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它具有人格障碍的基本特点,例如:
除了具有这些基本特点外,它最明显的特点在于:
不多。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是 0.49%,也就是说,每 200 个人中大约会有一个人是依赖型人格障碍 [2]。
是的。从国外以及国内的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得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比男性更高 [5]。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包括:
会。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更有可能伤害自己,或者出现自杀的念头以及自杀的行为。当他们认为一段关系将要结束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这会增加他们伤害自己或自杀的可能性。
容易得一些类型的焦虑症。研究认为,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更容易得惊恐障碍以及社交焦虑,而和广场恐怖症以及广泛性焦虑障碍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
不太建议谈恋爱。一方面,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会过分地依赖伴侣,这可能会让对方感到有压力;另一方面,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希望获得伴侣的关爱和照顾,他们可能因此努力满足对方的要求和期待,甚至做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这使得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容易在恋爱关系中受到精神上甚至是身体上的虐待,同时,因为对伴侣的依赖,他们往往也很难从这样的恋爱关系中离开。所以,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最好能够先进行治疗,再考虑开始谈恋爱。
暂无。
在许多情境下,依赖型人格障碍都表现出以下特点:
它的诊断需要符合下列至少五种症状,这些症状需要在成年早期就有所表现,并且在各种情况下都有这样的症状表现,才可以诊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症状更加严重,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比较大的痛苦。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依赖别人,适度的依赖是正常的、健康的;但是,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依赖表现是过分的:
除此之外,依赖型人格障碍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他们常感到孤独,悲伤,不喜欢自己,他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需要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人格障碍进行区分。
依赖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都有害怕被抛弃的特点。但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对抛弃的反应通常是暴怒、强烈的要求;而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则是让步、顺从,以及迫切地寻找其他可以提供照顾的新关系。
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人格障碍都有感觉自己能力不足、对批评敏感以及需要得到保证的特点。但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会因为害怕批评和拒绝产生退缩和回避的行为;而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则是寻找和保持跟别人的联结,而不是回避关系。
有一定可能性。总地来说,人格障碍是一种长期的、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因此都比较难治,依赖型人格障碍也不例外。要提高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的自主性比较困难,但是,相比于其他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在治疗中可能表现得更加顺从,因此,他们可能相对更容易治疗。通过心理治疗,依赖型人格障碍是可以治好的。
目前没有针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特定的治疗方法,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可能是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伴发的抑郁症有一定效果。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可以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动力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团体治疗等:
动力心理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包括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
团体治疗:提供一个和别人进行互动的安全的环境,促进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尤其重要的是,在团体治疗中,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对不容易形成对某一个人的依赖
药物治疗并不能直接改善依赖型人格障碍,但是一些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同时患有抑郁症,抗抑郁的药物对于改善伴发的抑郁症是有帮助的。
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培养自信,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给自己多一点接纳和宽容。
如果你有依赖型人格障碍,并且希望自己进行调整,那么你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对人际关系以及工作都会产生影响。
很可能不是。孩子比较黏人、不独立,很可能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这样的症状到青少年期(比如初中毕业)还一直持续、没有改善,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而不要自己进行判断。
保持耐心,给予关爱和鼓励,给予适度的建议,培养独立的能力,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主要是改善养育方式。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或者对孩子生活的各方面过度控制,都会增加依赖型人格障碍发生的可能性。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有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在婴幼儿期和青少年期,家长可以这样做:
婴幼儿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出运动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和父母互动的能力,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独立的,这是孩子发展自主性的关键时期。父母在这个阶段可以鼓励孩子自由地探索,以及独立地完成一些活动,例如,让孩子尝试自己上厕所、探索周围的环境等,同时也要允许孩子犯错,引导孩子从失误或失败的尝试中吸收经验,而不是批评、责骂孩子或者限制孩子进一步的探索或尝试
青少年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从主要听从父母的意见,逐渐发展为更能为自己做决定,逐渐获得自主性。父母需要学会放手,克制自己控制或者干涉孩子生活的倾向,例如没必要每天都让孩子事无巨细地汇报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但也不应该给予孩子无限自由,而是和孩子协商,设立一定的规则,在规则框架内,允许孩子自己做出决定以及拥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