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胃炎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O型胃炎是什么病?听说还有O1、O2、O3都是同一类吗?

O型胃炎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一种分类,它基于胃黏膜萎缩的范围进行分类。根据木村-竹本分类法,萎缩性胃炎根据内镜下萎缩界限范围分为闭合型(C型)和开放型(O型),其中O型表示萎缩已经从胃窦、胃角延伸至胃体部位。

O型胃炎进一步细分为三个级别:

  • O1型指萎缩界限刚过贲门;
  • O2型表示萎缩界限已经遍及整个胃底;
  • 而O3型则意味着萎缩界限延伸到胃体大弯侧乃至全胃。

在这一分类体系中,O1和O2被归类为中度萎缩,O3则被视为重度萎缩[1] 。

O型胃炎发生率高吗?会癌变吗?

O型胃炎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分类,其发生率较高,但没有具体数值,根据一项横断面调查,在我国基于内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病率接近90%,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为17.7%。这一数据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O型胃炎作为其中的一种分类,其发生率也相应较高[2] 。

根据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胃黏膜萎缩的范围和程度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胃黏膜萎缩累及范围越广,胃癌的发生风险越高[3] 。

此外,一项日本的研究显示,随着胃黏膜萎缩程度的加重,胃癌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胃体弥漫性萎缩组的5年累积发病率为9.8%,显著高于无黏膜萎缩组的1.5%[4] 。

这些数据表明,O型胃炎不仅发生率较高,而且存在癌变的风险,需要定期内镜监测和适当治疗以降低胃癌的风险。

哪些人群更容易患上O型胃炎?是否会遗传?

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密切相关,并且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此外,老年人、男性、有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习惯的人群更容易患上O型胃炎。

有研究提示遗传易感基因与自身免疫性胃炎(AIG)相关,但O型胃炎通常不被认为是一种直接遗传的疾病[2]。

O型胃炎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一般消化内科就诊就行。

症状

O型胃炎有哪些常见表现?能作为早期迹象识别吗?

O型胃炎的常见临床表现通常不具有特异性,部分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

当症状出现时,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和饱胀感等,这些症状与消化不良症状相似[2],并不能作为典型特征来识别,因此很难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病因

O型胃炎的病因是什么?

O型胃炎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主要病因包括:

  •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这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炎症并增加胃癌风险;
  • 自身免疫因素,其中免疫系统可能错误地攻击胃壁细胞,引发自身免疫性胃炎;
  • 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其他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铁剂等,可能直接损伤胃黏膜;
  • 饮食因素,不规律饮食习惯和长期摄入刺激性食物及大量饮酒,都可诱发或加重胃炎;
  • 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影响胃黏膜功能;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倾向可能增加慢性胃炎的风险;
  • 其他因素,如年龄增长导致胃黏膜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吸烟和某些病毒感染等,都可能参与O型胃炎的发展[2]。
诊断

O型胃炎如何诊断?只能胃镜检查出来吗?

O型胃炎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内镜下分类,其诊断主要依赖于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在胃镜检查中,医生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萎缩界限,根据木村-竹本分类法,萎缩界限从胃窦开始至小弯,未超过贲门者为闭合型(C型),超过者为开放型(O型)。O型进一步细分为O1、O2、O3三个级别,其中O1表示萎缩界限刚过贲门,O2表示萎缩界限已经遍及整个胃底,O3表示萎缩界限延伸到胃体大弯侧乃至全胃。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应以病理诊断为依据。内镜医师在胃镜检查时会取胃黏膜组织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组织学变化的评估。病理诊断会评估炎症的程度、萎缩的存在及其程度、以及是否有肠上皮化生等变化。

O型胃炎并不局限于只能在胃镜检查中查出来,但胃镜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评估胃黏膜的萎缩程度和范围,从而对O型胃炎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级。

此外,一些血液标志物如胃蛋白酶原(PG)I和II的比值也可用于评估萎缩性胃炎的风险,但它们通常作为辅助手段,最终诊断仍需依赖于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

治疗

O型胃炎如何治疗?

O型胃炎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其治疗应遵循《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的推荐意见,旨在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炎症,并预防并发症。

常见治疗包括:

  •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以改善胃黏膜炎症和降低胃癌风险
  • 抑酸治疗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或H2受体拮抗剂(H2RAs)减少胃酸分泌
  • 定期内镜监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
  • 针对胆汁反流的治疗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和铋剂)和胃肠促动药
  • 治疗同时应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减少或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酒

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需遵医嘱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2]。

生活

O型胃炎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O型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一系列注意事项以减轻症状并促进胃黏膜健康:

  1. 饮食上需保持规律,选择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过冷或过热的饮食,并减少咖啡、浓茶和酒精的摄入以降低对胃黏膜的刺激。
  2. 患者需戒烟和限酒,以减少对胃黏膜的额外损伤。
  3. 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这些都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加重胃炎症状。
  4.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但应避免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然恢复。
  5. 此外,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能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寻找替代治疗方案。
  6. 对于那些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定期进行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随访是监测病情进展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的关键。
预防

O型胃炎可以预防吗?如何预防?

O型胃炎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预防的。根据《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预防O型胃炎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1.首先,避免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是预防慢性胃炎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可以通过注意个人卫生、实行分餐制、减少外出就餐次数以及饮用干净的水和食物来实现。

2.其次,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减少咖啡、浓茶和酒精的摄入,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

3.戒烟限酒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因为吸烟和饮酒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增加胃炎症状。

4.情绪管理同样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这对胃部健康有积极影响。

5.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消化,但应避免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6.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然恢复。

7.此外,避免随意服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需长期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同时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8.最后,对于有O型胃炎风险的人群,定期看医生复诊,定期进行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参考资料
[1] 隋云龙,田字彬,毛涛,李晓宇,张鹏.慢性胃炎木村-竹本分类法与OLGA系统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5-1821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系统肿瘤协作组.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 中华消化杂志,2023,43(03):145-175.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30117-00023
[3]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等. 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 中华消化杂志,2020,40(11):731-741.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00915-00554
[4]李兆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筛、早诊、早治与胃癌的预防. 中华消化杂志,2021,41(Z1):5-8.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10716-00386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