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肿
就诊科室:肝胆胰腺外科
词条作者
杨桂元

杨桂元普外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魏玮

魏玮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1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胰腺囊肿是一种什么病?

胰腺囊肿是对一类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的总称,其特点是影像学表现为胰腺囊性占位,可呈囊性、囊实性表现,囊实性比例不一,有时还合并囊内分隔,钙化等。

不同胰腺囊肿治疗方法不同,疾病结局也不同。

胰腺囊肿分几种?

胰腺囊肿分为炎性积液、非肿瘤性胰腺囊肿、肿瘤性胰腺囊肿三大类。

  • 炎性积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囊肿,而是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2013 年发表的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分类修订版更新了用于描述胰腺积液的术语,包括:急性胰周积液、胰腺假性囊肿、急性坏死物积聚和包裹性胰腺坏死。

  • 非肿瘤性胰腺囊肿:包括真性囊肿、潴留囊肿、非肿瘤性黏液性囊肿和淋巴上皮囊肿。

  • 肿瘤性胰腺囊肿:即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cysticneoplasms,PCN),也是对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浆液性囊腺瘤(SCN)、粘液性囊腺瘤(MCN)、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可点击胰腺囊性肿瘤进一步了解详情。

  • 其他: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偶尔也会呈囊性。其他一些疾病也可以并发胰腺囊性占位表现,如囊性纤维化、vonHippel-Lindau 病、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等。

胰腺囊肿常见吗?哪些人容易得?

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和普及,胰腺囊肿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在因与胰腺囊肿无关原因而行腹部 CT 或 MRI(磁共振成像)的患者中,有超过 2% 可能被检出胰腺囊肿,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症状

胰腺囊肿有哪些常见表现?

根据胰腺囊肿的病理性质、生长部位、肿瘤大小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许多胰腺囊肿是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往往并没有任何症状。有症状的患者,通常仅表现出腹胀、隐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的症状。

  • 炎性积液本身是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大多合并胰腺炎的相关临床表现,如腹痛、恶心、呕吐等。

  • 非肿瘤性胰腺囊肿与胰腺囊性肿瘤(PCN)本身可无特异性表现,更多的情况下,主要表现出因肿块导致的梗阻或占位效应引发的各种表现。

  • 较大的囊肿可以表现为体检触及上腹部肿块,肿瘤位于胰头部时,可能压迫胆管和 / 或十二指肠,导致黄疸或消化道梗阻。

  • 个别肿瘤压迫门静脉或脾静脉,可能导致胰源性门脉高压表现、脾大、脾功能亢进、胃底静脉曲张等。

胰腺囊肿会造成什么后果?

  • 炎性积液大部分能够自行吸收消退,形成假性囊肿、有坏死物质积聚者,可能需要接受引流手术。

  • 非肿瘤性胰腺囊肿与胰腺囊性肿瘤(PCN)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往往难以准确鉴别,最终明确诊断需要手术后行病理检查确定。

  • 部分 PCN 具有恶性可能,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 对未能明确性质的胰腺囊肿,有恶变可能,需密切随访观察。

病因

胰腺囊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炎性积液通常与胰腺炎密切相关。而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因素,如胆源性疾病、酒精、高甘油三酯血症、自身免疫因素与某些遗传因素,都可视作炎性积液的间接原因。胰腺炎的类型与炎性积液也有相关性。水肿型的单纯性急性胰腺炎通常不至于发生炎性积液;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出现炎性积液的机会更高。如果治疗期间液体管理有欠缺,容量负荷过重,胰周渗出增加,也可能增加炎性积液发生的可能性。

  • 非肿瘤性胰腺囊肿与 PCN 病因尚不明确。

  • 囊性纤维化、vonHippel-Lindau 病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相关性。

诊断

胰腺囊肿怎么诊断?

病史和体征

  • 有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病史,有胆道疾病、饮酒等诱发因素是诊断炎性积液的重要信息。
  • 非特异性的腹部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以及有因囊肿导致的胆道、消化道梗阻或占位表现,是提示胰腺囊肿的重要信息。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胰腺囊肿的最主要依据。

  • CT 和 / 或 MRI、MRCP 是评估囊肿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除了可以直观发现囊肿,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囊肿类型,评估囊肿的恶性风险( > 3 cm 的大囊肿、囊肿内有实性成分、主胰管扩张都提示囊肿有恶性可能)等。
  • 炎性积液的影像学特征相对比较单纯,大多表现为局部液体积聚,部分能观察到腺体坏死液化。
  • 假性囊肿形成时,以及特殊类型的胰腺囊性肿瘤(PCN),可以观察到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病理检查:是确诊胰腺囊肿的金标准。

  • 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能通过取得组织标本明确诊断。
  • 不愿意手术或暂时无法手术者,要取得病理诊断依据可以从囊液抽吸活检和组织芯活检方面着手。
  • 囊液抽吸活检可在超声内镜或 CT 引导下完成。积液与胰管系统相通时,囊液的淀粉酶水平会升高。
  • 如果怀疑积液被感染时,应取样涂片和培养。
  • 对于囊性肿瘤的实性部分可以考虑组织芯活检。
  • 对于恶性或高度疑似恶性的病灶,穿刺活检要警惕针道转移的可能性。

胰腺囊肿应该看哪个科?

主要应就诊于肝胆胰外科和消化科。

  • 肝胆胰外科着重于完成病灶的诊断评估及外科手术治疗。
  • 消化科着重于病灶的诊断评估,以及 ERCP、EUS 等内镜检查与诊断治疗。
  • 此外,介入科可以辅助完成经皮穿刺活检、引流、冲洗等操作。
  • 病理科对胰腺囊肿的诊断有最终话语权。
治疗

胰腺囊肿怎么治?

针对胰腺囊肿,在经过合理的评估后,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等待观察,介入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

胰腺囊肿有什么治疗方式,怎么选择?

  • 对于炎性积液,大部分可以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 形成胰腺假性囊肿者,一般认为如果时间超过 6 周,大小超过 6 cm,自行吸收可能性不大者,可以考虑手术引流(含内引流,即囊肿胃吻合或囊肿空肠吻合、外引流两种方式)。
  • 对于胰腺坏死,或胰周有坏死组织积聚者,可考虑内镜或经皮穿刺建立窦道,然后行坏死组织清创术;对于合并感染形成脓肿者,行穿刺或手术外引流。
  • 非肿瘤性胰腺囊肿与胰腺囊性肿瘤(PCN)在术前往往难以鉴别。
    • 某些类型的 PCN 具有恶变潜能,甚至是癌前病变。为避免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对于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具有较高恶变潜能的病变,都主张手术治疗。
    • 对低危险性胰腺囊肿,没有长在关键部位,体积较小,且没有导致相关临床症状者,选择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观察肿瘤有无进展。如出现肿瘤增大,怀疑其性状发生改变时,应及时干预。

由于涉及胰腺的手术一般创伤性都较大,有的甚至还具有致残性,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手术决策时,需要慎重考虑获益和风险情况,充分征求多学科诊疗意见,结合患者本人意愿,最终决策。

胰腺囊肿是否可以用药物治疗?用什么药物?

  • 炎性积液可以考虑针对胰腺炎的药物治疗,控制炎症和感染,补充蛋白提升胶体渗透压,加强营养以支持促进损伤修复,改善微循环,都能有助于液体的吸收。

  • 对于积液合并感染,或有感染性坏死者,应该接受药敏指导下的抗生素治疗。

  • 对于非肿瘤性胰腺囊肿和胰腺囊性肿瘤(PCN),药物治疗手段有限。

image

生活

胰腺囊肿患者在饮食和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如果经评估确认为良性或暂时无需干预,而建议采取随访观察方案的患者,除了严格按照随访复查计划完成相应检查评估外。

还要注意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加重胰腺损伤的因素。主要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两方面。

  • 调整饮食结构:饮食注意荤素搭配,避免长期大量高脂高蛋白饮食,比如少吃红肉、肥肉、油炸食品等。

  •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酒,免除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特别是乙醛)对身体的伤害;戒烟也有利于健康。

预防

胰腺囊肿可以预防么?如何预防?

  • 针对炎性积液,理论上,可以通过预防胰腺炎发作加以预防:

  • 注意不要暴食暴饮,刺激胰腺的分泌,造成胰腺炎的发生。

  • 注意不要经常饮酒,否则会造成胰腺分泌物变粘稠,堵塞胰腺的管道,使胰腺的分泌物不能排出,导致胰腺发生炎症。

  • 非肿瘤性胰腺囊肿和胰腺囊性肿瘤(PCN)则难以预防。但增加疾病知识,提高警惕,适龄人群或高危群体坚持定期体检,能够早期发现并诊断胰腺囊肿,再经过恰当准确的评估,确定病灶性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治疗结果。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