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畏光,又称为「羞明」,是指眼睛对光的敏感性增高,产生不适感(眼睛刺痛、流泪等),从而导致回避行为(闭目、眨眼等),有些人可能还会出现头痛的症状[1]。
引起畏光的原因有很多,有些眼表的疾病,比如干眼症、慢性结膜炎、角膜炎都会有畏光的现象,这是因为角膜上皮密布着很多感觉神经纤维,眼睛干涩、泪液不足或者炎症都会刺激感觉神经纤维导致放射性畏光。
畏光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光刺激间接转化成痛觉刺激的抑制功能减弱或者缺乏激活三叉神经痛觉传导径路相关[1]。
畏光表现为正常或者较弱的光刺激即可引起眼睛刺痛、闭目、流泪、眨眼的症状,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头痛的症状。
畏光多由疾病引起,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
眼部炎症导致的畏光:
非炎症性眼部疾病导致的畏光:
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畏光:
可先使用滴眼剂缓解症状,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遗传性疾病导致的畏光:
如虹膜缺损、白化病等,无特殊治疗方式,外出可佩戴墨镜,平时室内光线不宜过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畏光,或者畏光加剧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给予相应有效的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是否影响视力,应视情况而定。由于眼部疾病导致的畏光可能会引起视力下降。
当眼部的屈光系统,即角膜、前房、晶体、玻璃体、视网膜受到影响后,视力也会随之改变。
患者自身患有干眼症、青光眼,或者由其他原因引发角膜炎、结膜炎等炎症疾病时应及时干预,接受正规治疗,否则视神经会进一步损害,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畏光伴随以下症状和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眼科。
畏光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
部分畏光会由遗传性疾病引起,如白化症、虹膜缺损。由于色素缺乏,这类患者的虹膜颜色通常会比较淡,无法抵御阳光的照射,从而出现畏光症状[5]。
此外,全色盲症患者识别色彩比较困难,导致其对光线敏感,也会出现畏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