血糖的现象[1]

低血糖症容易被误认为什么病?

低血糖症容易被误认为以下疾病:

  • 低血糖发作时心慌、胸闷,易被误认为是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可做指尖血糖或心电图鉴别;
  • 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可表现为头晕、走路不稳、肢体不自主运动、手抖等,易被误认为是偏瘫、癫痫发作、帕金森病等,可做血糖检测鉴别;
  • 低血糖昏迷,可因突然昏迷的症状,而被误认为是脑梗死、脑出血等,可做血糖检测或脑 CT 鉴别[6]
  • 饮酒后的低血糖易被误认为是醉酒,可做指尖血糖鉴别[7]
  • 另外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可以表现为性格的改变、行为异常,而被误认为是精神疾病,医生需要通过做血糖检测来区别。
治疗

低血糖反应需要治疗吗?

「低血糖反应」不可轻视,原则上应按低血糖同样对待。因为发生低血糖反应时,谁也不能判断是真的发生了低血糖,还是只是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

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的心慌、出汗、手抖等低血糖反应,一定要及时检测血糖及心电图。

低血糖症患者一般需要去哪个科室就诊?

低血糖症患者一般需要去内分泌科、普通内科、急诊科就诊。

低血糖患者需要住院吗?

  • 急诊处理后效果不好的患者。

  • 低血糖原因不明的患者。

  • 低血糖时间过长造成不可逆脑部损害的患者。

低血糖症该怎么治疗?

治疗包括两方面:一是解除机体的「缺糖」状态,二是纠正导致低血糖症的各种潜在原因。

  • 对于轻度到中度的低血糖,口服糖水、含糖饮料或进食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即可缓解。对于药物引起的低血糖,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

  • 重度和疑似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急救。

  • 纠正各种潜在原因的关键在于详细检查,发现病因,然后针对性治疗,可能获得根治。

胰岛素瘤如何治疗?

胰岛素瘤的诊断一旦明确,应及早手术治疗,切除肿瘤。一般手术根治后,除恶性胰岛素瘤外,预后良好,10 年远期生存率也很高(大于 85%)。

因为胰岛素瘤会引起反复的低血糖昏迷,对少数不能手术的病人,可长期服用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药物。在生活中要增加饮食次数、随身携带糖块等食品,及时发现并纠正低血糖。

无症状低血糖患者怎么办?

对于不能察觉低血糖的患者(即无症状低血糖),推荐在 2~3 周内小心避免发生低血糖,许多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

image

生活

低血糖症发生时,应如何自救?

  • 停止运动,坐下休息;
  • 可迅速补充含糖饮料,或补充含糖食物,如:嚼 1~2 粒糖果,吃面包 1~2 片、饼干 5~6 块;
  • 效果不理想,可以再吃一次,并及时就医。

低血糖症发生在他人时,,应该怎么帮助?

若患者清醒,可喂糖水,如已昏迷,可以在口腔内涂蜂蜜等,不要喂食其他食物,以防卡呛。

短时间内没有缓解,拨打 120 或立即就医。

低血糖症患者日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少食多餐,可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如水果糖等,必要时可及时补充糖分。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以热量控制,采用低升糖指数食物以及优质蛋白饮食为原则,比如小番茄、木瓜、柚子、鸡蛋等,但也应注意量的控制,使用餐前胰岛素或餐时降糖药后应及时进食。

低血糖症的患者适合做运动吗?

  • 近期出现低血糖症的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
  • 可根据自身状况进行简单体育锻炼,如慢跑、骑车等。
  • 运动时应备有糖块等含糖食物,以备低血糖发作。
预防

低血糖症如何应对及预防?

  • 按时吃饭,也可少吃多餐,或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甜饼干以应急。
  • 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急症处理方法。
  • 近期发生过低血糖症的人群,应及时去医院查找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预防,避免危险再次发生。
  • 避免剧烈运动。

低血糖反应如何预防?

降糖药物的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降糖速度及幅度不宜过快、过大。

饮食控制应循序渐进,注意少吃多餐,尤其是在两正餐之间及睡前少量加餐。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