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词条作者
邓兰芳

邓兰芳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周晓波

周晓波精神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1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惊恐障碍是指什么?

惊恐障碍,也称急性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或因害怕再次发作而出现行为方面的改变(如刻意降低活动量甚至闭门不出来预防心脏病和猝死)。

发作的频率间隔可从每天多次到每年几次不等,且并非由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及其他精神障碍所引起。

惊恐发作是指什么?

惊恐发作是指急性快速出现的、在一段时间内以躯体不适为主的强烈恐惧感,例如担心猝死、感觉身体离开了自己的恐惧感,从而引发胸闷、气促、窒息感等躯体不适。

一般在 10 分钟内达到最大程度,大多数在 30 分钟内缓解,极少超过 1 小时。

惊恐障碍及惊恐发作的发生率高吗?

惊恐发作非常普遍,普通人群的年患病率约为 11%。多数患者无需处理便可自行缓解,少数发展为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并不常见,普通人群的年患病率为 2%~3%。

惊恐障碍容易发生在哪些人群?

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在 1.5%~5% 之间,女性多于男性(约为男性的 2~3 倍)。

发病年龄以 5~24 岁最多见,其次是 45~54 岁,罕见 65 岁以后起病。

症状

惊恐障碍有哪些症状?

  • 躯体症状:与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有关的症状,如震颤、心动过速、呼吸急促、高血压、出汗、胃肠不适等,常和过度换气综合征一起出现(请参考「过度换气」)。

  • 可有明显的症状但反复检查就诊无阳性发现,如胸痛、背痛、胃肠道症状、吞咽困难、疲劳、头痛、头昏、麻木、寒战、潮热等。

  • 发作时担心因心脏或呼吸方面原因导致猝死,可能是恐慌濒死的主要焦点,常反复打 120 和急诊。

  • 可伴有明显的抑郁体验或自杀观念,反复出现的急性焦虑可能会导致冲动或自杀行为。

  • 常同时存在抑郁、酒精滥用或物质滥用等问题,这些情况下自杀风险更高。

惊恐障碍有后遗症吗?

不一定。

惊恐障碍可能更倾向于体验到消极情绪,同时倾向于认为焦虑症状是有害的。

当惊恐障碍治愈后,若个体仍未有效调整其认知,这些气质性的认知偏向也可能使得其在生活中更加容易产生惊恐发作。

病因

惊恐障碍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惊恐障碍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推测可能与遗传、生化指标异常、认知模式有关。

惊恐障碍会遗传吗?

会。

目前的研究表明惊恐障碍可以在家族中进行遗传。多个基因可能与惊恐障碍的发作相关,但确定的基因、基因产物或与遗传区域有关的功能尚不清楚。

诊断

惊恐障碍怎么诊断?

惊恐障碍的诊断要点如下:

  • 惊恐发作无法预料的突然发生。间歇期内一般无躯体症状,担心症状再次出现,担心症状相关的疾病如心脏病、猝死。

  • 1 个月内有数次严重的惊恐发作出现(或存在担心再次发作的焦虑持续 1 月)。

  • 患者主观痛苦明显。

  • 并非由具体已知的恐惧场景或物体诱发,也并非由暴露于危险或危及生命的场景下诱发。

  • 必须排除由躯体疾病、其他精神障碍、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与惊恐发作症状类似表现。

惊恐障碍是抑郁症吗?

惊恐障碍不是抑郁症。

惊恐障碍是指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是指突然发生的强烈的害怕或不适感,并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而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是心境低落。

惊恐障碍可与重性抑郁障碍共病,因此其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

治疗

惊恐障碍该怎样治疗?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联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和收益。

药物治疗

  • 首选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帕罗西汀、氟西汀、氟伏沙明、西肽普兰、舍曲林。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可能会在 3~8 周起效。SSRI 用于惊恐障碍的治疗剂量可能比用于抑郁的剂量要高,例如帕罗西汀用于惊恐障碍的剂量至少应在 40 mg/日。

  • SNRI(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和 NaSSA(米氮平)也可用于惊恐障碍的治疗。这些药物通常起效较慢,维持疗程建议至少 1~2 年。

  • 苯二氮草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可用于快速控制惊恐发作,但一般不主张长期服用。一般在治疗初期,与抗抑郁药联合使用有助于症状缓解,待到抗抑郁药疗效稳定后,可逐渐减停。

心理治疗

  • 惊恐障碍的心理治疗中,以认知行为治疗较为常用和有效。

  • 惊恐障碍的认知误区常表现为,心悸即代表着心脏病发作和猝死,头昏即意味着意识丧失,为了避免出现心悸头昏等不适甚至回避日常活动和锻炼。

  • 引导患者认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如何使得症状逐渐加重强化和迁延,可逐渐动摇患者的错误认知,导向积极的认知行为模式。

  • 联合应用暴露疗法、放松技术以及控制过度换气策略可有助于改善恐怖性回避行为(如对于日常活动运动锻炼的回避)。

惊恐障碍的暴露疗法是指什么?有几种类型?

不同于逐渐暴露于焦虑源(此过程称为相互抑制)的系统脱敏疗法,暴露治疗是有目的地产生焦虑(尽管有时焦虑并未发生)。

利用反复暴露于引起惊恐的事物或场景(可以是文字资料或想象的方式),让患者反复经历焦虑,直到对诱发焦虑的事件恐惧感消失为止,这个过程称为习惯形成。

暴露治疗的两种类型为冲击疗法逐级暴露法

  • 冲击疗法是指在 1~2 h 内达到患者产生焦虑的刺激。

  • 逐级暴露法是指给患者一个渐进性刺激,控制患者暴露时长和频率。

这与系统脱敏疗法首先从引起惊恐最小的刺激开始不同。

惊恐障碍能治愈吗?

较难。

惊恐障碍若未经治疗其病程通常是缓慢的,期间可能会加重或减轻,只有少数个体在数年内可以完全缓解并且无后续复发症状。积极治疗将有助于该障碍的缓和和治愈。

image

生活

惊恐障碍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健康、均衡饮食即可。

  • 烹饪时注意少放盐,少放油,少用含盐高的调料,少吃腌制菜、腌制肉等;
  • 主食不要只吃精米白面,可以用粗粮、杂豆、薯类、南瓜等替代部分主食;
  • 荤素合理搭配,肉类首选鸡鸭鱼等白肉,少吃肥肉,鸡蛋、牛奶是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 如果是素食主义者,可以多吃豆类和豆制品来补充蛋白;
  • 多吃水果、蔬菜;
  • 尽量不喝酒。

惊恐障碍患者在生活上需要注意什么?

生活上无特殊注意事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

  • 不要吸烟;坚持运动,不要久坐,避免超重和肥胖,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相结合,强度适中不过量;
  • 不管早睡还是晚睡,每天保证足量的睡眠;
  • 当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时,学会自我调节。
预防

惊恐障碍该怎样预防?

惊恐障碍的生物学基础尚不明确,无明确预防方法。

如果发现可能触发或加重惊恐障碍的物质,包括过度使用咖啡因或使用其他兴奋剂,滥用某些药物,可以相应回避减少发作。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