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兰芳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
周晓波精神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0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性高潮障碍,是性功能障碍(又称作性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类型,特征是在性唤起和充分的性刺激后,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性高潮缺乏或延迟或异常,且症状可导致明显痛苦或人际关系困难。
首选心理行为治疗,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
狭义的性高潮障碍主要指女性性高潮障碍,而广义的性高潮障碍也包括男性性高潮障碍。男性性高潮障碍主要包括延迟射精和早泄,具体可参考相应词条,本词条为狭义的性高潮障碍。
当得了性高潮障碍时,患者会因为来自外界的压力,出现「羞愧」、「自责」等感受。此时更需要来自周围人的支持与鼓励。请不带偏见的和他们相处,也请尊重他们,不散播他们的隐私。
依据流行病学,性高潮功能障碍的估计患病率在国际上从约 20%~40% 之间。
但女性性高潮障碍的患病率可能低于这一估计值,因为女性性高潮障碍的诊断标准要求其症状必须使当事人痛苦或厌烦。部分资料报道,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性高潮障碍患病率可能在 4.7%~8% 之间。
性高潮障碍可表现为完全缺失性高潮;或性高潮延迟(即需更长时间或更强刺激才可达到高潮)或体验到的性高潮程度较轻。
或即将出现性高潮,但虽然持续刺激仍未达到高峰或解决的感觉(这种情况可能产生性挫败感)。
性高潮障碍可能是终身性的(在任何情况下均未出现过性高潮)或获得性的(之前有过性高潮但之后不再有性高潮),普遍性的(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性高潮)或情境性的(发生在特定情况下,如可通过自慰获得性高潮,但与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时不能获得性高潮)。
通常与个性特点、生活经历、应激事件、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有关,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病情的发生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其治疗和预后情况。例如:
伴侣关系方面:夫妻感情不和而产生的反感的情绪,婚外性行为造成的疏离或负罪感等;
个体方面:不正确的性观念,性虐待或情感虐待史,长期负性事件及压力造成持续疲劳;
文化或宗教因素:如文化和宗教有关的性禁忌等。
性高潮障碍的诊断标准要点如下:
在大部分(≥ 75%)性行为中,存在下列两种症状中的任意一种:
性高潮明显延迟、频率明显减少或缺失;
性高潮感的强度明显降低。
症状已至少持续约 6 个月。
症状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主观痛苦和厌烦。
不能用其他疾病或因素来解释性高潮障碍:比如非性方面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症),严重关系问题(如伴侣暴力),其他重大应激事件(如婚姻或家庭重大负面事件)、药物作用(如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或其他躯体疾病(如多发硬化、酒精中毒、盆腔手术等)。
性高潮障碍的鉴别诊断包括:
药物和物质导致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酒精中毒等;
医源性病因:包括 5- 羟色胺能抗抑郁药及盆腔手术等;
其他精神障碍:如重性抑郁等。
精神心理科以及妇产科,偶也可于泌尿科就诊。
对于有性伴侣的女性,其性伴侣应参与到治疗中。包括治疗其伴侣可能存在的性功能障碍,以及使其伴侣参与处理情感问题。
另外,可能需要联合心理治疗师、性治疗师或盆腔物理治疗师以解决治疗的具体问题。
具体的治疗方式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当双方存在关系冲突、情感问题或沟通问题时,夫妇双方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对于改善性生活质量是有帮助的。
性治疗和伴侣治疗:在性治疗师引导下,学习男性和女性关于正常性反应周期的知识,并学习如何有效处理有关性的文化冲突或宗教问题。
另一种方法是性伴侣运用性治疗的性感集中训练,帮助夫妇增加彼此的性快感,尽量减小将性高潮作为性交主要目标的重要性,并在性治疗师引导下协商达成夫妇双方都能接受的性行为频率。
自我刺激治疗:女性本人可以通过自慰或者使用振动器等方法,渐进地自我刺激实施治疗,有助于改善性唤起和性欲。
(阴蒂负压吸引仪器已不再推荐使用,价格昂贵且可能并不比价格较低、可获得性更高的非处方仪器,如振动器更有效)。
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
鉴于疲劳、压力和缺乏隐私可明显导致女性性生活问题,通过加入支持团体、瑜珈或其他放松技术或运动来经常减压,或协助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及家务劳动,可能有助于提高性趣和性满意度。
鼓励夫妇建立定期的「约会之夜」,花上一晚或两晚远离家庭责任,可能有助于显著提高性趣和性反应。
鼓励其为当前的关系注入新鲜感(但不建议女性通过寻找新的伴侣来改善性生活)。阅读有关性的书籍、观看性相关的成人影片、参观一些性相关的展览可能有助于提高性反应。
改善身体形象。女性对自己身体的看法会影响其性趣和性满意度。超重的性功能障碍女性应积极减轻体重。例如,许多女性会注意到当开始规律运动时,性生活便开始改善。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健康、均衡饮食即可。但一些女性由于身材方面的考虑进行节食,也会对该病有一定影响。
烹饪时注意少放盐,少放油,少用含盐高的调料,少吃腌制菜、腌制肉等;
主食不要只吃精米白面,可以用粗粮、杂豆、薯类、南瓜等替代部分主食;
荤素合理搭配,肉类首选鸡鸭鱼等白肉,少吃肥肉,鸡蛋、牛奶是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如果是素食主义者,可以多吃豆类和豆制品来补充蛋白;
多吃水果、蔬菜;
尽量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