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董其皓神经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0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人的情绪分为 5 种程度:抑郁、低落、正常、轻躁狂、躁狂。抑郁症和躁狂症就是一个人情绪的两个极端:一个绝望透顶自己黯然神伤,另一个笑逐颜开每天自我感觉良好,但这些体验都是病态的,同时存在抑郁症和躁狂症的病史的患者统称为双相障碍,如患者现在躁狂发作,但以前有抑郁症病史,则可以被诊断为双相障碍。
但由于临床上单纯躁狂发作的患者很少见,仅有 1%,一般躁狂发作的患者都会被诊断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鉴于双相障碍这个名词对于大众来说知晓度不高,这儿简单将躁狂症和双相障碍划上一个等号。
如果说抑郁症就像一条黑狗,那么躁狂症患者的头脑里就像有一只狂暴的火龙。假如你被诊断为躁狂症,请一定要积极治疗;假如你的朋友或家人被诊断为躁狂症,请给予他们耐心、鼓励、关爱,这样有利于他们恢复身心健康。
轻躁狂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由于社会功能受损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人察觉。
主要核心的表现是情感高涨,容易被惹怒,高涨和惹怒的程度达到异常的状态,并且至少持续 4 天。
还有一些其他表现,对日常生活或工作有一定影响:
躁狂症的主要表现为「三高」: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言语和活动增多,但同时具有「三高」症状的患者并不多。
躁狂症发作时的一些表现容易与精神分裂症相混淆。两者主要的鉴别点在于患者的情感和行为是否协调。
简而言之,自己现在所做的事儿和说的话,是否和自己的情感是协调的,躁狂患者是协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不协调的,例如,躁狂患者向周围人讲诉自己的妻子出轨时,应该情绪低落,而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为傻傻的、乐呵呵的。
此外,躁狂患者说的话,做的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在说话时具有感染力,能带动周围其他人的情绪;而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和行为凌乱,让人难以琢磨。
目前还没有发现躁狂症的明确病因,但是下面这些因素会增加躁狂症发生的可能:
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来支持乐天派就与躁狂症有直接关系,只能说具有这类人格特征的人较多患上躁狂症。如果存在躁狂症的家族史,又遭遇严重的打击,则需要引起警惕,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过度乐观。
民间一直有这样的一个说话:「菜花黄,痴子狂」。一些证据确实支持这样的说法,冬去春来,每到这个时候,是精神疾病复发的高峰期,特别是油菜花开的 4 月份,可能与大脑内调节人情绪有关的神经递质变化有关,如 5-HT。
由秋天转入冬天时,5-HT 分泌开始减少,人的情绪开始走向低落;当由冬天转向春天时,5-HT 开始分泌增加,人的情绪开始变得兴奋愉快。
俗话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似乎天才和精神病只有一步之遥。经过一些调查发现,天才与一般人有 5 个不同的特征:孤独感、孤僻的童年、轻度人格分裂、偏执狂、性观念紊乱。这些似乎应证了刚才那句话。
天才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卓越的创造力、敏捷的思维等。这些成为天才的要素,躁狂的患者同样具有,但为何没有那双成为天才的翅膀?主要是因为:
要判断患者是抑郁症还是双相障碍的抑郁发作,得需要知晓患者以往是否有轻躁狂或躁狂发作的病史,尤其是轻躁狂,一般自己都很难察觉到,更别说家属了,所以容易造成临床上的误诊,耽误病情。
作为家属或患者个人,需要有一定的抑郁症、轻躁狂、躁狂发作的基础知识,以判断言行是否和以往有明显的不一样,在医生问诊的时候,便能够提供有效和充足的病史。若患者现在时抑郁发作,但以往有轻躁狂或躁狂病史,则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由于躁狂患者自我感觉超好,一般会否认自己有病的事实,再加上躁狂症状的特点:易激惹,可能会激怒患者做出伤人毁物的行为,但如果家属选择妥协,那么会耽误患者的病情。
目前出台的《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病院不再外出接诊精神病患者收入医院,只能通过家属监护人或公安机关将患者送入医院。
要说服患者看精神科医生,可以分三步走:
躁狂症的主要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心境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和物理治疗。
当被诊断为躁狂症时,也许会感到难以接受,但无论如何,都请积极遵医嘱积极治疗,病情会好转的。
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将改良式电抽搐与作为惩罚行为的电击联系在一起,其实接受改良式电抽搐治疗的患者并无痛苦体验,其安全性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不会出现所谓的电坏了。
当病情需要时,患者和家属请不必担心。
不会把脑子吃傻的,很多研究已表明,在治疗剂量下的抗躁狂药物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稳定患者的心境,预防疾病的复发,防止患者自杀。
患者产生这样的疑问也是可以理解的,患者因为得了躁狂症脑子转得飞快,产生了明显异常的言行,而抗躁狂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让患者恢复正常,所以脑子变慢了是药物起效、病人恢复的正常现象,患者或家属不并为此担心,如患者依然像以往那样脑子还是转的飞快,医生得考虑继续加量或换药了。
抗躁狂药物的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手抖,镇静,乏力,多饮,多尿等;当患者出现锂盐中毒(意识出现障碍,高热,昏迷,血压降低,少尿或无尿)的时候,需要立即停药并抢救。
若采取母乳喂养,由于药物可经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但婴儿各个器官并未发育完全,会对婴儿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治疗方式应该首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效果不佳,则考虑药物进行治疗,此时,最好不要使用母乳进行喂养。
一般而言,轻躁狂和中度躁狂的患者,如果能做到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也就是所谓的依从性好,不一定需要住院,可以在门诊接受治疗。
如果患者处于躁狂的急性期,症状严重,且可能有外走、冲动伤人毁物,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的时候,需要及时入院治疗。
不能,很多患者复发都是因为自行减药和停药。
精神科疾病并不像其他科室,症状容易反复,随着每一次的复发,治疗也将变得越来越棘手,服药的时间也会变得越来越长,甚至终身服药。所以消除症状和预防复发同样重要,这需要医生和患者的通力合作,才能最大程度消除症状,预防复发。所以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用药。
如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药物控制下,病情稳定后,患者接受辅助心理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患者依从性的问题,其次,还可以帮助改变患者很多不合理的观念,如不切实际的过高评价自己。
很多研究还证明,使用心理治疗还可以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即使在不服药的时候,也能起到持久的保护作用。
一般而言,精神科疾病的治疗持续的时间,短则几个月,常达数年,甚至终身。一些患者和家属担心,这么长时间服用抗躁狂药物,会不要造成成瘾?
其实,抗躁狂药物并不像酒精、大麻、老一代的催眠药,并不具有成瘾性。。
首先,躁狂症的患者大多双相障碍,一些研究表明,仅有 5% 的双相障碍患者不会再次发病;40% 的患者一年内会复发;60% 的患者会在两年内复发;而高达 73% 的患者会在 5 年内复发,且每次发病持续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所以建议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足量足程,不要擅自减药和停药,要对治疗有足够的耐心。
一般需要终身服药。
一般出现躁狂症的患者大部分为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很难早期识别,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治疗后复发率也很高,无法确定彻底治愈的时长。
想要减少复发风险,就需要在症状消失并且巩固治疗六个月后,继续服用合适的药物进行维持。
由于患者缺乏自知力,总是为所欲为,对于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缺乏控制力,常出现随意花钱的情况,如将家里面的电视赠送给邻居,买高级的烟酒送给不相识的路人。这个时候,家属需要严格控制患者手中的资金,并劝说患者入院及时进行治疗。
由于一些患者躁狂症状严重,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的症状,就如同中邪一般,如,能看到墙上有影子跳舞,一个人安静的时候耳朵里能听到其他人的声音。
对于躁狂患者用驱魔来进行治疗,缺乏科学依据,并不能解决患者的症状,甚至激怒患者。此时,家人需要做的,就是紧急将患者送至精神专科进行治疗。
虽然躁狂并不像抑郁症一样具有极高的自杀风险,但在临床工作中,只患有躁狂症的患者非常少,大多数躁狂患者也会患上抑郁症,也就是常说的双相障碍。当患者由躁狂这个极端转向抑郁另外一个极端时,需要预防患者的自杀行为。
所以,躁狂的患者也需要提防其自杀,重点在于观察患者的行为,是否转向抑郁症;特别是患者之前就存在抑郁的病史。
抗躁狂药物对胎儿影响较大,所以在服药期间不建议怀孕,若患者病情缓解并稳定,在计划怀孕的时候提前和医生说,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药和停药。
由于躁狂症状的特点,患者言语活动多,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和做不完的事,总是因为话多而口渴,因为活动多而自身能量消耗过大,则需要注意补水和补充营养,防止躯体疾病的出现,由于躁狂患者不易吸收 B 群维生素,所以需要适当补充。
对疾病本身而言,镁与锂类似, 同样具有治疗躁狂症的作用,可以适量吃含镁的蔬菜和水果;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但切记,都不要过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