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董其皓神经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08日
脑卒中亦称脑中风,由于脑血管病变,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异常 [1]。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比如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等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大家常说的脑溢血是属于出血性脑卒中。
根据受累部位和范围不同,轻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重者可能留下严重的瘫痪甚至死亡。
患者的结局除了和脑受损的范围、 部位有关之外,与治疗是否及时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脑中风发生后一定要紧急送医院进行处理。
在我国,脑卒中(中风)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 2017 年流行数据统计,每 10 万人中约有 1596 人患病,345 人发病,159 人因卒中死亡 [1]。
发生脑卒中后的后遗症可轻可重,轻微的后遗症可能仅仅影响精细操作,对于正常的活动、生活自理不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瘫痪,完全丧失生活能力 [2]。
按疾病病理情况分类[1]:
脑卒中发病前很可能没有明显预兆,少数人发病前有头痛或者血压高等症状 [1]。
脑卒中的严重后果可导致神志不清、四肢活动障碍等后遗症,同时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时可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如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 [3]。
脑卒中严重情况可以致死,如不及时救治出现脑疝,数分钟内就可出现死亡 [2]。
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有[3]:
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有 [1,3]:
脑卒中更常见于中老年人,但年轻人也会发生脑卒中 [1]。
年轻人的脑卒中多由高血脂、吸烟、肥胖、过量饮酒等所致[4]。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的脑卒中在年轻人里相对较少。
脑卒中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研究发现,父母中有卒中史的,其子女发生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 [1]。
会。
长期打游戏,甚至通宵不休息的打游戏的人,易引发血压升高,有导致脑卒中的风险 [4]。但一般来说,没有基础疾病的人,仅仅因为长时间打游戏发生脑卒中,还是很少见的。
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上下肢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或者突然出现神志模糊或昏迷者要警惕脑卒中的发生 [2]。
FAST 是一种可以让普通人快速判断别人是否发生了脑卒中的一种方法,能够让脑卒中更容易被识别出来,以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如果家人中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有过脑卒中发作,掌握 FAST 判断法非常重要 [2]。
根据这个判断法则,当怀疑家人是脑卒中发作时,可以让他做微笑的表情,看看有没有明显不对称;举起两侧胳膊或行走,是否有一边明显的无力、行动障碍;让他念一个句子看看有没有吐字不清。如果有表情明显不对称,一侧胳膊或下肢无力,或者有吐字不清,要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
脑卒中进行头颅 CT 有助于区别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疗。
检查之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应注意血压、脉搏、呼吸、心跳的平稳,做之前相关的抽血化验应该完成,一旦检查途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需要及时心肺复苏,必须准备相应的抢救设施。
脑卒中容易与肝昏迷、糖尿病性昏迷、尿毒症引起的昏迷、眩晕引起昏迷相混淆。需要完善头颅 CT 等各种检查后与脑卒中鉴别[1]。
急诊科,如果有专门的卒中绿色通道更加合适。
怀疑自己发生脑卒中,可以区休息位,自己或请身边人及时呼救 120,由 120 急救专业人员实施抢救,维持生命体征,及时送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
心肺复苏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时间非常重要,脑卒中患者越早接受治疗,越能够获益。
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在发病后的 4.5 小时或 6 小时内,在这个时间内患者可接受溶栓或取栓治疗,及时开通血管,减少或避免后遗症,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康复和保证一定的生活质量 [1]。
若超过 4.5 小时或 6 小时,部分合适患者经过评估之后在 24 小时内仍可接受机械取栓治疗 [1]。
脑卒中患者病情危急应该抢时间急救,如果病情平稳可以考虑选择有救治条件医院就诊。千万不要为了去所谓的最大最好的医院治疗,舍近求远并拒绝到有条件的其他医院而耽误了宝贵的救命时间。
治疗应个体化,根据病情轻重以及基础疾病情况,综合分析临床发病情况决定具体治疗方案。常见方法包括 [1,6]:
出血性脑卒中应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临床症状等来确定治疗方案 [3]。
溶栓治疗的风险主要是出血,可以引起脑及其它脏器的出血 [2]。
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来确定是否手术治疗 [1]。
度过紧急期后仍需要进行头颅 CT 或 MRI 复查,同时进行抽血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指标的复查,治疗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继续内科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 [1]。
住院期间要注意加强对局部及全身的护理,尤其是口腔的护理,不要擅自喂食喂水,注意观察体温、血压、尿量、以及卒中患者的意识、肢体的运动及感觉情况、避免褥疮的发生。
需要。
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一些药物,以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如他汀类药物(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3]。
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以及对血小板的影响,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身体受到损伤的机会大大减少,收益超过风险 [9]。
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对绝大多数人都是安全的,但仍要注意对肌肉肝肾的损害,应在医师指导下定期复查肌酶、肝肾功能 [9]。
需要复查,一般根据医生要求,定期(比如 1 个月后)在门诊复查头颅 CT 或 MRI,凝血功能和肌酶、肝肾功能等其他情况。
少部分病人能够达到功能上的临床治愈。
由于神经细胞是不能再生的,脑细胞一旦损伤,不能恢复,所以脑卒中实际上是不能治愈的,治愈只是功能上的恢复,是通过其他神经建立新联系实现的 [2]。
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改善脑循环,控制诱发因素,可以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减少乃至避免发生脑卒中再次发生。
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较差,部分患者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通过康复训练达到正常生活的目的,但已经损伤的脑细胞不能恢复。
大脑受影响的部位、范围不同,脑卒中的后遗症也不同 [2]。
脑卒中发生后需要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法有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可以在康复科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主要是为了能让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生活 [2]。
脑卒中发生后,若不重视血脂、血压、血糖以及基础病的治疗,会复发的,而且比第一次发作加重 [6]。
饮食上要清淡,少油腻,控盐低糖,多吃蔬菜,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生活上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控制血压、血糖,同时要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的家人,首先要建立对卒中患者的治疗信心,帮助协调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相信并配合医生会制定详细的治疗和康复方案,利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来解决患者的费用问题。
可能影响。
脑卒中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如果能够正常生活,是不会影响生育的[2]。但如果经治疗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正常的性功能,则可能影响生育,需要采用辅助生殖的方式生育。
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是,预防引起脑卒中发病的基础疾病,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如果有动脉瘤,建议进行处理。
减少脑卒中复发的可能,就要让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正常,糖尿病者血糖达标,戒烟,限酒,稳定心脏病,房颤患者接收抗凝治疗,就可以最大程度预防脑卒中复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