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刘秀芬角膜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1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上下泪小管分别连接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又汇合变成泪总管,泪总管连接到泪囊。
当然,有些人是上下泪小管直接连接到泪囊而没有汇合成泪总管,这对排泄眼泪的功能没有任何影响。
泪囊位于鼻根部内侧,两侧各有一个,平时也是触摸不到的,仅作为泪液排出的通道存在。但是泪囊炎时,挤压该部位,可以看到有脓液自泪小点溢出。
鼻泪管:连接泪囊下端,开口于下鼻道,泪液从泪囊流到鼻泪管,然后到鼻腔排出。
涂布在眼表的泪膜是不断更新的,我们每一次眨眼都会有一层新的泪膜涂在眼球表面,代谢掉的泪膜会通过泪小点到泪小管再到泪总管至泪囊,最后从鼻泪管进入鼻腔。
所以,我们在哭泣的时候,会有大量的泪液进入鼻腔,从而表现出「一把鼻涕一把泪」。
泪腺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腺组织炎症性疾病的总称。临床上根据起病缓急分为急性泪腺炎和慢性泪腺炎。
通常患儿在出生后不久被发现有溢泪症状,可单眼或双眼,泪囊若有继发感染,可有黏脓性分泌物,即「眼屎较多」,形成新生儿泪囊炎。多见于先天性泪道阻塞。
泪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泪腺炎:起病急,短时间内眼眶外上方疼痛、流泪、流脓,以及发热等症状明显。
慢性泪腺炎:起病缓慢,症状相对不明显,可能仅表现为眼睑外上方的无痛性包块,在临床上很好区分这两种类型。
泪囊炎也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泪囊炎:多由毒力强的致病菌引起,也可为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可以突然发生。主要表现为眼部充血、流泪及脓性分泌物。鼻根处(泪囊区)红肿热痛。可伴有全身发热等不适。
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眼病,表现为长期流泪,不但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还会引起面部湿疹,严重的可引起角膜炎,还会影响内眼手术的进行。慢性泪囊炎较急性泪囊炎更为常见。
这三个疾病一般都不会影响眼球,通常不会影响视力。
泪囊炎常见继发于邻近组织如结膜、鼻腔和副鼻窦的炎症引起,正常情况下,泪液有一定的抗菌能力,当邻近组织的疾病引起鼻泪管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道,结膜分泌物进入泪囊,细菌繁殖导致泪囊炎,如遇角膜外伤,可并发角膜炎。
慢性泪囊炎: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常见的诱因有外伤、沙眼、下鼻甲肥大、鼻炎、鼻中隔弯曲等。好发于老年女性。
急性泪囊炎:常见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由慢性泪囊炎引发。
一般来说,是不是泪道阻塞需要进行泪道冲洗来判断。
冲洗不通畅的才能说是泪道阻塞。如果在室内环境下不流泪,仅仅是遇到凉风流泪,很可能不是泪道阻塞。因为泪道阻塞导致的流泪,是持续性的。迎风流泪可能与凉风的刺激导致泪液的分泌增多有关。
对于泪囊炎、泪小管炎等泪道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及医生的检查。一般来说,最常见的检查项目就是泪道冲洗,我们通过泪道冲洗来判断泪道是否堵塞,以及哪一部分堵塞,是否有泪囊炎等。
急性泪腺炎多为病原体感染所致,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
单侧急性起病,表现为泪腺部位,也就是眼眶外上方的疼痛,有流泪或脓性分泌物。治疗根据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同,细菌、病毒感染,应全身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果形成了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慢性泪腺炎主要表现为眼睑外上侧的无痛性包块,病程缓慢,多为双侧性,也可由急性泪腺炎迁延而来。治疗以针对病因或原发病进行治疗。根据病情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无效可考虑手术切除。
根据阻塞部位的不同,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如果不伴有泪囊炎,可以通过泪道探通及泪道置管来治疗,如果反复探通以及泪道置管无效,可考虑鼻腔泪囊吻合术来治疗。
手术将泪囊壁和鼻腔粘膜吻合,这样泪囊和鼻腔直接贯通,泪液可以通过泪囊直接到鼻腔。
术前主要需注意全身情况,避免感冒,术前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
术后早期需要定期在医院冲洗泪道,确保泪道是通畅的。
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缓解疼痛。滴抗生素滴眼液及全身应用抗生素。
控制炎症后,行手术治疗使堵塞的泪道重新通畅。常见的手术方式为鼻腔泪囊吻合术。
在医院行抗生素冲洗,并由医生判断严重程度,严重者应行泪小管切开。
需要进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在泪道里面留置义管将泪小管两头短端连接上,让泪管重新连接上,保持泪液引流通畅。
需要知道的是,即使做了手术,部分病人在拔管之后可能发生阻塞,留下溢泪(流眼泪)的症状,但手术仍是必要的,因为不做手术那将一定会有溢泪(流眼泪)的后遗症。
新生儿泪道的先天性堵塞通常是由于覆盖于鼻泪管末端的 Hasner 瓣发生膜性阻塞所致。
大部分 Hasner 瓣阻塞可在出生后 4~6 周自行开放,所以,一旦 Hasner 瓣开放,泪道通畅了,这部分新生儿泪囊炎也就好了,但有一些患儿可能无法自愈,便需要进行治疗。
早期可先行局部按摩和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大部分患儿可以治愈。如果半岁后还有症状,可考虑行泪道探通术。泪道探通术就是使用泪道探通针,插入泪道,使泪道重新开放。
治愈后可能会复发。
泪囊炎手术时,肯定是需要住院治疗的。泪小管炎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泪腺炎看疾病的严重程度来觉定是否需要住院。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否需要吃药还要根据医生的医嘱和安排。比如严重的泪道疾病,住院期间抗生素静点,出院后症状缓解,但未完全好,出院后需要过渡到口服抗生素一周。如住院已经完全好了,那么出院后不需要再吃药。
患者本人可以感觉到各种症状消失,眼部及鼻根部的不适感消失,再进行泪道冲洗时通畅,无脓液和分泌物,不流泪。基本可以判断泪道疾病已经治愈。
局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平时可以轻柔按摩泪囊区(鼻根的两侧),首先从鼻根往泪小点方向按摩,促进泪道里面的脓性分泌物排出,然后从鼻根方向往鼻孔方向按摩,靠推着里面的空气挤压泪道出口的膜,来促进 Hasner 瓣膜的开放。
半岁后还无缓解的话,建议去医院就诊。
在生活上注意眼部卫生,如有分泌物或者脓液时要及时清洗干净,保持眼部的清洁
对于各种泪道疾病,并没有特殊的预防方法,平日里注意眼部的卫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