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程小飞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肛裂是指肛管齿轮线(位于肛管和直肠黏膜的交界处,连接处呈锯齿状)以下皮肤及皮肤下组织裂开感染,进而引发感染性溃疡[1]。
肛裂好发于青壮年,近年来我国肛裂的发病率上升至 2.0%(即 100 个人中可能有两个人会得肛裂),其中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 1.8 倍[2]。
根据肛裂的病程,可以分为[1]:
成人一般是去肛肠外科、普外科就诊,儿童则是去小儿普外科、儿科就诊。
儿童肛裂还表现为排便时哭闹、出血或拒绝排便等。
因为人的肛管上神经分布非常丰富,感觉特别敏锐,当有了裂口之后,肛门管的内压就会上升,使肛管的内径变小,所以即便是稀软的大便,也会使裂口受到强烈的刺激,产生剧痛。另外肛裂患者往往会故意推迟排大便的时间,使得大便在肠道内进一步被吸收水分而干燥,一旦排便会进一步增加痛感。
肛裂与多种因素有关:
青中年人,尤其是青中年女性患者:肛裂好发于青中年,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
儿童:因为括约肌尚未发育成熟,且不爱吃蔬菜、粗粮等纤维丰富的食物,易导致便秘,从而易得肛裂。
女性生育时容易用力过度,常会引起会阴处肛管(也就是阴道口正下面的肛门口处)撕裂。
儿童肛裂和成人肛裂的表现是一样的,但是病因略有区别,有一小部分儿童出现肛裂是因为肛门畸形术后需要扩肛,扩肛手法不当引起的。
不会传染,肛裂是肛管的表面层(黏膜层)裂开而形成,并非传染病。
可通过临床症状,并结合体格检查,发现肛管后正中位上的溃疡创面或「三联征」,即肛乳头肥大、肛裂、前哨痔同时存在,从而确诊。
不一样。
肛裂反复发作,会在外口处形成一个皮肤赘生物,称为前哨痔。痔疮是因为肛门周围静脉丛的病理性曲张。
两者都有便血的症状。痔疮一般早期即有便血,但排便不疼,而肛裂则是早期就出现疼痛,偶有便血。
另外,痔疮后期用手可以直接摸到脱出肛门口的痔,而肛裂后期还是以肛门处裂口与便后疼痛为主。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经久不愈的患者。
可以治愈。
大多数的急性肛裂可行保守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但有约 50% 的急性肛裂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可能会转变为慢性肛裂,慢性肛裂可采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时,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3]。
肛裂若不及时治疗会出现排便时疼痛、便血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导致肛窦炎(指肛门齿线部的肛隐窝炎症性病变)、肛乳头炎(即肛裂内口处组织的炎症)、裂痔(即肛裂外口处形成的突起样组织,也称之前哨痔)、梭行溃疡(沿着肛裂这条轴形成的溃疡)、肛门皮肤下的组织增厚变硬形成硬结、潜在瘘管等后果[2]。
基本上一致,但是儿童肛裂一般采取保守治疗。
不是必须,只有当有合并症形成时,或者经过反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的慢性期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需要麻醉。如果是儿童,一定要全身麻醉;如果是成人,可以行局部麻醉。
肛裂切除术:创伤小,但是易复发。
一般选择月经后 3~5 天行手术治疗,不要选择经期或者月经前一周。
这样做一是避免手术创面大出血;二是避免育龄妇女在已怀孕又没检测到的情况下手术,对孕育不利;三是可以在下次月经来临时创面已完全恢复,避免经血和肛门创面分泌物等之间相互影响。
有可能复发。例如肛裂内口处理不当(或者根本没有处理彻底),肛门处理不当(即肛门内口处组织有炎症时未处理),手术后护理、饮食不当等均可导致复发[2]。
不需要,但是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如咖喱、火锅等),保持大便通畅就可以[4]。
一般肛门创口完全愈合需要 3~4 周。
应多吃一些含丰富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防治便秘,例如苹果、香蕉、桃、瓜类等水果,芹菜、菠菜、黄花菜、茭白、竹笋等蔬菜。
应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饮食,如酒类、辣椒、生姜、蒜、葱等[4]。
产后尽早起床活动。自然分娩者产后 1~2 天可起床活动,初起床时可先进行轻微的活动,如抬腿、仰卧起坐、缩肛等。
注意食谱中除了营养丰富的食物外,应当适当多吃些蔬菜水果,促进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