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型人格障碍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什么?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它具有人格障碍的基本特点,例如:

  • 具有一些持久的、僵化的心理体验或者行为表现
  • 通常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有所表现
  • 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或是对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除了具有这些基本特点外,它最明显的特点在于:

  • 非常需要得到别人的照顾
  • 顺从和依附别人
  • 害怕和别人分离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多吗?

不多。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是 0.49%,也就是说,每 200 个人中大约会有一个人是依赖型人格障碍 [2]

依赖型人格障碍在女性中更常见吗?

是的。从国外以及国内的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得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比男性更高 [5]

症状

依赖型人格障碍有什么表现?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包括:

  • 他们认为自己无法照顾好自己,因此对于朋友、家人或者伴侣非常依赖
  • 如果一段关系结束,他们会感到非常无助,会尽快寻找新的关系
  • 他们很少否定别人的观点,甚至会让别人来替自己做出重要的决定
  • 他们害怕被别人拒绝,因此会尽量满足别人的要求和期待,即使有时可能会让自己痛苦
  • 他们通常缺乏自信,内心轻视和贬低自己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会伤害自己吗?

会。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更有可能伤害自己,或者出现自杀的念头以及自杀的行为。当他们认为一段关系将要结束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这会增加他们伤害自己或自杀的可能性。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容易得焦虑症吗?

容易得一些类型的焦虑症。研究认为,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更容易得惊恐障碍以及社交焦虑,而和广场恐怖症以及广泛性焦虑障碍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是不是不适合谈恋爱?

不太建议谈恋爱。一方面,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会过分地依赖伴侣,这可能会让对方感到有压力;另一方面,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希望获得伴侣的关爱和照顾,他们可能因此努力满足对方的要求和期待,甚至做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这使得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容易在恋爱关系中受到精神上甚至是身体上的虐待,同时,因为对伴侣的依赖,他们往往也很难从这样的恋爱关系中离开。所以,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最好能够先进行治疗,再考虑开始谈恋爱。

病因

暂无。

诊断

依赖型人格障碍如何诊断?

在许多情境下,依赖型人格障碍都表现出以下特点:

  • 过度需要别人照顾
  • 为了得到照顾而顺从或依附他人
  • 非常害怕分离

它的诊断需要符合下列至少五种症状,这些症状需要在成年早期就有所表现,并且在各种情况下都有这样的症状表现,才可以诊断为回避型人格障碍:

  1. 如果没有别人过度的建议和保证,就很难做出日常决定,例如上班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或者要不要带上雨伞等
  2. 需要别人(通常是伴侣或者父母)来承担他生活中大部分事情的责任,例如,依靠别人决定他们该在哪里生活、该找一份怎样的工作、该和谁做朋友等
  3. 因为害怕失去支持或赞同,很难表示不同意见,特别是对那些他们依赖的人;但是,如果是因为担心被对方报复而不敢发表意见,这种情况不是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之一
  4. 对自己的判断或者能力缺乏信心,因此很难自己开始一些项目或者做一些事情
  5. 渴望获得别人的关爱和支持,为此会过度努力,甚至甘愿做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
  6. 因为过于害怕自己不能照顾自己,所以在独处的时候,感到不舒服或者无助
  7. 当一段亲密的人际关系结束时,迫切寻求另一段关系作为支持和照顾的来源
  8. 即使没有任何现实的理由,也常会害怕被抛弃、而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依赖型人格障碍和依赖的个性特点有什么区别?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症状更加严重,而且会给患者带来比较大的痛苦。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依赖别人,适度的依赖是正常的、健康的;但是,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依赖表现是过分的:

  • 他们在日常生活小事上,也需要依靠别人做出决定
  •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极度缺乏自信
  • 他们对朋友或者家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除此之外,依赖型人格障碍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他们常感到孤独,悲伤,不喜欢自己,他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依赖型人格障碍需要和哪些人格障碍进行区分?

需要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人格障碍进行区分。

依赖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都有害怕被抛弃的特点。但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对抛弃的反应通常是暴怒、强烈的要求;而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则是让步、顺从,以及迫切地寻找其他可以提供照顾的新关系。

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人格障碍都有感觉自己能力不足、对批评敏感以及需要得到保证的特点。但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会因为害怕批评和拒绝产生退缩和回避的行为;而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则是寻找和保持跟别人的联结,而不是回避关系。

治疗

依赖型人格障碍可以治疗吗?

有一定可能性。总地来说,人格障碍是一种长期的、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因此都比较难治,依赖型人格障碍也不例外。要提高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的自主性比较困难,但是,相比于其他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在治疗中可能表现得更加顺从,因此,他们可能相对更容易治疗。通过心理治疗,依赖型人格障碍是可以治好的。

依赖型人格障碍如何治疗?

目前没有针对依赖型人格障碍特定的治疗方法,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可能是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伴发的抑郁症有一定效果。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可以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动力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团体治疗等:

  • 动力心理疗法:

    • 一方面,处理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治疗师的移情,从而促进患者的成长
    • 另一方面,通过治疗师的支持,促进患者进行自我表达,提高患者的自信以及独立做出决定的能力
  •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包括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

    • 认知上:主要帮助患者改善认为自己能力不足的想法
    • 行为上:主要通过训练,促进来访者在人际关系中表达自己的需求,逐渐增强自信
  • 团体治疗:提供一个和别人进行互动的安全的环境,促进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尤其重要的是,在团体治疗中,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对不容易形成对某一个人的依赖

药物治疗并不能直接改善依赖型人格障碍,但是一些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同时患有抑郁症,抗抑郁的药物对于改善伴发的抑郁症是有帮助的。

依赖型人格障碍如何自我调整?

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培养自信,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给自己多一点接纳和宽容。
如果你有依赖型人格障碍,并且希望自己进行调整,那么你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 尝试着独立做一些事情,这对你来说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但这很重要。你可以尝试先从比较容易的事情开始。这样的尝试能够让你逐渐认识到,自己其实有能力完成一些事情,这可以帮助你建立起自信,比如,独自去商场买鞋
  • 假如你失败了,也不要灰心,批评自己会让你的感觉更不好,对于改善问题也没有帮助。给自己多一点接纳和宽容,坚持进行尝试
  • 如果你感觉自我调整比较困难,最好还是能够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image

生活

依赖型人格障碍会对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对人际关系以及工作都会产生影响。

  • 人际关系方面,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只有少数几个他们可以依赖的朋友或者家人,除此之外的社交关系比较少
  • 亲密关系中,他们往往过度努力甚至牺牲自己,以此来满足对方的期待,这会使他们更容易在情感中受到伤害
  • 工作方面,他们很难独立完成项目或者工作,所以,他们的工作也常常会受到影响

孩子很黏人,不独立,他是依赖型人格障碍吗?

很可能不是。孩子比较黏人、不独立,很可能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这样的症状到青少年期(比如初中毕业)还一直持续、没有改善,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而不要自己进行判断。

怎样和身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

保持耐心,给予关爱和鼓励,给予适度的建议,培养独立的能力,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 如果你的朋友或者家人有依赖型人格障碍,那么首先你要保持耐心,认识到人格障碍的改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是能力不足、毫无价值的,因此作为朋友或家人,你可以多给予他们关爱、鼓励和肯定
  • 另外,他们往往非常依赖别人的意见,你可以给他们一些适度的建议,但是最好能够让他们有一定的选择余地,而不是直接安排他们的生活,这样,一定程度上他们的独立能力可以得到培养
  • 如果有条件,最好还是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通过心理治疗,依赖型人格障碍有治愈的可能性
预防

依赖型人格障碍怎么预防?

主要是改善养育方式。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或者对孩子生活的各方面过度控制,都会增加依赖型人格障碍发生的可能性。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有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在婴幼儿期和青少年期,家长可以这样做:

  • 婴幼儿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出运动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和父母互动的能力,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独立的,这是孩子发展自主性的关键时期。父母在这个阶段可以鼓励孩子自由地探索,以及独立地完成一些活动,例如,让孩子尝试自己上厕所、探索周围的环境等,同时也要允许孩子犯错,引导孩子从失误或失败的尝试中吸收经验,而不是批评、责骂孩子或者限制孩子进一步的探索或尝试

  • 青少年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从主要听从父母的意见,逐渐发展为更能为自己做决定,逐渐获得自主性。父母需要学会放手,克制自己控制或者干涉孩子生活的倾向,例如没必要每天都让孩子事无巨细地汇报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但也不应该给予孩子无限自由,而是和孩子协商,设立一定的规则,在规则框架内,允许孩子自己做出决定以及拥有自己的想法。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