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虫病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词条作者
LILY

LILY

审核专家
董其皓

董其皓神经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2月1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脑囊虫病是什么?

脑囊虫病是指猪带状绦虫蚴虫(囊尾蚴)寄生于人脑内所导致的疾病,占所有囊虫病的 50%~70%,可导致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及其他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一般病情复杂,诊断较为困难。治疗上及时降颅压、控制癫痫很关键。

脑囊虫病常见吗?

比较常见。

脑囊虫病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一些地区是地方性流行病。在我国,本病主要流行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山东一带,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症状

脑囊虫病有哪些表现?

脑组织内囊虫病灶可呈广泛性播散性分布与局灶性分布,感染的部位、程度、形式不同可导致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见的为以下症状类型:

  • 癫痫:囊虫主要寄生在大脑皮质,因此癫痫发作为常见表现,发作形式与囊虫寄生部位有关,同一患者可有多种发作形式,约一半脑囊虫病患者首发症状为癫痫,约七成脑囊虫病患者可合并继发性癫痫。患者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肢体抽搐、双眼凝视、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持续发作。
  • 颅内高压:由于脑组织内寄生了大量囊虫,可引起严重脑水肿,表吸纳为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和意识障碍等,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脑水肿加重。
  • 脑膜炎:寄生于蛛网膜下腔、软脑膜、大脑皮质表面与脑池中的囊虫可引起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或蛛网膜黏连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等,患者可有反复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表现,还可出现颅神经受损症状,如复视、眼球活动障碍、颜面麻木、口角歪斜、饮水呛咳、言语不清等。
  • 脑室梗阻:囊虫可漂浮于脑室脑脊液或粘附于脑室壁和脉络丛,阻碍脑脊液环流和吸收,引起脑积水等;特殊情况下,第四脑室囊虫突然阻塞正中孔使脑脊液环流受阻,颅内压突然升高,引起突发性头痛、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和意识障碍等,又称为 Brun 征。

脑囊虫病常发生在哪些部位?

脑囊虫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诸多部位,根据不同部位可将其分为不同类型:

  • 脑实质型:囊虫位于脑组织内,可引起癫痫发作、肢体无力、肢体麻木、失语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
  • 蛛网模型:囊虫侵袭脑膜,可引起头痛等脑膜炎、交通性脑积水表现;囊虫侵袭蛛网膜颗粒,可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 脑室型:囊虫可于脑室内生长,导致脑积水或于第四脑室形成球状活瓣;
  • 脊髓型:罕见情况下,囊虫可导致颈胸段脊髓损害。
病因

脑囊虫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人体摄入猪带绦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因不良卫生习惯导致虫卵摄入体内,摄入的虫卵可在十二指肠内孵化逸出蚴虫,蚴虫经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并发育成囊尾蚴,若囊尾蚴寄生在脑内可导致脑囊虫病。

诊断

脑囊虫病怎么诊断?

该病的诊断根据在流行病疫区居住,有使用痘猪肉(也称米猪肉)、生肉史或有肠绦虫病史,发生不明原因的癫痫发作、脑膜炎、颅内压增高等表现,查体存在皮下结节等需怀疑,可行血清及脑脊液囊虫抗体检测、皮下结节活检及头颅影像学检测进一步明确。

脑囊虫病的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为何要做这些检查?

  •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可首先明确颅内压情况,其次有助于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同时脑脊液可行囊虫抗体检测,具有确诊价值。
  • 血清及脑脊液囊虫抗体检测:可辅助检测人体有无感染囊虫。
  • 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头 CT 或 MRI):可发现脑部囊虫病灶,并与颅内转移瘤等相鉴别。
  • 皮下结节病理活检:对于同时存在皮下结节者,可行皮肤活检确诊是否同时存在体囊虫,为脑囊虫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脑活检:必要时可对病灶进行病理活检,有确诊检查,但需评估手术风险。

脑囊虫病患者做腰椎穿刺检查有什么注意事项?

腰椎穿刺是一项有创性的检查,需要从腰背部进针至椎管内留取脑脊液标本。

该检查对明确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等疾病十分必要,因为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血脑屏障,正常情况下该屏障保护人体的脑组织,减少被血液内毒素或病原体感染的风险,但也反过来导致血液学的检查无法准确反应颅内情况。

脑脊液是脑与脊髓「浸泡」的液体,若存在颅内感染等疾病,可在脑脊液中发现一些异常。脑脊液在人体是不断产生不断吸收的,留取一定标本对人体并无不好影响。

在腰背部特定部位进针,可留取到脑脊液标本,且不易碰到脊髓与神经,因此腰椎穿刺安全性很高。

操作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医师,保持特定的姿势,尽量不动。操作过程中因有局部麻醉,因此不会太痛苦,但会有不适感,大多可以忍受。

操作完成后需要不枕枕头,躺卧 6 小时,并且多饮水,以减少穿刺后因脑脊液压力变化出现的头痛等不适。过后则可自由活动,不受影响。

脑囊虫病需要与哪些情况鉴别?

脑囊虫病需要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尤其是结核性脑膜脑炎、脑脓肿、弓形虫感染等;其次需要与颅内肿瘤、多发性转移瘤、多发性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相鉴别。

治疗

脑囊虫病要去看哪个科?

神经内科或感染科,病情严重者需要手术时就诊于神经外科。

脑囊虫病能自己好吗?

通常不能。

脑囊虫病需要住院吗?

需要。

脑囊虫病如何治疗?

脑囊虫病患者的初步治疗方案为处理急性症状,例如采用手术和/或皮质类固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发作。

随后应确定抗寄生虫和抗炎治疗的处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临床决策:

  • 如果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脑实质存在活动性和/或变性囊肿,那就应采用抗寄生虫治疗。
  • 若患者的脑积水未经治疗、存在囊尾蚴性脑炎或只有钙化病变,则不应给予抗寄生虫治疗。

具体治疗如下:

  • 抗寄生虫治疗:抗寄生虫治疗可能会加快活动性囊肿消退、降低癫痫发作风险和脑积水复发风险。临床常用的药物为吡喹酮与阿苯达唑。

    • 吡喹酮为广谱抗寄生虫药,成人每疗程总剂量 0.2 g/kg,应从小量开始,最初剂量 0.2 g/ 天,分 2 次口服,根据用药反应逐渐加量,每日剂量不超过 1.8 g,达到总剂量为一疗程。
      由于治疗时囊虫被破坏可导致其毒素与异体蛋白失访到脑组织,可引起较强烈的头痛、癫痫、颅内压增高等反应,因此初次用药需要严密观察。囊虫数量少和病情较轻者加量可较快,囊虫数量多和病情较重者加量宜缓慢,2~3 个月后再进行第二疗程治疗,共治疗 3~4 个疗程。

    • 阿苯达唑是更安全的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口服药物后 3 周囊虫开始死亡,虫体在脑内死亡过程缓慢,一般不引起过强烈的反应,因此更安全。但囊虫死亡后仍可能引起较严重的炎症反应与脑水肿,因此也需严密监测。
      成人每疗程总剂量 0.3 g/kg,与吡喹酮相似,应从小剂量开始,0.2 g/d,分 2 次口服,根据用药反应逐渐增量,剂量不超过 1.8 g/d,达到总剂量为一疗程,1 个月后再进行第二疗程,共治疗 3~5 个疗程。

  • 手术治疗:对于单个病灶的囊虫与脑室内囊虫,手术摘除效果比较好。对于合并脑积水者,也可行脑脊液分流术缓解症状。

  • 对症治疗:对于有癫痫发作者根据发作形式选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对于颅内压过高者联合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必要时可辅助皮质类固醇以降低炎性反应。

脑囊虫病完成抗寄生虫治疗后,需要随访复查吗?如何复查?

完成抗寄生虫治疗后,应每 6 个月开展一次神经影像学随访检查,直至影像学缓解。如果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持续存在病变,则建议再给予一次抗寄生虫疗程。

image

生活

脑囊虫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脑囊虫患者饮食上需注意健康饮食,切忌未煮熟不卫生食物,多食蔬菜与富含纤维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有癫痫患者需要避免饮酒、避免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

脑囊虫病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脑囊虫病患者急性期因头痛、颅内压高应多卧床休息,避免缓解嘈杂;经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遗留继发性癫痫,当避免前往歌舞厅、游戏厅等有闪光刺激的场所,避免长时间看电视、手机等,避免独自游泳、登山等。

脑囊虫病手术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护理?

脑囊虫病手术后根据病情与手术方式的不同恢复情况不同,首先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其次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探视;同时饮食结构合理,避免大便干燥。

脑囊虫病可以乘飞机、进行剧烈运动、去高原旅行吗?

在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前不建议。

预防

脑囊虫病可以预防吗?

可以。

  • 首先尽量减少去流行疫区;
  • 其次注意生活与饮食卫生,饭前洗手,避免食入未充分煮熟食物,避免饮用生水;
  • 若患有肠绦虫,应尽早治疗。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