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是什么?

脑栓塞是脑血管病的一种,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使血管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等)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3]
所谓「栓或栓子」,就是血流中的各种可能造成阻塞的异物,包括血管壁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空气等等[1,4]
该病起病急骤,无前驱症状,局灶性体征可在数秒至数分钟即达到高峰[1]
脑栓塞和脑梗塞是同一种疾病吗?
不是。
脑栓塞脑梗塞(也称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大家族的一员。依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可将脑梗塞分为三种主要病理生理学类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所致的脑梗死[1]
所有的脑梗塞都是因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造成局部脑组织坏死。其中,因为血液中的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使血管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导致局部脑阻止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脑梗塞,单独分类叫「脑栓塞」[1]
脑栓塞的分类有哪些?
脑栓塞按照栓子的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1]:
  • 心源性脑栓塞:是脑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栓子来源于心房、心室壁血栓及心脏瓣膜赘生物(突出于器官表面的一种新物质,如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少数来源于心房黏液瘤(心脏内膜的一种良性肿瘤),也见于静脉栓子经未闭合的卵圆孔(心脏左右心房之间的一个小孔)和缺损的房间隔(左右心房之间的一个生理部位)迁移到脑动脉造成脑栓塞。
  • 非心源性脑栓塞:栓子不来源于心脏,而是来源于空气、脂肪滴、虫卵以及一些异物等。
  • 来源不明性脑栓塞:还有一些病人查不到栓子的来源。

  • 脑栓塞常见吗?
    常见。
    脑栓塞大概占整个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俗称「中风」)发病率的 10%~15% 左右(即 100 个新发脑卒中患者中,就可能有 10~15 个是脑栓塞患者) [2,3]。而根据 2017 年发表的 Ness-China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我国 2017 年卒中发病率(新发病例)为 345.1/10 万人,而同年脑卒中的患病率(包括新旧病例)为 1596.0/10 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 240 万,每年死亡病例约 110 万,存活者约 1100 万 [1]
    脑栓塞严重吗?会导致死亡吗?
    脑栓塞的严重程度由栓子堵塞的脑组织部位决定 [1]
  • 如果堵住的是相对小的血管,或者相对来说不是非常重要的部位,那么除了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乏力等外,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 如果堵住的是大血管,造成一大片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则会有生命危险;还有些特殊的位置,例如「脑干」——(这里有与呼吸、心跳等重要功能相关的中枢系统)发生脑栓塞,即使范围不大,也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 其中,心源性脑栓塞(脑栓塞的一种类型)急性期病死率为 5%~15%,多死于严重脑水肿、脑疝、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 [1]
    脑栓塞年轻人也会得吗?
    会。
    很多人认为脑栓塞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这是一个误区,其实任何年龄都可发生脑栓塞。而年轻人发生脑栓塞的原因比老年人更复杂。比如动脉的夹层,风湿性心脏病,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会引起全身血管的炎症改变,形成血栓 [1,2]
    更多

    脑栓塞的患者有哪些症状?

    脑栓塞发病前一般无明显症状,且发病速度非常快,相关症状多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1,2]
    脑栓塞可仅发生在单一动脉,也可广泛多发,因而患者表现不一,除颈内动脉或基底动脉急性栓塞外,患者一般并不昏迷,一部分患者可在起病时有短暂的意识模糊、头痛或抽搐[2]
    其他的症状取决于栓塞的血管和缺血的脑组织部位。
  •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有头疼、头晕、肢体活动障碍(一侧肢体的瘫痪,俗称「偏瘫」)、面瘫、语言障碍、眼球凝视麻痹、意识障碍、抽搐等表现。偏瘫也以面部和上肢为重,下肢瘫痪相对较轻。
  • 椎 - 基底动脉系统:主要有复视(一个东西看成两个)、口舌麻木、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平衡障碍、行走不稳等)、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昏睡)等 [2]

  • 脑栓塞后会发生其他并发症吗?
    脑栓塞后除了神经系统的症状外,还有其他并发症,且种类繁多,这里只讲常见的几种 [1,2]
  • 肺部感染:脑栓塞患者可能会因为延髓麻痹而造成饮食呛咳,从而使异物可能进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常见表现有发热、寒战、头痛、发力、恶心等;昏迷的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机体排痰能力减弱,也会发生一种特殊的肺部感染,医学上叫做「坠积性肺炎」,多是由于呼吸道分泌物蓄积在肺部发生感染所致。

  • 褥疮:由于不能自主翻身,会发生臀部,腰部等关节突起部位皮肤发红、肿痛、溃疡,也就是所谓的「褥疮」。

  • 尿路感染:脑栓塞患者可能会因为影响排尿的神经中枢而导致排尿困难,有的排尿障碍患者需要用导尿管帮助排尿,而沿着导尿管可能引起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患者多表现为尿频(排尿次数增加,正常成人白天排尿 4~6 次,夜间 0~2 次)、尿急(即憋不住尿)、尿痛,可伴随腰痛、发热等。

  • 心脏疾病:不仅心脏病会引起脑栓塞,脑栓塞后也会引起新的心脏病,例如心律不齐等,典型表现为心悸、乏力等。

  • 应激性溃疡:可能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这是因为重大的疾病会引起消化道的溃疡,医学上叫「应激性溃疡」。患者多表现为上腹痛或反酸,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呕血或黑便等。

  • 静脉血栓:由于肢体瘫痪,不能动弹,不利于下肢静脉回流,时间久了容易形成静脉血栓,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等情况;静脉血栓形成后,又有可能脱落,造成肺的血管栓塞,引起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甚至危及生命。


  • 脑栓塞和脑梗塞的表现是差不多的吗?
  • 病情发展速度不同。脑栓塞比脑梗塞发病速度更快。
  • 严重程度不同。由于脑栓塞发病速度太快,脑内的血管都来不及建立新的替代血流通道(侧支循环),因此,脑栓塞的病变范围更大更严重。
  • 脑栓塞容易并发脑出血,而脑梗塞少有并发脑出血。脑栓塞发生后,由于栓子牢固的阻塞血管,该处的血管也会受到损伤。如果之后栓子分解破裂,血流部分恢复,从损伤的血管漏出,形成出血。
  • 预防措施不同。脑栓塞的关键是「栓子」;因此,在预防上,要注意寻找到栓子的来源,然后要预防新栓子的形成;而脑梗塞的预防主要重在预防危险因素,若有高血压需要降压防控,若有高血脂需降脂治疗等。在药物的使用上,会和其他脑梗塞有些差别(如脑栓塞急性期一般不推荐抗凝治疗) [1,2]

  • 更多

    脑栓塞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本病不同类型,其病因也不相同,具体如下 [1,2]
  • 心源性脑栓塞:栓子来源于心房、心室壁血栓及心脏瓣膜赘生物(突出于器官表面的一种新物质,如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少数来源于心房黏液瘤(心脏内膜的一种良性肿瘤),也见于静脉栓子经未闭合的卵圆孔(心脏左右心房之间的一个小孔)和缺损的房间隔(左右心房之间的一个生理部位)迁移到脑动脉导致脑栓塞。引起脑栓塞的常见心脏病有风湿性心脏病、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心律不齐的一种),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手术,先天性心脏病等。
  • 非心源性脑栓塞:栓子不来源于心脏,而是来源于空气、脂肪滴、虫卵以及一些异物等。比如头颅外那些大动脉管壁上的血栓的脱落等引起动脉—动脉栓塞,大脑中动脉栓塞最常见。其他相对少见的栓子有空气,脂肪滴,虫卵以及一些异物等,由这些心脏以外的栓子随血液进入大脑血管引起脑栓塞称为非心源性脑栓塞。
  • 来源不明:部分脑栓塞无法确定病因。源于动脉血管,比如头颅外那些大动脉管壁上的血栓的脱落等。其他相对少见的栓子有空气,脂肪滴,虫卵以及一些异物等。

  • 脑栓塞的常见诱因有哪些?
  • 骨折或骨科手术:尤其是股骨、肱骨骨折等,可能导致脂肪入血,增加脑栓塞(脂肪栓塞)的风险。
  • 气压改变:如潜水或高空飞行、气胸、剧烈咳嗽等,都使人体从高气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压环境,原来溶于血液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最终都可增加脑栓塞(气体栓塞)的风险 [2,4]

  • 脑栓塞哪些人易患?
  • 有心脏疾病的人群:如风湿性心脏病、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都可能使来源于心房、心室壁血栓及心脏瓣膜赘生物的栓子进入脑血管,而更容易引发脑栓塞。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头颅外面的大动脉的粥样硬化也是常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不稳定的斑块,因此这类人群也容易患病。
  • 有骨折或骨科手术的患者:这类人群因脂肪进入血液而容易引起脂肪栓塞而患病。
  • 潜水或高空飞行等人群:这类人群因气压改变而容易引起气体栓塞而患病。

  • 脑栓塞为什么心脏疾病的患者容易患?
    很多心脏疾病的患者容易患脑栓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栓子的形成。
    很多心脏病,会导致心脏的内壁上形成血栓,医学上叫「附壁血栓」 [4],如果某个时刻,这种血栓脱落了,那么它就随着血流到处游走,走到脑血管的某处卡住,就可能把该处的血管堵住,从而引发脑栓塞。
    脑栓塞是不是更容易发生在动脉狭窄患者中??
    不一定。
    栓子一般随血流方向运行,最终停留在口径与其相当的血管并阻断血流 [4],因此,是否易患脑栓塞由具体情况决定:
  • 首先看动脉狭窄的位置,如果是四肢的动脉狭窄,不会发生脑栓塞,因为栓子脱落是往远离心脏的方向走行,会引起肢体的麻木、疼痛、皮肤苍白,营养障碍等。心脏发出的主动脉,颈部两侧的大动脉,头颅内的大动脉这些血管狭窄更容易引起脑栓塞,因为这些部位的血流方向是朝向大脑的。
  • 单纯的动脉狭窄,血管内壁比较干净,不会引起脑栓塞。但因为血管狭窄,如果有其他栓子(比如心脏)到达这里就可能堵住。
  • 动脉狭窄且血管内壁不干净,有很多不稳定的斑块,这些斑块随时都会脱落然后往脑血管行走,则容易患脑栓塞。

  • 脑栓塞会由血管斑块引起,那血管斑块是怎么产生的?
    血管斑块的发生非常复杂,不是短期内形成的。简单来说,由于血液中有各种成分,特别是所谓的「坏胆固醇」,它的增多会沉积在血管壁上 [4]
    同时,血管本身也会发生一些改变,比如炎症等,使得沉积在血管壁上的「坏胆固醇」渗透到血管壁内,随时间推移会累积形成斑块。最后斑块增大到一定程度,导致血管狭窄。
    脑栓塞会遗传吗?
    不会。暂未有权威文献说明脑栓塞具有遗传性,但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具有家族遗传性的疾病,可能会增加脑栓塞的风险 [1]
    查看脑栓塞相关内容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患者女,83 岁。2024 年 10月6号患者说人没劲不舒服,怀疑又是房颤(2023 年确诊房颤,曾服用艾多沙班一年),到武汉市中心医院胜利街院区,心脑血管内科住院部住院,因抽血发现患者血小板低,为 63,医生建议暂停艾多沙班。 10月9号患者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胜利街院区心血管内科住院部病房内就脑梗了,10月11号患者的脑认知就不认识子女了,语言也不回答了,10月29号至今患者的腿逐渐瘫痪 。10月9号至今患者的认知出现严重障碍,生活已不能自理。现在病人家属怀疑是停药导致的脑梗。病人家属认为停药可以慢慢停,不能盲目全停,血小板低也有升血小板的药可以吃。现在患者造成这么严重的结果,患者家属想知道停药是否和脑梗有关?

    就医及用药情况:

    需要解答的问题:

    5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2025年4月13日晚因低血糖晕倒,脑后左下部着地,未磕到尖锐物品。几分钟后醒来,一个多小时内恶心眩晕,随后好转,至今无明显症状。
    15日拍了ct,显示“左侧基底节区软化灶”。
    24日又拍了核磁共振,显示“右侧尾状核新近梗死灶不除外,请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双侧额顶叶白质、放射冠及基底节区多发缺血灶及腔梗。双侧上颌窦炎症。
    无脑梗史,个人评估近来在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方面没有明显下降。
    附检查结果:ct密码474410,核磁密码016883

    就医及用药情况:无

    需要解答的问题:
    您觉得检查结果意味着什么?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7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