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龙振昼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1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脑脓肿是脑实质内的一种局灶性病变聚集,它可作为多种感染、创伤或手术的并发症而出现。
一般情况下,细菌可通过直接播散或血行播散侵入脑而导致脓肿。引起脑脓肿的化脓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各类化脓性细菌、真菌、阿米巴原虫等。
脑脓肿患者常表现为肢体无力或麻木,部分可出现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以及痫性发作等表现。
应及时给予抗感染及手术治疗,多不用激素。
该病发病率约为每百万人中 4 人,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年多发。
脑脓肿可发生于脑组织的任何部位,包括大脑半球、丘脑、脑干、小脑等,额叶或颞叶最常见。该病发展快慢不一,急性者可在两周内症状迅速达到高峰,也可在数月内逐渐缓慢进展,同时病程中可突然恶化。
脑脓肿患者病程中病情可突然恶化,可发生两种危象。
脑脓肿的病因为化脓性病原微生物侵袭脑组织所致,可因原发感染部位不同而各异。病原体侵入脑组织的途径包括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存在发热(但发热并不是脑脓肿的可靠指标,仅 45%~53% 的患者会出现)等感染体征,同时有脑脓肿的易感因素,临床症状包括颅内压增高(头痛显著)、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及痫性发作等,结合影像学检查可疑诊,少数情况需要外科手术确诊。
对于起病急骤或怀疑脑膜炎的患者,可在 CT 扫描或 MRI 检查前抽血培养(15% 的病例为阳性)以及开始经验性胃肠外抗生素治疗。如果检查结果阴性,则随后可以施行腰椎穿刺。
脑脓肿需要与其他引起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的疾病相鉴别,如脑肿瘤、脑梗死、硬膜下脓肿、脑炎、淋巴瘤等。
神经内科或感染科、,儿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必要时需神经外科的协助。
不能。
需要。
脑脓肿治疗包括脓肿部位的手术治疗、原发感染病变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等。当脓肿尚未局限时通常采用抗生素及脱水治疗,当脓肿的包膜已形成后可手术治疗。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仅在影像学扫描证实有显著占位效应及精神状态显著受抑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给予地塞米松负荷剂量 10 mg,静脉给药,然后改为一次 4 mg,每 6 小时 1 次;且应尽早停用该药。
加用糖皮质激素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包括:
因此,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应符合严格的适应证要求,勿随意添加。
脑脓肿患者饮食上应注意易消化食物,适当增加营养和能量,补充水分。
脑脓肿手术后根据病情与手术方式的不同恢复情况不同,首先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其次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探视;同时饮食结构合理,避免大便干燥。
需要,一般复查影像学及脑脊液明确无感染复发。
在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前不建议。
早期积极诊治,避免过度用力及情绪激动,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合理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对于腰椎穿刺等操作需高度警惕可能的潜在诱发脑疝及脓肿破裂的风险,充分评估后进行有助于减少脑疝及脓肿破裂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