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支气管肺炎是个相对陈旧的概念,一般指的是小叶性肺炎,是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
小叶即肺小叶,是肺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细支气管、终末端的细支气管及肺泡组成。
支气管肺炎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长期卧床的危重病人。其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病毒、肺炎支原体以及军团菌等。
肺炎的症状可轻可重,具体表现,跟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患者的身体状态有关。
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胸痛等。
病变范围大的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重症者有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发绀等缺氧表现。
支气管肺炎病因较多,与多种病原体有关,常见的如病毒、支原体、肺结核菌等,都有可能导致支气管肺炎。
部分支气管肺炎的病因是被外界传染的,比如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虽然会传染,但其对人体的危害通常较小,支原体肺炎不是国家的法定传染病。
肺结核导致的支气管肺炎因为对人体危害大,属于法定传染病,这一类病因所致支气管肺炎往往有群体发病的表现。
部分支气管肺炎是「自身感染」,比如肺炎链球菌肺炎、鼻病毒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等。这些肺炎病原体存在于在大多数健康人身体里,只是一般都在上呼吸道中。当身体免疫力降低,这些致病菌进入肺部,免疫系统不能及时对抗这些致病菌,肺炎就可能产生。
支气管肺炎比较常见,从儿童到老年人所有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发生。当然,身体差、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得肺炎,也更容易进展为重症肺炎。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健全,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学校这种集体生活状态,就很容易患上传染性的肺炎。
对于健康成人来说,集体生活者相对容易患上传染性的肺炎。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者老年人,除了外部传染,也有不少是非传染性的肺炎,例如喝水呛咳、摔倒、不注意手卫生等因素都可能让致病菌活跃起来,发生自身感染的肺炎。老年患者身体基础差,治疗困难且容易反复感染,肺炎就是最常见的直接死亡原因,需要重视。
要看情况。
很多病原体都会导致支气管肺炎,不同的病原菌传染性不一样,如果是肺结核导致的支气管肺炎传染性强;如果是支原体导致的支气管肺炎传染性弱一些;如果是肺炎链球菌导致的支气管肺炎,几乎不会传染。
无论哪种病原体,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感染几率,比如戴口罩,开窗通风等。
支气管肺炎只是肺炎的一种,医生会根据疑似肺炎的症状体征,安排相应检查。
常见的检查如下:
影像学检查:胸部 X 光片或者胸部 CT 检查,判断肺部是否有肺炎,肺炎的范围有多大,是支气管肺炎,还是大叶性肺炎,还是间质性肺炎。
明确病原体相关检查:如抗原、抗体、核酸、细菌培养、细菌涂片相关的检查,进一步的明确致病菌。如果查到了相应的致病菌会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不建议这么做,容易过度检查徒增焦虑。
受限于目前的医学科技水平,其实大多数肺炎患者并不能绝对明确引发疾病的病原体,各种检查都不是「绝对准确」的。
绝大多数支气管肺炎患者,不需要花太多钱冒较大风险搞清楚致病菌。多数时候,医生会根据经验在不知道致病菌的前提下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如果抗菌药治疗有效,症状缓解,那就不需要再折腾搞清楚致病菌是什么。如果治疗效果不好,或者肺炎严重到威胁生命,那就要花很大精力尽量搞清楚致病菌了。
另一方面,肺炎病因完全会比较复杂,如身体免疫力下降,就有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的可能,不能查出多种病原体就盲目使用多种药物,需要专科医生判断哪种感染是主要矛盾,哪些感染很危险必须马上处理,哪些感染不严重,可以不用药。
1. 药物治疗
由于导致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较多,而明确病原体比较复杂,费时费力,所以目前医生会根据病原体情况,选择广谱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治疗,或者联用多种抗菌药同时治疗。
如果初始治疗无效,则需要做更多的检查(如支气管镜)进一步明确病因从而精准治疗。
2. 控制基础疾病
主要针对的是老弱人群,比如糖尿病没控制好,必须控制好血糖,感染才能改善。
3. 加强痰液引流,对症支持
多饮水多排痰,另外的方法如疫情期间提倡的「俯卧位通气」,通过改变体位,把痰液尽可能引流到前胸的大气道里面,便于患者自行咳出。
如果支气管肺炎进行性加重出现了呼吸衰竭,那么可能就要吸氧或者使用呼吸机了。
有可能。
绝大多数普通人支气管肺炎能完全治愈,但导致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比较多,一生中可能感染不同的病原体,所以很有可能多次患支气管肺炎。
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如果有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更容易反复得支气管肺炎。
平时多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减少危险因素与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每年定期接种流感疫苗,例如即将进入流感高发季节的 10 月份,是个比较好的时机。
年龄大于 65 岁或不足 65 岁,但有心血管疾病、肺疾病、糖尿病、酗酒、肝硬化和免疫抑制者,可接种肺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