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李晓明眼底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9月2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前又称为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慢性、逐渐进展的疾病。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以眼压波动性升高、视盘凹陷、视野缺损为主要特点。早期一般没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能会出现眼胀、头痛、视力下降、视野变小。一般会累及双眼,但是双眼的病变程度并不对称。
青光眼有很多种类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其中的一种。「原发性」是指找不到具体的病因;「开角型」是指虽然眼压是升高的,但房角一直是开放的。
本病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等手段进行控制,但很难完全根治,病情容易反复。
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发育性三大类:
比较常见。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起病不容易发现,进展比较慢,但会慢慢加重。
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和一些危险因素有关,包括:
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
不会。
可能会遗传。有研究发现,如果兄弟姐妹或父母中有人有开角型青光眼,那么本人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分别增加至 3.7 倍和 2.2 倍。
不过,开角型青光眼的遗传模式较为复杂,并不是说有青光眼的家族史就一定会发病,环境因素在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医生在诊断本病时,主要参考的是眼压升高、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这几条标准。
以上三者是本病的三大诊断指标,如果存在其中两项,并且进行房角检查为开角,即可诊断本病。
本病主要是和其他类型的青光眼进行区别,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等。
医生通过检查眼角的开闭、眼压的高低、眼底的变化,并结合患者病史、其他症状,来区别各个类型的青光眼。
眼科。
不能,而且拖延不治疗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诊断后应尽早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降低眼压、保存患者的视力,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
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式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首选药物和激光治疗。
白内障和永久性视力下降。随着医学的进步,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会有所下降。
建议比初始眼压降低 25%~30% 以上。
根据病情进行调整,早期可门诊就诊,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具有手术指征后需住院行手术治疗。
不能根治,只能通过各种治疗手段阻止疾病进一步进展,防止患者的视力丧失。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注意营养均衡即可。
需要。
本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并定期进行眼压、眼底、视野等相关检查。
复查间隔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一般患者一年至少复查 2 次,病情进展的患者每 1~3 个月就要复查一次。
由于病因不明,故比较难预防,但可以通过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本病,及早治疗,避免视力丧失。
由于开角型青光眼早期通常没有症状,发现时病情已较严重,所以建议 40 岁以上的普通人进行至少一次开角型青光眼的筛查,每年定期体检更好。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应该更早开始筛查。
此外,有高血压、糖尿病、甲减等疾病的人,应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