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瑜妇科副主任医师
翁若鹏妇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1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10月25日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1]。是全球女性中第四大恶性肿瘤。与持续感染高危型 HPV(人乳头瘤病毒)有关。早期可引起阴道流血流液等症状。如果诊断及时,可借助手术根治,部分患者需要联合放疗、化疗。
宫颈癌患者除了经受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也可能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但无论如何,请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假如你的家人朋友患了宫颈癌,也请给予她们足够的情感支持,鼓励他们积极接受治疗。
目前,已研究出可以预防宫颈癌的疫苗—— HPV 疫苗,预计将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注射了疫苗也不能百分之百避免得宫颈癌,定期筛查仍然不可废除[2]。早期诊断宫颈癌并规范治疗,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癌前病变是指有癌变的倾向,其具有发展成恶性肿瘤的可能。宫颈癌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长期存在可能转变为宫颈癌,时间可从数年至数十年,是一个由量变发生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较大的威胁[3]。
研究显示,在宫颈癌癌前病变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临床治愈率可接近 100%,阻止由宫颈癌癌前病变转变进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及致死率[3]。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
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宫颈癌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鳞癌、腺癌及腺鳞癌等几个常见类型。
其中,鳞癌占宫颈癌的 75%~80%,即为每 100 个发生宫颈癌的患者,约有 75~80 人患的是浸润性鳞状细胞癌[4]。腺癌占宫颈癌的 20%~25%,即为每 100 个发生宫颈癌的患者,约有 20~25 人患的是宫颈腺癌[4]。
此外,比较少见的宫颈癌类型还包括神经内分泌癌、未分化癌、混合性上皮 / 间叶肿瘤、间叶肿瘤、黑色素瘤、淋巴瘤等[4]。
妇科、肿瘤科或放疗科。
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不是的。
HPV 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大类[1],只有高危型 HPV 可能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低危型 HPV 则可能导致外生殖器疣等良性疾病,和宫颈癌无关。
不是。
宫颈糜烂在医学上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生理现象,并不是疾病[4],也不是发展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筛查的频率与方法同无宫颈糜烂者一致。没有症状的生理性的宫颈糜烂,不需任何治疗。
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HPV 是宫颈癌的病因,约 70%~80% 的女性一生中都曾有过 HPV 感染,即每 100 个女性约有 70~80 人一生曾感染过 HPV[5] ,但大部分并没有进展成宫颈癌。只有一小部分高危 HPV 持续感染者进展为宫颈癌,这说明高危人群患宫颈癌的风险取决于遗传背景的差异。然而遗传因素在宫颈癌中所起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医生一般会先询问患者出现的症状、病史等,而后会进行以下检查:
被确诊为宫颈癌时,任何人都会感到难以接受。此刻家人朋友一定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与陪伴,和她们一起应对,帮助她们调整心态,尽快投入到治疗当中。
医生会在开始治疗宫颈癌之前对其进行分期,主要依据的是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的受侵情况。主要有以下四期[4]:
I 期,肿瘤局限在子宫颈;
II 期,肿瘤超越宫颈,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阴道下 1/3;
III 期,肿瘤已经扩展到骨盆壁,在进行直肠指诊时,在肿瘤和盆壁之间无间隙;肿瘤累及阴道下 1/3、由肿瘤原因引起的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的病例。其中肿瘤累及阴道下 1/3,没有扩散到盆骨壁的为 ⅢA;肿瘤扩展到盆骨壁,或已经出现了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为 ⅢB。
IV 期,肿瘤超过了真骨盆范围,或侵犯膀胱,或直肠黏膜。其中肿瘤已侵犯临近的盆腔器官为 ⅣA,远处转移为 ⅣB。
肿瘤越小,所在的宫颈位置越表浅,没有远处转移或者扩散,分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不是。
很多年轻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期望保留生育功能,部分 IA1 期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者可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不切除子宫。IA1 期伴有淋巴脉管浸润,IA2,IB1,选择性 IB2 期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可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密切相关[4]。比如:
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的前两年中有 80% 的复发患者出现,即在 100 个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在两年内约有 80 人复发[6]。
复发性宫颈癌治疗十分困难,目前没有最佳的治疗模式,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放疗和手术: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健康、均衡饮食即可。
生活上无特殊注意事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
治疗后 2 年内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3~5 年内每 6 个月复查一次,第 6 年开始每年复查一次[6]。复查的内容包括盆腔检查、阴道涂片细胞学检查、胸片及血常规。
具体情况,要根据孕妇期别、孕周、和本人及家属对维持妊娠的意愿,采取个体化治疗。医生对宫颈癌孕妇进行分期,从而根据分期来决定[4]。
对于那些延迟治疗时间,而等待宝宝出生后的早期宫颈癌孕妇来说,只能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子宫根治性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可以,目前已发明出可以预防宫颈癌的疫苗——HPV 疫苗。世界范围内有三种类型的 HPV 疫苗,2 价、4 价、9 价。
可直接点击「HPV疫苗」,进一步了解详情。
不一定。
国内的 2 价疫苗针对的是 HPV-16 型 和 HPV-18 型,这两种亚型的 HPV 导致了 70% 的宫颈癌[9],注射 2 价疫苗可以降低这部分宫颈癌的发生率。但导致宫颈癌的 HPV 还有许多其他亚型,不在预防范围内(4 价、9 价也不能完全覆盖)。此外,接种疫苗的时机也很重要。推荐在 9~12 岁之间接种,13~26 岁可补种,最佳接种是首次性生活之前。如果已有性生活后才接种,会导致疫苗的预防作用大打折扣。
不过,即使错过宫颈癌的最佳接种时间也不要太沮丧。宫颈癌是可以筛查的,只要坚持筛查、在癌前病变时就发现问题,然后尽早解决,同样可以阻止宫颈癌的发生。
可以筛查宫颈癌的检查包括: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3]。如 TCT、HPV 检测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行阴道镜及活检,以最终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
对于持续 HPV 感染的女姓,需要每年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TCT)和 HPV,必要时做阴道镜检查。
对于无免疫功能低下、无 HPV 感染症状、既往 HPV 筛查阴性的女性,可以按照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的建议定期筛查宫颈癌:
因癌前病变以外的其他原因接受过包括宫颈切除在内的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无须接受筛查。
接受过 HPV 疫苗者应该如同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进行筛查,且筛查的项目和频率一致。
尽管 HPV 疫苗接种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的一步, 但它不影响宫颈癌常规筛查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