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分型,包括单纯性乳头状癌和混合性甲状腺癌 [1]。此病生长缓慢,可能会在甲状腺中局限数年,并且发病较为隐匿,可能会被患者忽略。
在甲状腺癌中恶性程度最轻,经过手术、药物等治疗后,往往预后较好 [1]。
在甲状腺癌患者中常见,约占总数的 70%~90%,即为每 100 名甲状腺癌患者就有 70~90 人患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 [2]。
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但是儿童和年轻女性(40 岁前)多发,男女比例为 1:1.7 [3]。
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甲状腺结节,大多情况下不出现明显的症状,可能在体检的时候无意发现。少数情况下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者远处转移癌的表现 [2]。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从而出现相应症状。如气管受压迫时,会出现咳嗽、呼吸受限;食管受压时,会出现吞咽困难或者食管疼痛;侵犯喉返神经时出现声音嘶哑等表现 [2]。
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相应器官的受累情况。如转移到肺部,可能会出现咯血、胸痛等表现;发生骨转移后,可能会出现疼痛、功能障碍等表现,预后较差 [1]。
甲状腺癌乳头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儿童时期接受过外照射治疗,还是核泄漏造成的放射性碘暴露,都可以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率 [2]。
有资料显示,碘的过量摄入可能与某些类型的本病有关,但是并不能证实两者有直接因果关系。所以,目前一般不要求甲状腺癌病人限制碘摄入。
Camargo 等发现过量的膳食碘与慢性甲状腺炎之间存在联系,而慢性甲状腺炎与乳头状癌发病率的增加有关,但 Zimmermann 等发现加碘盐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并不存在相关性,没有足够的证据解释世界范围内的增长 [3]。
有一定的遗传性。
遗传因素对于甲状腺癌的发生也是同样重要的,若父母患有甲状腺癌,则子女患病风险增加 3.2 倍,若同胞兄妹患有甲状腺癌,则患病风险增加 6.2 倍 [4]。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是若患者在照镜子或在喉结下方摸到肿块时,应及时就医。
若患者已经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第一时间就医,让医生做出判断,以免耽误病情。
在没有转移的情况下,对甲状腺部位的肿物往往难以判断。在治疗前应该进行以下检查来明确病变的范围、甲状腺功能损伤程度等:
普外科、肿瘤科、头颈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等科室。
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较好 [1],大多数在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手术、用药的患者在治疗后可以完全治愈。
在手术前,医生会根据以下因素来确定甲状腺切除的范围,并根据各种手术方式的利弊、患者的治疗意愿等情况来确定手术方式:
可能会复发。
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复发和转移发生在术后的 5~10 年内,且在复发或转以后预后较差 [2]。
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家属应注意关怀患者,若患者出现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以与其多交流,或让患者与朋友多交流沟通,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可以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必要时复查甲状腺素水平排除甲状腺素补充不足等情况。
建议患者进行终身随访,至少每年进行 1~2 次检查,包括对患者进行阶段性的临床评估、颈部超声、CT、必要时核素扫描或者 PET-CT 等 [2]。由于患者病情不同,具体情况应根据医生医嘱进行复查。
因甲状腺乳头癌的病因尚不明确,所以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可以做到以下几点来减少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