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就诊科室:肝胆胰腺外科
词条作者
肖铭甲

肖铭甲普外科医师

审核专家
魏玮

魏玮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1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什么?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由于肝内外胆管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慢性胆汁淤积,进而出现肝硬化、门脉高压,最终进展至肝衰竭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本病多累及中年人,平均诊断年龄约 40 岁,其中近 70% 的病人是男性。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会变成恶性肿瘤吗?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为胆管细胞癌的癌前病变,10%~30% 的 PSC 患者会发生胆管细胞癌。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传染吗?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不属于传染病,与 PSC 患者共同生活、进食不会被传染。

症状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有哪些表现?

  • 本病起病隐匿,早期大多无症状。一半以上的患者是体检或行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诊断。

  • 随着疾病发展,病人可能出现反复腹痛、发热、寒战、皮肤及双目黄染等复发性胆管炎的症状,乏力纳差、腹水、脾大、瘙痒等慢性肝病症状,无痛性进行性黄疸等肝外胆管梗阻的症状。

  • 其中对于有症状的患者,瘙痒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导致患者反复抓挠,引起皮肤破溃,降低生活质量。

  • 并发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可长期解暗红色血便。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会引起哪些其他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并发症均可见于 PSC 病人,如骨质疏松、夜盲症、高胆固醇血症、肝硬化、门脉高压、脂肪泻等。

此外,PSC 病人还可出现一些特殊的并发症,如复发性胆管炎、胆总管狭窄、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管细胞癌及结肠癌等。

病因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常常与炎症性肠病伴发。这并不是说炎症性肠病(IBD)导致了 PSC,也不是 PSC 并发了 IBD,而是提示二者有着类似的病因,一个人有了 IBD,也容易有 PSC。根据数据统计,80% 以上的 PSC 患者患有 IBD,要么是溃疡性结肠炎,要么是克罗恩病。同时,也有接近 10% 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 PSC,结肠受累越广泛,出现 PSC 可能越大。

  • 多次大规模全基因组研究已证实,PSC 与基因相关,但其致病机制仍不清楚。

  • 此外,结肠细菌反复入侵门静脉,可能诱导肝脏及胆管发生炎性改变;

  • 最后,任何原因引起的胆管缺血性损伤也可能是本病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

总之,PSC 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当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暴露于适当的环境刺激时,诱导产生免疫介导的胆管损伤,PSC 就有可能发生了。

诊断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血液检查可能有哪些异常表现?

  • 生化指标

  • 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增高,且持续超过六个月以上;

  • 转氨酶正常或仅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上限的 3 倍);

  • 大多数病人胆红素可基本正常,但如果累及肝外胆管,造成胆总管狭窄、梗阻,胆红素水平可能进行性升高。

  • 免疫学检查

  • 约有 30% 的病人出现高 γ- 球蛋白血症,约 50% 的病人可伴有 IgG 或 IgM 水平轻至中度增高,约 10%~30% 的病人可出现 IgG4 轻度升高。

  • 超过半数的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细胞胞质抗体(pANC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内皮细胞抗体等,但都为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没有确诊意义。

  • 疑似 PSC 的病人可通过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而排除PBC。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主要依赖哪些检查?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经腹超声、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成像(ERCP)。

  • 经腹超声检查往往是 PSC 的初始筛查,常规超声检查并结合病史,可协助将 PSC 与胆管结石、胆管癌、胆管术后狭窄等症状类似的疾病相鉴别。

  • PSC 在 MRCP 和 ERCP 下可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胆管狭窄,小胆管闭塞,大胆管走行僵硬呈「枯枝样」、「铅管样」表现,因此 MRCP 和 ERCP 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手段。

MRCP 与 ERCP 各有哪些优缺点?

  • 磁共振胆管成像(MRCP)是无创检查,操作便捷,适用于大多数患者。缺点是如果胆管广泛受累,狭窄甚至梗阻范围广,MRCP 将难以获得满意的图像。

  •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成像(ERCP)属于有创检查,对病人的一般状况、心肺功能要求较高,实施前需反复评估操作的必要性、病人的耐受性。优点在于,实施 ERCP 过程中如发现可疑恶性狭窄,可即时行刷检取得标本,进一步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还可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操作解除胆道梗阻。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需要常规进行肝穿刺活检吗?

PSC 病人一般不需行肝穿刺活检,依靠影像学表现、血液免疫学检查即可诊断。

治疗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如何治疗?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治疗目标有两个:延缓和逆转疾病进展+治疗进展性疾病及并发症。

  • 药物治疗

    • 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 A 等,可能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 利胆药:熊去氧胆酸,有利于缓解胆汁淤积,减轻胆汁酸诱导的细胞凋亡而保护肝细胞。

    • 抗生素:当患者出现发热、寒战等急性胆管炎症状时,应及时、足量应用抗生素,尽快控制胆道感染。此外,也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试图控制 PSC 进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正面结果。

目前为止,没有哪种药物有确切的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的作用,只能说有可能有效,主要起到改善指标及缓解瘙痒、黄疸症状的目的。无症状者一般不推荐治疗。

  • 内镜治疗:如前所述,行 ERCP 过程中可行扩张、支架置入等操作解除胆道梗阻。

  • 手术治疗:在数十年前内镜治疗兴起前,PSC 病人如发生胆总管狭窄、梗阻性黄疸,均需行外科手术治疗解除梗阻,术式包括胆肠吻合、胆道重建等,但这些手术创伤大、效果差,目前已基本弃用。但对于 PSC 并发肝衰竭的病人,肝移植手术仍是唯一的治愈手段。

  • 特殊癌症筛查:由于在 PSC 患者中,多种癌症风险均可能增加,所以较常人有更多的癌症筛查需要,主要是胆管细胞癌和结直肠癌的筛查。如果继发了肝硬化,还需要增加肝癌筛查。

    • 胆管细胞癌筛查:每 6~12 个月进行一次肝胆系统超声或 MRCP 检查,每 6~12 个月进行一次肿瘤标记物(主要是 CA19-9 检查),有胆囊肿物发现时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

    • 结直肠癌筛查:如果合并有炎症性肠病,则每 1~2 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没有合并的话,每 5 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人应该什么时候做肝移植?

目前认为,患 PSC 的病人应在发生胆管癌或肝衰竭前,尽早接受肝移植治疗。但术后有 20% 的复发率。

image

生活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健康、均衡饮食即可。

  • 烹饪时注意少放盐,少放油,少用含盐高的调料,少吃腌制菜、腌制肉等;
  • 主食不要只吃精米白面,可以用粗粮、杂豆、薯类、南瓜等替代部分主食;
  • 荤素合理搭配,肉类首选鸡鸭鱼等白肉,少吃肥肉,鸡蛋、牛奶是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 如果是素食主义者,可以多吃豆类和豆制品来补充蛋白;
  • 多吃水果、蔬菜;
  • 尽量不喝酒。
预防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如何预防?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多继发于别的疾病,因此,预防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