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璇模产科主治医师
胡蓉妇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10月2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妊娠期贫血以缺铁性贫血为主。
铁缺乏在妊娠期很常见,主要与妊娠期铁需求量增加和铁供给不足有关。WHO 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对妊娠期贫血的定义如下:
贫血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合并症。
全球孕妇贫血患病率为 41.8% ,在我国孕妇妊娠合并贫血患病率为 42%~73% ,城市孕妇为 34% ,农村孕妇为 46% ,孕早期、中期和晚期的贫血患病率为分别为 36% 、52% 和 60% 。
指的是孕妇在妊娠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贫血。
这种贫血不是因为造血物质不足,也不是因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异常,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原因是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呈稀释状态。
轻者无明显症状,皮肤、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稍苍白。
重者可有乏力、困倦嗜睡、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烦躁、心悸、心动过速、气短;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皮肤黏膜苍白、皮肤毛发干燥、指甲脆薄;口腔炎、舌炎等;严重者还可出现晕厥、神志模糊、心力衰竭等。
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轻度贫血对妊娠影响小,但重度贫血可造成严重后果。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与贫血相关的母体死亡率达 40% 。
贫血孕妇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增高。铁缺乏母亲分娩的婴儿和儿童大脑认知功能发展和智商均落后于铁充足母亲分娩的婴儿和儿童。
铁缺乏是全球育龄女性最常见的疾病,在妊娠期更常见。
妊娠期合并贫血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孕前铁缺乏、营养不良、多胎妊娠、孕 3 个月后、产后、经产,两次妊娠间隔时间短等病人。
血常规:一般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 <110 g/L,红细胞 <3.5x1012 /L,血细胞比容 <0.33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 ,而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
血清铁浓度:正常成年妇女血清铁为 7~27 µmol/L,若孕妇血清铁 <6.5 µmol/L,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蛋白是评估铁缺乏最有效和最容易获得的指标,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金标准。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 <20 μg/L 时应考虑缺铁性贫血。血清铁蛋白 <30 μg/L 即提示铁耗尽的早期。
虽然骨髓铁染色是评估铁储存量的金标准,但它作为一项有创性地检查,并不是一定要做;但若出现难以诊断贫血原因的复杂案例时,也不用太过排斥这项检查。
骨髓穿刺用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若孕期出现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或形态异常,或不明原因的发热等情况时,必要时可完善骨髓穿刺。
治疗原则是补充铁剂和纠正导致贫血的原因。
前文提到,在铁减少期和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及时体内已经出现了铁的缺乏,但血红蛋白仍处于正常水平,此时可能尚未出现症状,但体内铁即将耗尽,也需及时治疗。
患缺铁性贫血的孕妇需要终止妊娠或临产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分娩过程中失血。
在胎儿娩出后应用缩宫素、前列腺素、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可减少产后失血。储存铁减少的孕妇分娩时,延迟 60~120 s钳夹脐带,可提高新生儿储存铁,有助于降低婴儿期和儿童期铁减少相关后遗症的风险。
对产后出血或在产前未纠正贫血者,在产后 48 小时复查血红蛋白。对 Hb <100 g/L 的无症状产妇,在产后每日补元素铁 100~200 mg,共 3 个月,在治疗结束时复查 Hb 和血清铁蛋白。
孕期贫血,鼓励孕妇加强营养,通过饮食指导可增加铁摄入和铁吸收。但是仅仅靠食补,想要纠正贫血是很难的,孕期还是可以适当给予铁剂补充,容易耗尽体内储存铁造成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