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人的大脑从外向内依次是头皮、颅骨、硬脑膜、软脑膜和脑组织。硬膜外血肿,常见于人的头部受到剧烈外伤后,头部血管被折断的颅骨戳破而出血。
因为出血的位置处于坚硬的骨头和致密的硬脑膜之间,血液被局限在二者之间无法流动,进而形成血肿。
如果出血严重且没有及时治疗,血肿就会不断扩大,最终侵占大脑空间,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死亡。
大多数硬膜外血肿是由交通事故、坠落/跌倒及袭击所致头部创伤引起。
统计显示,约1%~4%头部外伤患者中发生了硬膜外血肿[1]。
因此,当不慎发生头部创伤时,应该及时送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通常首选头部 CT 扫描检查。
根据血肿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 3类[2]:
综合医院可以前往神经外科或急诊科就诊。
常见表现包括:
头部外伤造成颅骨骨折,骨折断端进而损伤头部血管引起出血、血肿,这是最常见的情况。
其中,以脑膜中动脉损伤致病最为常见,其余则源于颅内静脉窦、脑膜中静脉、板障静脉等损伤出血。
而非创伤性急性硬膜外血肿较为罕见,可能的病因如:
头颅 CT 检查快速简单,是首选影像学检查。典型CT表现为颅骨和脑表面有双凸透镜形状或梭形的高密度影(呈白色)。CT检查可明确诊断、确定血肿部位、评估血肿量,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当 CT 无法明确时,头颅 MRI(磁共振扫描)常作为辅助检查,可以更敏感地发现出血情况。
此外,当可能存在潜在血管病变时,可以通过脑血管造影进行评估[1]。
硬脑膜外血肿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关键是看血肿的部位、体积,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
一、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式为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脑膜中动脉栓塞术等。
手术指征(即需要手术的情况)为[3]:急性硬脑膜外血肿体积 >30 毫升,颞部血肿体积 >20 毫升,需要立刻手术清除血肿。
对于儿童硬脑膜外血肿,建议硬脑膜外血肿厚度>10 毫米行血肿清除手术。当血肿引起的一系列大脑空间受压迫,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体征时,手术指征可适当放宽,及时的手术治疗能显著改善硬脑膜外血肿患儿的预后[4]。
二、非手术治疗
对于清醒、无神经功能障碍、血肿体积 < 30 毫升、血凝块厚度<15 毫米、中线偏移<5 毫米的患者,可以在密切观察下接受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案包括:
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可能存在肢体偏瘫或活动障碍,长期下来,可能引起肌肉萎缩、关节软骨退化等。
日常生活中,建议通过给患者按摩、推拿、被动牵伸肌肉、活动关节等方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严重者需在康复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可以。最重要的是防止或尽量减少头部受伤。常见的包括:
影响硬脑膜外血肿预后的关键因素在于尽可能缩短出现意识受损到清除血肿之间的时间。当及时清除血肿后,神经功能结局通常较好[5]。
有研究显示,成人和儿童硬脑膜外血肿后的死亡率分别为 10% 和 5%[6]。
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包括:患者有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瞳孔异常,血肿体积较大,脑中线偏移较大,同时存在创伤或凝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