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刘秀芬角膜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2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29日
眼睑痉挛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年龄、神经代谢异常或者高血压有关[1-4] 。主要表现为眼睑肌肉不可控制的收缩,女性多于男性。
轻微的眼睑痉挛,偶尔发作是正常的,多因为疲累或者精神紧张造成的,长期的或者严重的眼睑痉挛需要及时就医诊治[1-3] 。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后一般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治疗后的预期生活状况较好。
根据病因可分为两类[1]:
眼部表现:
其他表现:
眼睑痉挛主要是由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引起的[1]。
服用多巴胺受体阻断药物(抗精神病药)、拉莫三嗪(抗癫痫药物)等药物也会诱发眼睑痉挛[1];
另外,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卒中、多发性硬化、丘脑手术、脑积水等疾病均可能导致眼睑痉挛的发生[1-4];
精神状态对于症状的控制有影响,当出现精神焦虑、烦躁不安时眼睑痉挛极易加重。
可能会遗传。
到目前为止,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病因还不明确,但已经有许多证据表明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多数眼睑痉挛的患者呈家族性发病,可能与 4 号染色体多巴胺 D5 受体(DRD5)基因多态性有关[1]。
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眼睑痉挛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但是其外显率较低,如果家族成员中患病人数仅 1~2 人且没有明显的遗传学标记,那么很难发现该病的遗传学规律[1]。
由于眼睑痉挛的发病率低、基因外显率低以及可能的遗传异质性,想要明确具体的基因缺陷非常困难。
体格检查
也就是视诊和触诊。当眼部颤动明显时,肉眼即可观察到症状表现。当肉眼无法判断,但是病人自己感觉有眼皮颤动,医生就会让患者闭上双眼,然后手指轻轻放在患者的眼皮上,进行眼皮的触摸时可感受细微的肌肉震颤,患者也可以自我检查。
其他检查
然后可以通过眼科其他检查来排除病因。常常通过泪液分泌试验检测是否存在泪液分泌不足的情况。裂隙灯检查眼睑缘、结膜、角膜情况,有无炎症。而伴有意识障碍的头面部外伤及其他颅内疾病也与眼睑痉挛的发病有关。因此在神经内外科检查时,头颅的相关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核磁共振等必不可少。
因为眼睑痉挛最常表现出眼周症状,尤其是眼睑颤动会与眼睑下垂症状混淆,所以眼睑痉挛需要与各种可以引起眼睑下垂的疾病相鉴别,如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及营养不良、线粒体肌病和 Meige 综合征等。
其中,Meige 综合征是除了眼睑痉挛外,还伴发其他颅神经支配肌肉的痉挛,主要表现为鬼脸、皱眉、斜颈和痉挛性失音等症状。
二者区别仅在于病损的范围不同。各种肌源性疾病均可引起眼睑下垂,主要表现为睁眼困难,通常不伴有眼睑痉挛引起的痉挛性闭眼及其引起的眼周鼻根部皱纹加深等特点。
眼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心理科。
出现眼部症状,优先考虑眼科就诊,排除眼部原发病。
此外,许多颅内疾病或有外伤史的患者容易继发眼睑痉挛,可至神经内、外科就诊。
高血压、脑卒中、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需要联合心血管内科一起诊治。
精神因素引起的可咨询心理科。
眼睑痉挛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或者对药物比较敏感的人群。手术治疗多适用于对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效果的人群,且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心理治疗则适用于无法自我排解压力的人群[1-4]。具体如下: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眼周部分组织切除术,适用于眼部症状比较明显,但是无其他损伤疾病的人群[4]。
心理治疗:
对于一些精神压力过重,无法自我调节的患者就需要介入心理治疗,比如精神疲累、失眠的患者,心理治疗可有效缓解精神压力,帮助减轻症状[4]。
在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操作下,一般是安全的。
注射 A 型肉毒素治疗后,部分患者在注射部位即刻可出现疼痛、青肿。此外,常见的副作用是在注射后的 7~12 天出现眼睑肿胀,少数患者会出现眼睑下垂、视物模糊或复视、流泪、局部血肿等不良反应,有 17.8% 的患者由于提上睑肌肌力的减退出现眼睑下垂[1]。
但以上症状都是短期存在的,一般不会影响视觉功能,且多在 1~4 周内自行消失,目前尚未发现造成不可逆性损害的报道[1]。
注意保护眼周组织,佩戴护目镜,避免眼周和面部的损伤有助于疾病的恢复[4]。
眼睑痉挛一般并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损害。但是由于发病影响患者容貌和美观,会给眼睑痉挛的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轻松缓和的心态有助于眼睑痉挛的患者缓解病情,同时减少发病风险。患者身边的亲友应当多给予其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的焦虑和抑郁。
眼睑痉挛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有研究显示,饮用咖啡可能降低「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的发病风险[3]。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咖啡因能够对大脑基底神经节里的接收器产生作用,而其在控制运动方面充当着重要角色。
另外,对于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要做好情绪上的缓解,避免长期紧张刺激。
还需注意用眼适度,避免眼周肌肉因为长期用眼出现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