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程小飞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4月01日
胃溃疡是指胃部的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简单来说就是胃黏膜被胃酸腐蚀,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一种[1,2]。
胃溃疡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中老年,通常是症状不明显,或者容易被忽略[1]。
部分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表现为上腹痛,或者在进食后出现胃部难受[1]。需经消化内镜检查确诊,治疗方面,以抑酸治疗和修复胃黏膜最为关键,一般经抑酸治疗后多可缓解症状。
我国尚缺乏胃溃疡发病率的确切数据,但可以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进行估计。作为全球多发性疾病,消化性溃疡的患病率为 6 %~15 % [3],也就是 100 个人里面,可能有 6 到 15 个人患有消化性溃疡,且由于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这种疾病[1,3]。
会。少数的胃溃疡可以发生癌变。
胃溃疡的癌变指的是在胃溃疡的基础上,溃疡边缘黏膜上皮因受长期刺激,逐渐发展为不典型增生以致发生癌变。
大多数资料报道显示胃溃疡的癌变发生率约 1 %~3 % [3]。多见于有长期胃溃疡病史,大于 45 岁,经过严格正规治疗 1~2 月无好转,且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癌变的可能[1]。
一般选择消化内科就诊。
上腹痛是胃溃疡最典型的表现,一般发生在饭后 1 小时以内,可持续 1~2 个小时。与十二指肠溃疡不同的是,胃溃疡的夜间痛比较少,进食并不能缓解疼痛,反而会使疼痛加重。
另外,胃溃疡患者腹部还会有压痛,压痛的位置一般在胸口正下方或者偏左。除了上腹痛,部分患者还会有反酸、嗳气、烧心、上腹饱胀、恶心、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上腹痛不一定就是胃溃疡,还需要与其他有类似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
常见的有上腹痛表现的疾病包括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胃癌等。胃镜检查可以直观的区分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癌和胃溃疡;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与进食油腻有关,疼痛常位于右上腹并放射至背部,可通过腹部 B 超进行区分。
有时候心脏的问题也会出现和胃部疾病相似的疼痛,需要做心电图进行鉴别。
当胃溃疡出现以下变化时应及早行胃镜检查,确定是否发生癌变。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病因很相似,包括:
随着人们对幽门螺杆菌认识的深入,过去认为胃溃疡与遗传相关的说法越来越受到质疑,也就是说遗传因素可能在胃溃疡的发生中并没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没有直接的证据认为上一代得了胃溃疡就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即使是下一代得了胃溃疡,也可能是共同的生活方式、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导致的。
针对胃溃疡的发病过程,有一个形象的比喻[1]:
我们可以把胃的黏膜屏障比作「屋顶」,把胃内的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比作「酸雨」。当屋顶比较薄弱或者已经漏雨时,即使轻微的酸雨也会腐蚀正常的屋顶漏到屋内。胃溃疡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发生破坏而引起的。
依据胃溃疡发生的常见病因,不难推断出胃溃疡的易感人群。有研究显示,胃溃疡患者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可高达 70 % [4],在幽门螺杆菌高发的人群中,胃溃疡的患病率也较高。
因其他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以及氯吡格雷等药物的患者胃溃疡的发病率也较高。
如果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进食没有规律也容易诱发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简称 Hp,是主要生长在胃窦部的一种微需氧菌,因呈典型的螺旋形或弧形而得名,是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最重要的原因[2,4]。
幽门螺杆菌有着较强的传染性,比如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长喂给孩子嚼过的食物,就可能将自己体内的幽门螺杆菌传给孩子,或者在公共饭桌上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唾液污染菜品也会引起传播。
经常会有人疑问自己体检查出了幽门螺杆菌阳性,但是并没有腹痛等胃溃疡的症状,那这种情况下怎么处理呢?
我国成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大约是 40%~60% [3],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大约在 17% 左右[3],因此得了幽门螺杆菌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发生胃溃疡。
根除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指征。2012 年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认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同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积极给予根除 Hp 治疗[4]:
根据胃溃疡的发病机制,我们可知,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会通过接吻、共同进食等途径引起幽门螺杆菌感染,从而增加患胃溃疡的风险。
不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因为不会传染幽门螺杆菌,所以不会将溃疡传染给别人,也不会增加患胃溃疡的风险。
很多有溃疡症状的患者并没有得胃溃疡,也有很多的胃溃疡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是很典型,因此单靠症状并不能进行确诊。
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钡餐和胃镜是确诊的最重要的两种检查方法。胃镜的准确率高,不仅可以直接对胃黏膜进行观察,还可以直视下取活检,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钡餐。除非是患者特别抵触胃镜检查或者是患者的身体条件不能承受胃镜检查,绝大部分情况下,医生都是建议胃镜检查的。
经常会听别人说做胃镜会非常难受,能不做就不做。但是胃镜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检查,对于胃溃疡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一般在做胃镜检查之前,需要先喝一支利多卡因(麻醉药),喝完以后嗓子会发麻,整个检查过程中一般不会感到疼痛,最大的感觉是恶心,一直想呕吐。胃镜检查一般在 5~10 分钟可以完成,大部分人可以耐受。
当然,胃镜检查时间及过程是否顺利还要取决于行胃镜检查的大夫的水平。对于不能耐受的病人可以选择无痛胃镜,也就是先进行全身麻醉,再去行胃镜检查。其中无痛胃镜多用于需要同时进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所需时间较长的患者。
总之,胃镜检查并没有别人口中所传的那样恐怖,怀疑有食管、胃部和十二指肠病变时应及早行胃镜检查。想了解更多胃镜检查信息,可在丁香医生 App 搜索「胃镜检查」查看详解。
做胃镜检查时,机体会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有心脏病、贫血或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人如果行胃镜检查容易发生危险,在做胃镜检查之前先行心电图、验血等检查是对患者安全的负责。
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大致地区分[2]:
胃镜确诊胃溃疡后应该立即开始治疗,大部分的胃溃疡可以通过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PPI )等药物的方式治愈,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具体方法如下[2]:
药物治疗[2]:目前推荐铋剂 + PPI + 两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抗菌药物的组成方案有四种:
其中,质子泵抑制剂( PPI )可以选择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均为标准剂量;铋剂一般选择枸橼酸铋钾。推荐的疗程为 10 天或 14 天,不再使用原先 7 天的方案。根除 Hp 的治疗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随着抑酸药物的广泛应用,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胃溃疡越来越少。一般认为当患者符合以下情况时应该进行手术治疗[2]:
目前胃溃疡手术治疗一般是行胃大部切除术,最多的术式是 Billroth I 式吻合术,即将切掉一部分的残胃直接与十二指肠进行连接;此外,根据具体的情况还可以行 Billroth II 式以及胃空肠 Rouxen-Y 吻合。
大多数胃大部切除术后的病人可以达到较好的恢复水平,没有明显的症状,偶尔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腹泻等。也有部分的病人可能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或者溃疡复发,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1,2]。
胃溃疡可以治愈,但由于胃部的健康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如果是饮食习惯得不到改善的话,胃溃疡还有可能复发。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会降低复发的几率[1,2]。
符合以下情况者需要进行胃溃疡的维持治疗:
胃溃疡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任其发展,有可能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胃出口梗阻以及癌变等并发症。
进餐方式[1]:确诊病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规律饮食,以维持胃部的正常消化节奏。最好是少食多餐,每餐之间避免其他食物的摄入,比如小零食等。进餐的速度要慢,细嚼慢咽。
食物形式[1]:选择营养丰富,柔软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食、肉糜等等。需要避免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和辛辣刺激生冷坚硬的食物。纤维素人体无法吸收,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竹笋等)会对脆弱的溃疡面造成二次伤害,辛辣刺激圣人坚硬的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酸醋、柠檬、冰块等)也是这个道理。
其他[1]:戒烟戒酒。
需要注意精神情绪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焦虑、过度劳累,都能通过神经系统影响消化系统,因此保持情绪的稳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1,2]。除此还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减少紧张状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