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视网膜血管炎是由于视网膜血管被破坏,而形成的炎症,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眼底疾病[1]。
自体免疫因素是视网膜血管炎最常见的病因,也有部分患者是由于感染因素导致的,例如病毒感染等。当患者视网膜血管壁受到破坏时,会引起血管内液体的渗漏,从而导致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等改变,进而影响患者视力。
视网膜血管炎根据受累血管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动脉炎、静脉炎、毛细血管炎等类型。
视网膜血管炎主要会导致视网膜组织受累,同时,因为视网膜血管炎患者常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故也有可能合并肝脏、肾脏、关节组织的受累[1]。
视网膜血管炎本身是不会传染的。但若引起视网膜血管炎的基础疾病具有传染性,则可能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染,被感染者可能继发视网膜血管炎。
视网膜血管炎可以治愈,也存在复发的可能。
视网膜血管炎是眼科常见疾病,属于眼底病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有关,视网膜原本健康的血管组织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形成炎症反应,病程较长,容易反复。
患者接受规范治疗后,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恢复视力,正常生活不会受到影响,但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检测视功能,定期随访。也有部分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仍然视力下降,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视网膜血管炎无法自愈,并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视网膜血管炎是由于自体免疫反应引起的眼底疾病,会对视力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患者身体免疫系统出现功能异常后,对健康的视网膜血管组织发起攻击,导致血管壁受破坏,引起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改变。身体的免疫机能异常与患者体质等有关系,并不能自行改变,所以视网膜血管炎是无法自愈的。
视网膜血管炎常见的症状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当病情继续进展,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时,还会有眼红、眼痛、眼胀等表现。
视网膜血管炎有可能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导致视网膜血管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体免疫反应与病毒感染等因素。
患有自体免疫反应性疾病的患者与免疫力低下者是视网膜血管炎的高发人群,例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等。
以目前的资料来看,视网膜血管炎不会发生遗传。
视网膜血管炎患者如果突发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视网膜血管炎患者就医建议可以考虑就诊于眼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科。
视网膜血管炎患者就诊前可以多闭眼休息,同时联系家人陪同一起去医院,以免突发视力下降而出现安全问题。
另外,就诊前注意不要自行随意使用滴眼液和其他药物,以免影响医生的判断。
视网膜血管炎患者就诊时通常需要做视力检查、验光检查、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等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视网膜血管炎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通过上述检查,既能够起到确诊视网膜血管炎的作用,还能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视网膜血管炎患者经过医院检查确诊后,通常需要根据病因和病情采取相应治疗,如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眼底激光治疗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感染性视网膜血管炎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更昔洛韦、强的松等。
非感染性视网膜血管炎常用的药物有强的松、卵磷脂络合碘等。
对于非感染性视网膜血管炎患者治疗方面主要是通过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例如强的松等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同时还可以通过使用卵磷脂络合碘等药物来促进视网膜出血吸收。
视网膜血管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损害视功能,最终有可能造成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视网膜血管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过度疲劳,避免饮酒,否则有可能加重病情。
对于自体免疫反应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炎,患者过度疲劳或者饮酒,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免疫功能的紊乱,从而使病情进展;而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炎,过度疲劳与饮酒则有可能干扰到身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从而使病情加重。
患者应该及时、严格根据医嘱进行治疗,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视网膜血管炎并不具有传染性,因此视网膜血管炎患者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进行特殊的防护来避免传染他人。
视网膜血管炎患者就诊后需要注意视力的恢复情况,注意观察之前的症状,如眼前的漂浮物是否消失。如果症状没有变好甚至症状加重,则需要及时再次就医。
另外,定期复查对于视网膜血管炎患者非常重要。必须要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复查主要是进行视力、视野、眼底等情况的检查。
视网膜血管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饮食方面应避免饮酒,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3]。否则可能进一步加重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从而使病情加重。
视网膜血管炎目前并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因为它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考虑到本病与免疫有关,因此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高免疫力,尽可能避免本病的诱发因素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