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 vaginal candidiasis, VVC),曾称念珠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
该病特征为存在假丝酵母菌的情况下,出现外阴阴道炎的体征和症状。
无症状的女性不需要治疗,有症状的女性以消除诱因及抗感染治疗为主。
常见。
在导致女性阴道炎的病因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的第二大常见的原因,占阴道炎病例的 1/3。
调查发现生育期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病率最高:
根据感染情况,可分为单纯性感染和复杂性感染:
单纯性感染:感染多为散发、不经常发作(≤ 3 次/年);症状或体征为轻度到中度;病原菌可能为白假丝酵母菌;多见于健康、非妊娠女性。
复杂性感染:症状或体征多较为严重;病原菌多为除白假丝酵母菌以外的假丝酵母菌种,特别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存在妊娠、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免疫抑制及虚弱等高危因素;经培养证实的复发性(≥ 4 次/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史。
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甚至是奇痒无比,夜间明显,可影响生活。
伴白带增多,白带多为白色,质地稠厚,呈豆渣样或凝乳状,无明显异味或少许鱼腥味。
部分患者有外阴灼热痛、性交及排尿时疼痛。
妇科检查时可见外阴阴道红肿,外阴常伴搔抓的痕迹,严重者皮肤皲裂;小阴唇内侧和阴道黏膜上附有白色块状物附,擦去后可见红肿粘膜面,急性期还可见浅表溃疡或糜烂。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很少出现并发症。
少数严重者可上行感染导致宫颈炎、附件炎及盆腔炎,影响生育。
如果是妊娠期女性,极少数能上行感染胎儿,在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可能会感染胎儿。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主要是因为假丝酵母菌感染阴道和外阴所致。其中 80%~90% 为白假丝酵母菌,10%~20% 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
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即一般不致病,在特定条件下导致疾病),10%~20% 非孕女性及 30%~40% 孕妇的阴道中都有寄生,但数量极少,不导致疾病。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力下降,特别是阴道局部环境改变时,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导致疾病发生。
常见诱因有:
妊娠及糖尿病(免疫力下降,阴道酸碱度改变,偏酸,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
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有免疫缺陷综合征(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阴道正常菌群失调,利于假丝酵母菌繁殖);
使用大剂量雌激素,如避孕药(导致阴道局部环境改变);
穿不透气、紧身的裤子及肥胖(使局部潮湿、温度升高,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
传染。
假丝酵母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可寄生在阴道、口腔、肠道,这三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
大部分患者为性交直接传染,特别是口交、肛交会加大感染机率。
少部分患者通过接触被污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医生根据特征性的表现(如外阴阴道瘙痒、烧灼感、红斑、水肿和/或附着于阴道侧壁的凝乳样分泌物),结合妇科检查和白带常规检查,一般就可诊断。
妇科检查:首先通过肉眼观察外阴、阴道有无红肿,粘膜有无溃烂,以及白带是否呈典型性状,还可通过妇检收集阴道分泌物(即白带)送进一步检查。
白带常规检查:如果在镜下能找到大量假丝酵母菌,即可确诊。同时还可观察白带中炎性细胞的多少,判断炎症程度。
白带培养:对于有症状和体征,但多次涂片常规检查未见到白假丝酵母菌,可行培养了解病原菌,同时行药物敏感试验。
阴道 pH 值测定:有重要的鉴别意义。正常阴道 pH 值大约 3.8~4.4,假丝酵母菌适宜在酸性环境中繁殖,如 pH < 4.5 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如 pH > 4.5 可能存在混合感染。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需要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及非特异性外阴炎等相鉴别,老年患者还需与老年性阴道炎相鉴别。
妇产科。
通常不需要。
治疗是为了缓解症状。无症状的妇女及其性伴侣不需要治疗。其具体治疗包括消除高危因素或诱因,及抗感染:
消除诱因:若有糖尿病应积极控制好血糖,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假丝酵母菌对热抵抗力不强,因此患者及其配偶的内裤、用过的盆及毛巾可用开水烫洗,并勤换内裤。
单纯性感染:可口服和局部用抗真菌药物,如口服单剂氟康唑(150 mg)治疗单纯性感染。
复杂性感染:
对于症状严重的女性,建议连续给予两剂氟康唑(150 mg),中间间隔 3 日,而非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
治疗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时,建议使用阴道内硼酸(600 mg 胶囊,每晚 1 粒,持续 2 周);
对于妊娠女性,建议经阴道使用局部用咪唑类药物(克霉唑、咪康唑)治疗 7 日,而不是使用制霉菌素阴道栓或口服唑类药物;
对于复发性外阴阴道炎女性(≥ 4 次/年),建议抑制性维持治疗。可使用氟康唑一次 150 mg,每 72 小时一次,共 3 剂进行初始诱导治疗,然后采用维持氟康唑一次 150 mg,一周一次,持续 6 个月。复发性感染妇女应尽量消除或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性伴侣治疗:对没有症状、体征的男性,不需常规治疗,注意局部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即可。约有 15% 的男性与患者发生性接触后患有龟头炎,因此有症状的男性应积极检查治疗,防止女性重复感染。如存在包皮过长或包茎,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多食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尽量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有症状及用药期间避免性生活,规律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及睡眠过少,戒烟戒酒,控制情绪,不要生气激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过大,适当的体育运动,增强抵抗力。
需要,一般门诊复查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等,特别是反复发病的患者应按医嘱复诊。如果服用抗真菌药物,应注意复查肝肾功能。
可以。
通过锻炼身体,营养均衡,不贪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提高免疫力。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公共场所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少坐浴、多淋浴,内裤单独清洗,但不过度讲究卫生,不建议日常护理也冲洗阴道。
不穿不透气、紧身的裤子。
不滥用抗生素。
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糖尿病。
不使用过期的卫生用品。
避免不洁性交,使用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