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白内障
就诊科室:眼科
词条作者
罗荃

罗荃眼视光学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刘秀芬

刘秀芬角膜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0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白内障是什么?

白内障发生在眼球内的晶状体这一部位。

晶状体位于眼球内相对靠前的位置。它表面覆盖有晶状体囊膜,并被晶状体悬韧带固定在虹膜及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

它是眼球内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眼球想象为一个照相机,则晶状体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可调整焦距的「镜头」,可将光线汇聚于眼底视网膜(即「底片」)上。

正常晶状体呈双凸透镜状,透明且富有弹性。由于各种原因如外伤、辐射、老化、代谢异常、中毒、遗传、免疫等,使晶状体囊膜功能异常或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的蛋白成分发生变性、形成混浊,即称为白内障。

这相当于「镜头花了」,会对患者视力和视觉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白内障的分类有哪些?

形成白内障的病因很多,据此可将白内障分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即老年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中毒性白内障、辐射性白内障等多种类型。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最为常见。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什么?

糖尿病性白内障,属于代谢性白内障的最常见类型,指由于血糖异常导致晶状体内代谢紊乱,进而发生晶状体水肿、混浊等改变所导致的白内障。

由于糖尿病的高发年龄为中老年,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病人群较为一致,故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常为年龄及血糖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混合型白内障」。

受血糖的影响,这部分患者的白内障比一般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年龄可以更早、程度更重、加重得更快。

只有在少数 30 岁以下幼年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的白内障,才可称为真正意义的、单纯的糖尿病性白内障,即「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

症状

白内障通常有什么症状?

以最为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为例,患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随后逐渐感觉到双眼先后或同时出现的看东西不清楚、重影、辨色能力下降、眩光等症状。

一般只有在白内障混浊区域波及到眼球中央的瞳孔区,患者才会感觉到明显的视力下降。

有部分患者会由于晶状体混浊后变硬变厚,导致出现近视。患者可能感觉由原本的「老花眼」看近不清楚,转变为看近处清晰,并自以为「返老还童」。

这些症状多在长达数年的时间内缓慢出现并加重,亦有个别在短时间内出现或明显加重的情况。

飞蚊症是白内障的表现吗?

并不是。飞蚊症多数是由于眼内的玻璃体混浊导致,表现为眼前可以飘动的小黑影,它不是白内障造成的。

因为飞蚊症也常发生在中老年人,加上一些厂商的宣传误导,使得大家容易误以为飞蚊症也是白内障的症状。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症状有什么特别之处?

中老年期发生的糖尿病性白内障,由于混杂有年龄的因素,故症状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似。

另外,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晶状体可表现为时而水肿时而脱水的状态,故患者可以出现视力不稳定及屈光度的来回波动。

血糖浓度较高时,患者可能表现为「近视」,即看近处相对较清楚,看远处模糊;血糖浓度降低后,患者又可能表现为「远视」或「老花」,即看近处模糊,看远处相对较清楚。

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的「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早期亦可出现这种视力不稳定及屈光度波动的情况。与中老年患者相比较,其白内障症状的加重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出现,最短可以仅有数天的时间。

病因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目前认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主要患病机制是长期的氧化损伤。

而血糖异常会导致晶状体内糖代谢异常,其代谢产物会大量堆积,并且出现晶状体渗透压的改变,从而导致晶状体水肿、混浊,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白内障的原因之一。

诊断

糖尿病性白内障需要做什么检查?

在明确糖尿病病史后,需要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验光等检查,还需要点用散瞳药物后行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等检查,必要时还要做眼底 OCT 扫描、眼部 B 超等其他检查。

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有必要严格区分吗?

对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同时受血糖因素和年龄因素的影响,往往很难区分。由于两种白内障的处理原则方法都类似,因此也没有必要严格区分。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晶状体混浊有一定特征,包括晶状体皮质和后囊下混浊等,但这些特征并非糖尿病性白内障特有。

所以,对同时患糖尿病和白内障两种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和病史等,判断哪一个因素的影响更大,从而给出更具倾向性的诊断,即糖尿病性白内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两者其一。

治疗

糖尿病性白内障应该看什么科?

先到内分泌科控制好血糖后,再到眼科就诊。

糖尿病性白内障,控制好血糖之后,白内障能减轻吗?

控制血糖后,可能对白内障早期血糖波动导致视力不稳定的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但晶状体已经混浊的区域无法消除。晶状体混浊是晶状体蛋白变性的表现,是不可逆的。因此,控制好血糖后,白内障也不能减轻。

糖尿病性白内障,用眼药水治疗有效吗?

目前没有一种药物经过严格论证后,证实对白内障有治疗效果。部分眼药仅有减轻症状的作用,但无法对已经混浊的晶状体起到实质性改变。

糖尿病性白内障,什么时候需要做手术?

一般来讲,当感觉到了明显的视力下降或其他眼部症状,其程度影响日常工作生活了,并且不能通过戴眼镜等其他矫正办法改善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了。

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是怎么做的?

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和一般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过程基本一致。手术基本分为摘除晶状体和植入人工晶体两个步骤,这个过程就像「给相机换个镜头」。

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中会在角膜边缘做个小切口,手术器械通过此切口进入眼球内,将自身的晶状体摘除并植入新的人工晶状体,过程最快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切口较小,恢复较快。

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前要做什么检查?

除了血糖、血压等全身系统的指标,还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验光、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眼底 OCT 扫描、眼部 A、B 超、角膜内皮计数、眼球生物学测量及人工晶体测算等其他检查。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中老年患者,做手术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所有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后均需要严格控制血糖。

由于免疫力下降等原因,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出现囊膜破裂、伤口愈合不佳、炎症、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比一般白内障患者高一些,但总体在可控的范围。

另外,如果同时存在糖尿病导致的眼底病变,则可能导致术后视力不理想,并有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眼底疾病的治疗。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年轻患者,手术有什么不同?

在手术方法上,需要具体评估晶状体混浊的性质和程度,一般而言,和中老年白内障手术的区别可能仅在晶状体摘除使用的办法等细节处理上,整个手术的过程的差别一般不大。

但年轻人白内障手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的可能性大,可能需要后期再进行激光后囊膜切开。

另外,由于单焦点的人工晶状体并没有看近处需要的调节能力,导致手术后可能提前出现「老花」症状,需要戴眼镜辅助日常生活。所以,在手术前选择晶状体的时候,一般鼓励年轻人植入多焦点或可调节的人工晶状体。

image

生活

糖尿病患者需要如何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以减少白内障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需要在生活中适量运动及控制饮食,其中包括以下要点:

  • 控制体重,降低总热量的摄入。
  • 减少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的摄入比例,减少的部分可用蔬菜、谷类、薯类、豆类和不饱和脂肪替代。
  • 改变烹饪中重油、重盐、重糖、重口味的习惯,采用蒸、煮、焖、拌等方式,减少煎炸,减少炒菜所用的油量。
  • 不喝含糖饮料及果汁,吃水果时控制总量,并挑选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少吃加工食品、烘焙点心、油炸膨化食品等。
  • 根据个人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每日运动量,并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运动,有氧运动及力量运动相结合。
  • 戒烟限酒。
预防

糖尿病性白内障如何预防?

对于中老年患者,由于合并年龄因素的影响,白内障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但控制血糖能帮助减缓白内障的发生,并且同时避免糖尿病眼底病变等其他并发症。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及药物控制等办法控制血糖。

另外,均衡饮食、注意紫外线的防护、在青少年期注意控制近视度数、及时治疗其他影响眼部的疾病等,都可能帮助减缓白内障的发生。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