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神经鞘瘤是常见的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神经鞘膜雪旺细胞(神经鞘是包裹在神经外面的一层组织,雪旺细胞则是其重要组成细胞),多为良性肿瘤,极少发生恶变,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1]。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长期接触放射线等有关。
相对较为常见,但由于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目前暂无准确数据。本病是神经系统常见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集中于 20~50 岁年龄段,但并无性别差异[2]。
根据是否遗传,可分为家族性神经鞘瘤和非家族性神经鞘瘤[3]。
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头颈部神经鞘瘤、四肢神经鞘瘤、腕部神经鞘瘤、踝部神经鞘瘤、椎管内神经鞘瘤、前庭神经鞘瘤(听神经瘤)、胃神经鞘瘤等。
神经鞘瘤生长缓慢,患者在疾病早期感受不到明显症状。随着肿瘤长大,压迫神经或周围组织时,可在头颈部、四肢等部位摸到光滑的肿块,有压痛感,具体症状和肿瘤的大小及发生部位有关。
以下列举几种不同部位发生的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长期接触放射线等有关。
会,神经鞘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包括NF2基因、SMARCB1基因等,患者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患病的风险较大[3]。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普外科、骨科。
脊髓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属于室管膜瘤的一种亚型,起源于中枢神经的室管膜细胞。由于都会出现肩背疼痛、行走不稳、下肢无力等症状,故神经鞘瘤可能和脊髓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相混淆,需要通过 MRI 检查进行鉴别。
是。对肿瘤生长迅速或体积较大,压迫到周围组织器官、神经,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肿瘤切除术治疗。由于神经鞘瘤具有完整的包膜,切除难度一般不大,术后部分患者有复发可能,但几率较低[5]。
对于体质虚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手术切除。
本病一般行肿瘤切除手术即可,治疗周期为 2~3 周。
可以治愈,经过规范、有效的手术治疗,患者肿瘤可以完全切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
本病患者通常没有特别的饮食禁忌,平时饮食要多样化,注意膳食搭配,以使各种营养成分相互补充,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芹菜、油菜、木耳、橘子、葡萄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的愈合,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需要复诊,患者术后 1 个月应复诊一次,若患者恢复良好,则可 3~6 个月后再行复诊,具体请遵循医嘱。
神经鞘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