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的患者会出现脑萎缩,但脑萎缩并不等同于痴呆。
正常老化的老年人也会出现脑萎缩,可引起记忆衰退,如一下子想不起来老朋友的名字,记不清熟悉的电话号码等,但其他的认知功能都保持良好,并不一定发展为痴呆。
但老年人出现记忆衰退等相关症状时,应该引起重视,及早就医,由医生判断是正常老化还是有发展为痴呆的可能,后者要及早干预。
痴呆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国外调查显示,痴呆患病率在 60 岁以上人群中为 1%,85 岁以上达 40%。我国的调查显示,痴呆在 60 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 0.75%~4.69%。
痴呆患者的症状可因病因不同而异,但可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痴呆患者完全不能认识家人可因个体差异和病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短者 1~2 年,长者可达十年,甚至数十年。
痴呆患者的生存时间一般因痴呆的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可生存数年至数十年。患者常常死于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用脑过度或过少会增加痴呆风险,但有研究表明,长期工作极度紧张会增加痴呆风险。
以下因素可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在各种危险因素中,特别要注意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如血管性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对于预防痴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引起痴呆的病因通常包括神经变性疾病(指神经细胞坏死、凋亡引起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和非变性疾病。
神经变性疾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痴呆等;
非变性疾病包括血管性痴呆、感染性痴呆(如 Creutzfeldt-Jakob 病、神经梅毒等)、代谢性脑病 (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 B12 缺乏等)、中毒性脑病(如酒精中毒、慢性药物中毒等)和脑外伤性痴呆等。
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病因,路易体痴呆和血性痴呆也较常见,其他原因的痴呆较少见。如果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混合存在,则称为混合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以逐渐加重的的记忆、语言、执行、计算、理解判断等能力的下降(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最常首先出现的症状时记忆力减退。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升高,患病率 65 岁以下不到 1%,65 岁以上为 5%~10%,而在 85 岁以上的高龄人群可达 30~40%,女性比男性多。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为单独发作(散发),约 5% 的病人有亲戚同时患病(家族史)。阿尔茨海默病在一级亲属(如父母、子女)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女性亲属危险更大。
用显微镜查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标志性的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头部 CT 或 MRI 可见到弥漫性脑萎缩。
路易体痴呆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有以下四点:
路易体痴呆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小于 5%,很少有家族遗传倾向。用显微镜检查路易体痴呆患者的脑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在脑细胞(神经元)内见到路易小体。
额颞叶痴呆是大脑额叶(额头附近的一部分大脑)和颞叶(左右两侧部分的大脑)的神经元变性导致的一类临床综合征,45~65 岁为多发年龄段。部分额颞叶痴呆患者有家族史,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 8 年,最短 2 年,最长 20 年。
额颞叶痴呆的临床特征主要是较早出现人格改变和精神障碍,而记忆力减退出现相对较晚,头部 CT 和 MRI 可见额叶和颞叶萎缩。
血管性痴呆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如多发性脑梗塞、脑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等)引起的痴呆综合征。
患者多有脑卒中史,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在脑血管病后 3 个月内,痴呆可突然发生或呈阶梯样一步步恶化。头部 CT 或 MRI 检查可发现多发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多位于丘脑、额叶及颞叶。
《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将 65 岁以前发病的痴呆称为早老性痴呆,而 65 岁以后发病的痴呆称为老年性痴呆。我国有学者建议根据国情将区分早老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的年龄分界定为 60 岁。
研究表明,早老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两个年龄组痴呆没有本质差异,因而提出采用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常简称为阿尔茨海默病)这一术语对痴呆进行描述。
因此,阿尔茨海默病不仅包括老年性痴呆,也包括早老性痴呆。老年性痴呆就是阿尔茨海默这一说法是不科学的。
帕金森病痴呆是指在帕金森病晚期(通常在出现帕金森病症状 1 年后)出现痴呆症状。帕金森病患者发展为痴呆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随着疾病时间的延长,发生痴呆的可能性也会升高。
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下降、计划能力缺陷、人脸识别障碍等,有记忆减退但不是很严重,语言功能方面的损害不常见。
神经变性疾病导致的痴呆可能会遗传,比如 50% 以上的额颞叶痴呆以及约 5% 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其血缘亲属中也有人患有同样的病。但是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很少有家族遗传倾向。非神经变性疾病导致的痴呆一般不会遗传。
首先,尽快就诊于神经内科专科门诊,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和身体检查做出初步判断;
其次,需要做一些针对痴呆的神经心理量表(多数是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来评价),这些评估会帮助医生判断认知领域的损害的程度和范围;
最后,需要做其他一些辅助检查对痴呆进行病因的搜索、诊断及鉴别诊断。
对认知的评估可帮助判断认知损害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同时判断是否有精神行为和日常能力的损害。痴呆的神经心理学表现可以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社会和日常能力减退、精神行为症状三部分。因此临床和研究中,神经心理评估主要针对这三部分内容进行。
由于痴呆病因的多样性,诊断和鉴别诊断痴呆的辅助检查繁琐:
目前针对痴呆治疗的药物较多,有效的治疗有:
其他可能对认知功能改善有效的药物,如奥拉西坦、维生素 E、尼麦角林、尼莫地平等,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对痴呆治疗有效。
不能确定。中药用于痴呆患者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
对家属造成严重困扰的症状主要有:
当患者失去日常能力或日常能力严重下降时,则需要家属进行护理,照顾其饮食起居。
首先,要对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要与患者一起承担,共同面对。
其次,要积极调整心态,切勿把自身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传递给患者。
再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和生活计划,定期拜访医生以及进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最后,由于长期患病,痴呆患者将十分考验家人耐心,甚至导致家庭关系分裂(如照顾的时间和金钱分配不均等),造成家属之间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
因此,照顾痴呆亲人要有极大的耐心和勇气,持之以恒。
早期痴呆护理可综合使用以下两种及以上非药物干预方法:
生活护理尽可能提供舒适环境,并以保证患者安全为第一位。需注意以下潜在危险:
此外,应禁止患者单独外出,以免走失。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者的感情交流,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护理者可以通过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患者弥补认知缺欠,如设置提示物、标记等。在本阶段,应继续开展认知训练和躯体锻炼。
重度痴呆患者晚期因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容易引起许多并发症,如泌尿系统感染、肺炎、褥疮等,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此情况,晚期护理应强调降低并发症。
在痴呆的各种危险因素中,有一些是可以预防的,比如:
预防好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痴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