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就诊科室:眼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李晓明

李晓明眼底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9月2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什么病?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前又称为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慢性、逐渐进展的疾病。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以眼压波动性升高、视盘凹陷、视野缺损为主要特点。早期一般没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能会出现眼胀、头痛、视力下降、视野变小。一般会累及双眼,但是双眼的病变程度并不对称。

青光眼有很多种类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其中的一种。「原发性」是指找不到具体的病因;「开角型」是指虽然眼压是升高的,但房角一直是开放的。

本病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等手段进行控制,但很难完全根治,病情容易反复。

青光眼有哪些类型?

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发育性三大类:

  • 原发性青光眼:可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两类,是主要的青光眼类型,发生在成年以后的人群。
  • 继发性青光眼:由眼部其它疾病(如角膜白斑、虹膜睫状体炎)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所致的一类青光眼,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
  • 儿童(发育)性青光眼:为眼球在胚胎期和发育期,内房角结构发育不良或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类青光眼,于婴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发病。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常见吗?

比较常见。

症状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哪些常见表现?

  • 本病通常是慢慢起病的,眼压波动性升高。
  • 双眼发病,但双眼的病变程度有时并不一致。
  • 疾病早期,少数患者可有雾视、眼胀等眼压升高所致的不适,但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直到疾病晚期出现视野缺损等表现时才发现本病。
  • 视野缺损首先会影响周边视野,表现为视野的周边部分模糊、变暗,而视野的中心部位仍然清晰,这种现象也被形象地称为「管状视野」。随着疾病的恶化,后期还会影响到中心视野,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怎么发展的?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起病不容易发现,进展比较慢,但会慢慢加重。

病因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和一些危险因素有关,包括:

  • 年龄: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 遗传:有开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发生本病的风险显著升高。
  • 眼压升高:高眼压与开角型青光眼明显相关。
  • 高血压:与没有高血压的人相比,高血压患者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增加,可能与高血压患者眼压升高有关。
  • 糖尿病:诊断糖尿病后,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每年递增 5%。
  • 其他:如近视、心血管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甲减等。

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会传染吗?

不会。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会遗传吗?

可能会遗传。有研究发现,如果兄弟姐妹或父母中有人有开角型青光眼,那么本人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分别增加至 3.7 倍和 2.2 倍。

不过,开角型青光眼的遗传模式较为复杂,并不是说有青光眼的家族史就一定会发病,环境因素在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诊断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怎么诊断?

医生在诊断本病时,主要参考的是眼压升高、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这几条标准。

  • 眼压升高:疾病早期眼压并不是持续性升高,而是波动性升高,所以一两次测眼压不高,不能断定眼压真的不高。测定 24 小时眼压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最高眼压超过 30 mmHg,波动幅度大于 10 mmHg,则基本可以确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如果眼压波动大于 6 mmHg,最高眼压略超过正常,则诊断为可疑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需要定期复查眼压、视野和眼底检查。
  • 视盘损害:医生通过观察眼底,可以发现患者的视盘呈现青光眼特征性损害。
  • 视野缺损:通过检查视野,医生会发现患者存在视野缺损,且视野缺损的范围、程度和视盘损害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以上三者是本病的三大诊断指标,如果存在其中两项,并且进行房角检查为开角,即可诊断本病。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需要做哪些检查来诊断?

  • 眼压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眼压升高,其中 24 小时眼压测定可发现一天中眼压的高峰值及波动范围,对早期诊断本病更有帮助。
  • 前房角镜检查:可明确房角是否开放,有助于对青光眼进行分型并诊断本病。
  • 眼底检查:查看视乳头、视神经损害情况。
  • 视野检查:明确视野受损情况。
  • 其他常规化验和检查:明确患者一般状况、排除用药禁忌证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怎么区分?

本病主要是和其他类型的青光眼进行区别,如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等。

医生通过检查眼角的开闭、眼压的高低、眼底的变化,并结合患者病史、其他症状,来区别各个类型的青光眼。

治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要去看哪个科?

眼科。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能自己好吗?

不能,而且拖延不治疗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诊断后应尽早治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怎么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降低眼压、保存患者的视力,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

  • 药物:主要是降眼压的滴眼液。包括 β 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倍他洛尔滴眼液)、前列腺素衍生物(如拉坦前列素)等。
  • 激光:激光治疗(小梁成形术)可增加房水排出,有助于降低眼压。
  • 手术:手术治疗是通过在眼部做一个小开口或插入一根细导管,使房水能够更顺畅地排出,从而降低眼压。

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式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首选药物和激光治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可能会引起哪些其他疾病?

白内障和永久性视力下降。随着医学的进步,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会有所下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需要降到什么程度?

建议比初始眼压降低 25%~30% 以上。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需要住院吗?

根据病情进行调整,早期可门诊就诊,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具有手术指征后需住院行手术治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能根治吗?

不能根治,只能通过各种治疗手段阻止疾病进一步进展,防止患者的视力丧失。

image

生活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注意营养均衡即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 遵医嘱坚持用药,定期复查。
  • 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
  • 注意用眼卫生,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注意避免情绪激动,避免身体过度疲劳,避免过度疲劳用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需要复查吗?怎么复查?

需要。

本病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并定期进行眼压、眼底、视野等相关检查。

复查间隔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一般患者一年至少复查 2 次,病情进展的患者每 1~3 个月就要复查一次。

预防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由于病因不明,故比较难预防,但可以通过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本病,及早治疗,避免视力丧失。

由于开角型青光眼早期通常没有症状,发现时病情已较严重,所以建议 40 岁以上的普通人进行至少一次开角型青光眼的筛查,每年定期体检更好。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应该更早开始筛查。

此外,有高血压、糖尿病、甲减等疾病的人,应积极治疗。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