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颅压综合征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词条作者
LILY

LILY

审核专家
董其皓

董其皓神经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1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低颅压综合征是什么?

低颅压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侧卧位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低于 60 mm H2O 时,产生一系列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最常见的表现为位置性头痛,即患者在站立或坐位时出现头痛,仰卧时疼痛明显减轻,咳嗽、用力时头痛加重。在去除病因的情况下,给予对症处理即可,比如卧床休息、补液。

低颅压综合征常见吗?

比较常见,尤其是腰椎穿刺后。

低颅压综合征有哪几种类型?

低颅压综合征可根据病因的不同而分为两种类型:

  • 第一种是由于腰椎穿刺、外伤或全身性因素等引起的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 第二种为未找到明确病因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症状

低颅压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 低颅压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为位置性头痛,患者主要表现为枕部或额部的轻-中度钝痛或搏动样疼痛,缓慢加重,可在咳嗽、打喷嚏、用力、压迫颈静脉及高海拔时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颈部僵硬及视物模糊等。
  • 低颅压头痛具有明显的位置性特征,即坐立位与站立位时出现或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头痛多在变换体位后 2 小时内发生,通常在 15 分钟内。
  • 少数患者由于低颅压,脑组织下陷,出现外展神经麻痹引起视物双影,还可出现意识不清或颈段脊髓损害表现。

低颅压综合征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严重情况下低颅压可出现间脑下陷,引起患者昏睡等意识障碍,累及颈段脊髓可导致肢体无力麻木、肢体疼痛,甚至尿便障碍等。

病因

低颅压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脑脊髓腔内脑组织、脊髓及神经间隙中存在脑脊液,除营养等生理作用外,脑脊液还具有支撑脑组织的作用。

若脑脊液压力下降,脑组织的支持性液体垫提供的福利降低,可能导致脑在颅腔内下移,引起头痛及其他表现。

  •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舒缩障碍引起 CSF 分泌减少或吸收增加有关,也可能是未能发现的微小脑脊液漏。
  • 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腰椎穿刺、头颈部外伤及手术、脑室分流术等使脑脊液经穿刺处、手术部位或伤口漏出增多,全身性疾病如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严重全身感染、脑膜脑炎、过度换气和低血压等也可使脑脊液产生减少,引起脑脊液压力过低。
诊断

低颅压综合征怎么判断?

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首先医师根据特征性位置性头痛的特点疑诊,而后行侧卧位腰椎穿刺测定脑脊液压力降低( < 60 mmH2O)可确诊。

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为何要做这些检查?

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检查目的为排除其他疾病、明确有无低颅压,其次筛查继发性病因:

  • 头颅 CT / MRI:可发现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血、硬脑膜强化等,还可明确有无低颅压综合征常见的脑组织过改变(如静脉扩张、垂体肿大、脑组织下沉等)。
  • CT 脊髓造影、MRI 脊髓造影、同位素脑池扫描:有助于明确脑脊液渗漏部位。
  • 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压力,明确低颅压综合征诊断,同时行脑脊液化验排除颅内感染等疾病。

腰椎穿刺检查有什么注意事项?

腰椎穿刺是一项有创性的检查,需要从腰背部进针至椎管内留取脑脊液标本。

该检查对测定脑脊液压力及明确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等疾病十分必要,因为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血脑屏障。

正常情况下该屏障保护人体的脑组织,减少被血液内毒素或病原体感染的风险,但也反过来导致血液学的检查无法准确反应颅内情况。

脑脊液是脑与脊髓浸泡的液体,若存在颅内感染等疾病,可在脑脊液中发现一些异常。脑脊液在人体是不断产生不断吸收的,留取一定标本对人体并无不好影响。

在腰背部特定部位进针,可留取到脑脊液标本,且不易碰到脊髓与神经,因此腰椎穿刺安全性很高,操作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医师,保持特定的姿势,尽量不动,操作过程中因有局部麻醉,因此不会太痛苦,但会有不适感,大多可以忍受。

操作完成后需要不枕枕头,躺卧 6 小时,并且多饮水,以减少穿刺后因脑脊液压力变化出现的头痛等不适。过后则可自由活动,不受影响。

低颅压综合征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区分?

首先,低颅压综合征需与硬膜下出血、硬膜下积液、肥厚性硬脑膜炎、感染性脑膜炎等可能引起类似位置性头痛的疾病相鉴别,其次需要进一步筛查病因以鉴别继发性或自发性。如

  • 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与颅内低压综合征相似,均有头痛、恶心、呕吐和轻度颈项抵抗,但颅内高压头痛在久卧后加重,站立时减轻;且可伴有眼底视乳头水肿及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检测脑脊液压力可增高,由此可鉴别。
  •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红细胞增多,因此,亦容易与颅内低压综合征相混淆,但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较快,头痛剧烈,卧位不减轻。且脑膜刺激征相对比较明显。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
治疗

低颅压综合征要去看哪个科?

神经内科。

低颅压综合征能自己好吗?

不同病因预后不同,腰椎穿刺术后、轻微的脑脊液漏及手术后大多可自行逐渐恢复。

低颅压综合征需要住院吗?

根据病因不同,大多需要住院进一步明确诊治。

低颅压综合征应该如何治疗?

  • 首先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对于病因明确者,首先是应针对病因治疗,如控制感染、纠正脱水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 对症治疗主要针对头痛,包括卧床休息(可去枕平卧)、补液(每日补充 2 000~3 000 mL)、穿紧身裤和束腹带,头痛严重时可给予适量镇痛剂等。腰穿时鞘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也可使腰穿后头痛缓解。
  • 其他治疗:咖啡因可阻断腺苷受体,使颅内血管收缩,增加 CSF 压力及缓解头痛,常用药物为苯甲酸钠咖啡因。对于有脑脊液漏者,可考虑硬膜外血贴疗法可压迫硬膜囊和阻塞脑脊液漏出口。

image

生活

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低颅压综合征患者饮食上需大量饮水增加脑脊液分泌,可适当补充盐分,可适当口服咖啡因,其他饮食无特殊,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即可。

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由于坐立位及站立位常引起头痛,可减少久坐或久站,必要时佩戴束缚带及穿紧身裤。同时,咳嗽、深呼吸、用力时头痛易加重,生活中需注意。

低颅压综合征需要复查吗?怎么复查?

部分需要,根据病因不同选择不同的复查方式。

预防

低颅压综合征可以预防吗?

部分病因引起的低颅压综合征可以预防,如腰椎穿刺时避免过度损伤、穿刺后去枕平卧数小时,同时补液等有助于减少腰穿后低颅压的发生;避免外伤可避免外伤相关的脑脊液漏等。

低颅压综合征患者怎么防止出现并发症?

积极治疗疾病,寻找并去除病因,加强补液等对症治疗有助于减少低颅压综合征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如意识障碍等。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