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词条作者
准块人

准块人

审核专家
胥伶杰

胥伶杰急诊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1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26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脑梗死是什么病?

脑梗死,又叫「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或「脑梗塞」,是指由于脑血管发生病变,大脑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或软化,迅速出现大脑功能缺损的疾病[1]

脑梗死可表现为肢体麻木、口舌歪斜、偏瘫、失语、头晕、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意识障碍、四肢瘫痪、应激性溃疡或脑疝等症状,危及生命[1]

脑梗死有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2],当怀疑发生脑梗死时,一定要立即拨打 120 或送去急诊科就诊,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越低。

脑梗死常见吗?

常见,脑梗死是脑卒中常见类型,约占 70%[1]

依据相关报道,经推算我国约有一千三百万人患有脑卒中,那么脑梗死患者的数量应该在 910 万人左右,也就是说约 155 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患有脑梗死[3]

脑梗死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吗?

不是。

虽然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肥胖等慢性基础疾病或长期吸烟酗酒的年轻人也很有可能发生脑梗死[1]

脑梗死可分为哪几个类型?

医生通常根据疾病的原因,把脑梗死进行区分,以便于进行更精准的治疗。通常采用「TOAST 分型」,具体如下[1]

  •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大动脉闭塞或狭窄,血流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发生坏死。
  • 心源性栓塞型:心源性栓子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阻塞血管,导致脑梗死,常由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等疾病引起。
  • 小动脉闭塞型:大脑的小穿通动脉的血管壁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发生动脉供血区脑组织梗死。
  • 其它明确病因型:指除了以上三种明确的疾病分型外,其它少见的病因如血管畸形、肌纤维营养不良、夹层动脉瘤、血管炎等也可能引起脑组织缺氧,从而导致脑梗死。
  • 不明原因型:这一类型脑梗死患者经多方检查未能发现明确病因或存在两种及以上的病因,不能确诊。

脑梗死应该看哪个科?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

如果出现轻微的头昏、肢体麻木并在几分钟内缓解,应及时去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就诊;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呕吐、偏瘫、失语、单侧或双侧视力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去急诊科治疗。

image

症状

脑梗死有哪些常见症状?

脑梗死通常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典型的症状有以下一些表现,如果有突发任意一种症状时要警惕急性脑梗死的可能[4]

  • 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 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 双眼向一侧凝视;
  • 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 眩晕伴恶心、呕吐;
  • 出现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 意识障碍(如恍惚、昏迷等)或抽搐。

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送往附近能 24 小时进行急诊 CT 检查、具备溶栓和机械取栓条件的医院进行诊治。

脑梗死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如果没有积极救治,脑梗死可能会引起以下并发症[1,4]

  • 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患者的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内水分增多、颅内压升高,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会出现昏迷等意识障碍而危及生命。
  • 脑梗死后出血:脑血管阻塞后坏死,就很有可能引起血管破裂,从而出血,出现头痛、眩晕、意识障碍等症状。
  • 癫痫:脑梗死很可能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癫痫发作,患者多有头痛、抽搐等表现,极可能会摔倒。
  • 吞咽困难:脑梗死可能引起吞咽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可能伴有胃食管反流。
  • 感染:常见的有肺炎和尿路感染。脑梗死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脑梗死发生后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导致误吸和尿液潴留等情况,引起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 上消化道出血:脑梗死可引起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另外,急救时会用到抗凝血药,常见副作用就是引起消化道溃疡和出血。表现为发热、面色发白、呕血、黑便等症状。
  •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循环不畅,有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表现为下肢胀痛和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 褥疮:脑梗死发作时,患者有麻木无力、意识障碍等症状,需要卧床,如果长时间做不到定期翻身,就会导致皮肤长时间受到压迫从而导致褥疮的发生,受压皮肤会出现水疱、溃疡。
  • 心脏损伤:脑梗死可引起人体各系统异常(因神经系统有调节其它系统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出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危及生命。
  • 情感障碍:脑组织缺血坏死,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影响日常生活,一些患者常因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而表现得抑郁或焦虑。

脑梗死患者一定会残疾吗?

不一定,但残疾的发生率较高。

有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残疾率为 28%~45%[2],也就是说每 10 个脑梗死患者就可能有 3~5 个人会残疾。

病因

脑梗死哪些危险因素?

以下是重要的因素[1]

  • 高龄:动脉粥样硬化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 高血压病、高血脂症:体内的血压偏高,对血管壁的压力较大;血脂偏高,血液粘稠度上升;都有可能引起血管硬化而发生阻塞。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高会损害血管,血小板功能异常也会导致血栓形成,因此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 吸烟、酗酒:烟草中的苯并芘、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血管收缩,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酒精也会损伤血管。
  • 熬夜:长期熬夜使得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心脏疾病,最终可能会导致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的发生。

脑梗死容易发生于哪些人群?

  • 中老年人;
  • 吸烟酗酒人群;
  • 高血脂、肥胖人群;
  • 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有家族史的人群;
  • 经常熬夜或上晚班的人。

脑梗死会遗传吗?

脑梗死本身不会遗传,但导致脑梗死发生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中有些与遗传因素有关,比如糖尿病、高血压、一些心脏疾病等[1],如患有以上基础疾病应定期检查并规律服药治疗,做好预防,减少脑梗死发生的可能。

诊断

脑梗死需要做哪些检查?

脑梗死患者就诊后,除了体格检查(检查有无意识障碍、偏瘫、感觉异常等)外,一般需要做以下检查[1]

  1. 脑病变检查:如头颅 CT 和磁共振检查(MRI)等。可准确识别大多数颅内出血,帮助鉴别脑肿瘤等非血管性病变。

  2. 血管病变检查:包括颈动脉双功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 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可检查是否有血管狭窄、闭塞以及颅内、外血管病变,其中 DSA 检查是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标准。

  3. 其它重要的检查:

    • 血常规、凝血功能:溶栓指征必须要血液化验,明确全血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可检查是否用了抗凝药或有无出血倾向。
    • 肝肾功能:检查有无肝肾功能损害。
    • 电解质:检查体内电解质是否紊乱。
    • 心电图、心肌缺血标志物:检查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问题。
    • 血氧饱和度:检查呼吸状况,判断有无低氧血症。
    • 胸部 X 线检查:检查心脏、肺部有无异常。
  4. 部分患者需要做的检查:毒理学筛查(怀疑重金属中毒)、血液酒精水平(怀疑饮酒)、妊娠试验(怀疑怀孕)、动脉血气分析(怀疑缺氧)、腰椎穿刺(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电图(怀疑癫痫发作)。

急性脑梗死要怎么诊断?流程是什么?

疑似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就诊后,医生一般会根据下面一些内容进行判断[4]

  • 急性起病(突然出现症状);
  • 局部或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如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语言障碍等;
  • 上述症状持续 24 h 以上;
  • 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 脑 CT 或磁共振结果排除脑出血。

急性脑梗死应按照诊断流程快速诊断,最好到达急诊室后 30 分钟内完成基本评估并开始治疗,流程如下[4]

  1. 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如颅内肿瘤等)。
  2. 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脑 CT 或磁共振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3. 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根据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估。
  4. 能否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否进行动脉溶栓或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核对溶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 结合病史、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病因分型?——一般采用「TOAST 分型」。

脑梗死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吗?

需要。有一些疾病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比如头痛、意识障碍,因此医生在诊断脑梗死要区分其他疾病,避免错误治疗导致患者疾病加重或出现死亡。

通常,要考虑下面这些疾病[1]

  • 脑出血:有时脑出血与脑梗死表现相似,都可能有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头痛等症状,但脑梗死的症状相对较轻、起病相对较慢,可经 CT 检查进行鉴别,如果发现有出血灶就是脑出血。

  •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脑脓肿也会出现偏瘫等症状,颅内压增高不明显时很容易与脑梗死相混淆,可通过 CT 或磁共振检查进行鉴别,如果发现有肿瘤则是非血管性病变,就不是脑梗死。

治疗

脑梗死患者如何治疗?

脑梗死的救治都需要专业医生操作,因此,就诊后,家属和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即可。通常,脑梗死的治疗包括以下部分:

一般治疗:
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包括吸氧与呼吸支持、心脏检测与心肌病病变处理、体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营养支持等[1]

  • 药物治疗:针对缺血损伤机制的某一环节进行特异性治疗[1,4]
  • 溶栓治疗:使血管再通,恢复患者的脑血流,主要药物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和尿激酶,用后可能会导致脑出血。80 岁以上以及 18 岁以下、有妊娠、肠胃或泌尿系统出血等症状、近期有大型手术的患者禁用。一般是在急性期 3~6 小时内紧急治疗。
  • 抗血小板治疗:防止血小板聚集引起凝血,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过敏等症状,肝肾功能不全、胃溃疡、血小板减少症等患者禁用。
  • 抗凝治疗:防止血液凝固,减少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肝素、凝血酶抑制剂等,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出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副作用,肝肾功能不全、肠胃溃疡、血友病、严重高血压患者禁用。
  • 脑保护治疗:降低患者的脑代谢、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保护脑神经,包括自由基清除剂、阿片受体阻断剂等,有头痛、呕吐、腹泻、肝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 降纤治疗:降低血液粘滞度,抑制血栓形成,包括降纤酶、巴曲酶等药物,用后可能会有出血倾向以及头痛、腹泻等症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妇女、儿童禁用。
  • 调节血脂稳定斑块治疗:防止斑块继续增大或破裂加重脑血管堵塞,常用药物为他汀类药物,有肝功能受损、肌病等不良反应,肝功能受损患者禁用。

手术治疗:
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可通过以下手术干预脑梗死,并获得良好的预后[5],但由于手术部位为头部,建议选择当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

  • 机械取栓术: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血流供应,超过静脉溶栓治疗时间(4.5 小时左右)的患者,可选择机械取栓,可能有颅内出血的风险,手术时间一般在 1~2 小时,通常为局部麻醉,也可根据病情选择全麻,术后需要三个月左右才能恢复。
  • 去骨瓣减压术:降低颅内压,防止梗死面积扩大,适用于脑水肿、颅内压急剧升高的患者,一般在发病早期实施(48 小时内),可能会因脑组织损伤造成偏瘫或长期昏迷的风险,手术时间大概需要 2~3 小时,一般采用全麻,术后需要两三个月的恢复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切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恢复血流,适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梗死患者,有斑块脱落和损伤颈部神经的风险,通常选择全麻,手术时间大约两小时,一般一个月左右可恢复。

此外,还要对急性期的并发症,比如感染、发热等进行干预治疗。

image

脑梗死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减轻脑梗死引起的功能缺损,恢复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发病一天内不要进行大量运动,等病情稳定后,要尽早开始运动康复训练,比如坐、站、走等活动;卧床需要预防压疮,保持皮肤卫生,使用特定的座椅、轮椅直到恢复行走能力,同时还要重视语言、吞咽、心理等方面的康复。

由于患者的疾病情况不同,康复训练建议咨询专业的康复科医生,制定具体的训练目标,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训练,以保证安全、有效地恢复正常生活。

脑梗死会复发吗?

脑梗死是会复发的,而且急性期复发的风险很高,存活者中 40% 以上复发,也就是说差不多每十个恢复后的患者中可能有四人会再次发生脑梗死[1]

治疗后应尽早开始预防复发,注意控制血压和血糖等危险因素。

生活

脑梗死患者的居住环境要注意什么?

脑梗死患者的居住环境应该是:

  • 注意调节室温,冬天在 15~20 度,夏天在 28 度左右为宜,特别是有发热的患者,温度一定不能过高,否则会加剧脑组织的损伤。
  • 开空调要注意通风,及时打扫室内卫生,保证空气流通。
  • 室内湿度应保持在 50%~60%。
  • 尽量减少探视人员的数量和时间,减少噪音,保证安静整洁的环境。

脑梗死患者恢复后,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 低盐、低糖、低脂饮食:做饭时少放油、盐、糖,平时少吃腌制食品、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和甜食。
  • 少吃辛辣、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辣椒、浓咖啡、浓茶、奶茶。
  • 营养均衡:荤素合理搭配,可以选择鸡、鸭、鱼、牛奶、豆类以及豆制品等补充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脑梗死患者恢复后,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

  • 戒烟戒酒。
  • 从事轻度的运动,如散步,锻炼身体,增强体魄。
  • 如有超重或肥胖,应减轻体重。
  • 注意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尽量控制在正常水平或吃药控制病情。
  • 规律作息,不要熬夜。
  • 遵循医嘱用药,不可擅自改变剂量。

脑梗死需要复查吗?

需要定期复查。具体复查时间与患者恢复情况有关,应遵循医嘱,一般需要抽血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影像学(如 CT)检查。

预防

脑梗死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不论是已经有过脑梗死的患者,还是普通健康人群,都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 戒烟戒酒。
  • 选择散步、慢跑等温和的运动方式,锻炼身体,控制体重,提高机体免疫力。
  • 清淡饮食,均衡营养,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劳累。
  • 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危险因素,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体检。规律服用药物,避免诱发脑梗死。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