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董其皓神经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1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低颅压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侧卧位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低于 60 mm H2O 时,产生一系列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最常见的表现为位置性头痛,即患者在站立或坐位时出现头痛,仰卧时疼痛明显减轻,咳嗽、用力时头痛加重。在去除病因的情况下,给予对症处理即可,比如卧床休息、补液。
比较常见,尤其是腰椎穿刺后。
低颅压综合征可根据病因的不同而分为两种类型:
严重情况下低颅压可出现间脑下陷,引起患者昏睡等意识障碍,累及颈段脊髓可导致肢体无力麻木、肢体疼痛,甚至尿便障碍等。
正常情况下,脑脊髓腔内脑组织、脊髓及神经间隙中存在脑脊液,除营养等生理作用外,脑脊液还具有支撑脑组织的作用。
若脑脊液压力下降,脑组织的支持性液体垫提供的福利降低,可能导致脑在颅腔内下移,引起头痛及其他表现。
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首先医师根据特征性位置性头痛的特点疑诊,而后行侧卧位腰椎穿刺测定脑脊液压力降低( < 60 mmH2O)可确诊。
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检查目的为排除其他疾病、明确有无低颅压,其次筛查继发性病因:
腰椎穿刺是一项有创性的检查,需要从腰背部进针至椎管内留取脑脊液标本。
该检查对测定脑脊液压力及明确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等疾病十分必要,因为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血脑屏障。
正常情况下该屏障保护人体的脑组织,减少被血液内毒素或病原体感染的风险,但也反过来导致血液学的检查无法准确反应颅内情况。
脑脊液是脑与脊髓浸泡的液体,若存在颅内感染等疾病,可在脑脊液中发现一些异常。脑脊液在人体是不断产生不断吸收的,留取一定标本对人体并无不好影响。
在腰背部特定部位进针,可留取到脑脊液标本,且不易碰到脊髓与神经,因此腰椎穿刺安全性很高,操作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医师,保持特定的姿势,尽量不动,操作过程中因有局部麻醉,因此不会太痛苦,但会有不适感,大多可以忍受。
操作完成后需要不枕枕头,躺卧 6 小时,并且多饮水,以减少穿刺后因脑脊液压力变化出现的头痛等不适。过后则可自由活动,不受影响。
首先,低颅压综合征需与硬膜下出血、硬膜下积液、肥厚性硬脑膜炎、感染性脑膜炎等可能引起类似位置性头痛的疾病相鉴别,其次需要进一步筛查病因以鉴别继发性或自发性。如
神经内科。
不同病因预后不同,腰椎穿刺术后、轻微的脑脊液漏及手术后大多可自行逐渐恢复。
根据病因不同,大多需要住院进一步明确诊治。
低颅压综合征患者饮食上需大量饮水增加脑脊液分泌,可适当补充盐分,可适当口服咖啡因,其他饮食无特殊,保持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即可。
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由于坐立位及站立位常引起头痛,可减少久坐或久站,必要时佩戴束缚带及穿紧身裤。同时,咳嗽、深呼吸、用力时头痛易加重,生活中需注意。
部分需要,根据病因不同选择不同的复查方式。
部分病因引起的低颅压综合征可以预防,如腰椎穿刺时避免过度损伤、穿刺后去枕平卧数小时,同时补液等有助于减少腰穿后低颅压的发生;避免外伤可避免外伤相关的脑脊液漏等。
积极治疗疾病,寻找并去除病因,加强补液等对症治疗有助于减少低颅压综合征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如意识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