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翰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肠系膜上的淋巴结发炎。
在医学上,肠系膜淋巴结炎,也被称为「Brennemann 综合征」或「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腹痛,分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其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 3~14 岁的儿童,尤其是 3~7 岁的儿童,好发于冬春季节,多为病毒感染,一般可自然痊愈。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话,家长首先得清楚什么是肠系膜。
见过生的猪大肠的人都知道,在猪的大肠与小肠管边会有一张网状的组织结构,称之为「猪花油」,这就是肠系膜。
同样,人也有肠系膜,而且肠系膜上还有很多的结节,这些结节就是淋巴结。
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当病毒、细菌或其毒素等经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淋巴结内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导致淋巴结肿大。
下图就是儿童的淋巴系统,其中绿色的点是淋巴结,绿色的线是淋巴管。
图片来源:[2]
图片来源:[3]
孩子得了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和呕吐,有时还会有腹泻或便秘[3]。
在疾病刚开始的 1~3 天,孩子可能会有发热,体温一般在 38.0℃~38.5℃ 之间[4],但不会出现寒颤。
几乎所有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都会出现腹痛。如果孩子有发热的话,一般发热在先,后有腹痛。
腹痛会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但常见的是肚脐周围及右下腹部位,同时疼痛波及区域可能较广且不固定。
大多为间歇性阵发性腹痛,比如每天出现 3~10 余次不等,每次持续 3~5 分钟;也可能呈持续性,但通常持续不到 1 小时,可自行消退,间歇期可无症状,孩子自我感觉良好。
疼痛程度有轻有重,但大多是不剧烈的,而且不会持续加重。
通常情况下,小宝宝(<3 岁)没办法说出或说清楚疼痛的情况,比如性质、部位等,可能会出现双腿蜷缩或难以安抚的表现,但是儿童就不会因腹痛而出现身体屈曲。
发热和腹痛是该疾病的主要表现,另外还有恶心、呕吐等不适表现。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尤其是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且多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3]。
某些呼吸道病毒感染,比如肠道病毒感染(尤其是柯萨奇病毒以及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冠状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副流感病毒感染、鼻病毒感染、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等,会引起疾病。
某些胃肠道病毒感染,比如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札如病毒感染、星状病毒感染、肠道腺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埃可病毒感染、环曲病毒感染等[5],也会引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某些胃肠道细菌感染,比如沙门菌感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等[5],以及其他类型的细菌感染,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都会引起该疾病。
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及某些非感染性疾病,比如炎症性肠病、淋巴瘤等。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医生会借助一些辅助检查来判断。其中腹部超声是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必需的检查项目[6]。
同时,医生还会建议进行抽血化验,比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前降钙素(PCT)等,来判断孩子是否受到感染以及是哪种类型的感染。
一般来说,轻度或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会在 1~4 周自行消失,但也可能会超过 4 周,最长可持续到 10 周[7]。
当孩子仅出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时,医生通常会这样处理。
发烧:进行退烧处理
在孩子发烧的时候,要不要用退热药,主要还是看孩子的精神状态怎么样,看有没有不舒服的表现。
具体判断方法:
退热药可以用布洛芬(如美林 / Motrin、Nurofen、迪尔诺、恬倩等)或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 / Tylenol、Panadol)。原则上用一种退烧药就好,一般是不建议,也没必要联用或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
退热药能口服尽量口服,实在无法口服退烧药再遵医嘱用栓剂,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栓、(右旋)布洛芬栓等。
如果孩子腹痛时间短,痛一会就不痛了,或疼痛程度较轻,不影响吃喝玩睡,这样的话,一般没必要用止痛药等去缓解。
如果孩子腹痛剧烈,影响食欲或睡眠,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来止痛,比如布洛芬(如美林 / Motrin、Nurofen、迪尔诺、恬倩等)或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 / Tylenol、Panadol)[1]。
如果孩子呕吐不厉害或次数不多,可以不用处理。
如果孩子呕吐剧烈,尤其是一吃就吐的时候,就需要遵医嘱禁食 4~6 小时,这样可以让他的胃肠道休息一下。当然,在此期间可以喝水,但水不能多喝,只要润润喉咙和嘴唇就好。
只要孩子出现呕吐,就需要注意补液,来预防或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在每次呕吐,尤其是量比较大时,需遵医嘱口服补液盐溶液(10mL/kg,单次上限 150mL)。如果一次喝不完,可以分多次喝完,能喝多少是多少,直到呕吐停止。
孩子拉肚子需要留意其脱水情况。一般来说,只要孩子有拉肚子,就需要注意补液,以预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
益生菌也可以在某些程度上减少该疾病的病程、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尤其是对病毒感染导致的水样腹泻,医生可能会在孩子疾病刚开始的时候,给予益生菌治疗。
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导致的,通常是自限性,在一段时间内自己会恢复,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如果孩子有便意但又出现排便困难,比如排便疼痛或哭闹、排便费力等,可遵医嘱临时使用一次小儿开塞露,但家长应注意的是,开塞露不应频繁使用,因为这样可能产生耐受性,也就是依赖性。
如果孩子长期便秘,或者总是反复无法好转,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渗透性轻泻药,比如聚乙二醇(PEG-3350,MiraLAX)、乳果糖口服溶液(比如杜密克、利动、拉韦等)等,具体用药谨遵医嘱。
孩子得了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多会自己好转。家长不必过于担心,针对症状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并让孩子多多休息,能促进康复。
孩子发烧时的护理,跟平时差不多,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发烧而给他穿衣盖被过多或过少,正常穿衣或盖被就好,不要去捂热或捂汗。
如果孩子身上很烫,但手脚冰冷,往往意味着体温还要往上升,此时家长可将孩子手脚先捂暖和,用手、用温热的毛巾什么的都可以,但不要去捂身子。
发热期间,家长也要让孩子少量多次地喝白开水。补充液体有助于防止发热引起的脱水。
家长在孩子腹部敷一块温暖湿润的毛巾有助于缓解不适[2]。湿毛巾的温度以 40℃~45℃ 为宜,不可超过 49℃,以防烫伤。
待毛巾变凉后,家长再次用温水浸湿并重新放在孩子腹部,重复上述步骤,每次总的热敷时间为 20~30 分钟。
如果敷温湿毛巾不方便的话,也可以选择热水袋。
分散注意力
分散孩子注意力,可以减轻疼痛的不良感受。不过不同年龄的孩子分散注意的方法略有不同。
注意饮食,但不需特别忌口
腹痛期间,一般不需要特别忌口。但如果腹痛症状的出现疑似与特定食物触发因素有关联时,家长可尝试在一定时间内回避该食物,如回避 2 周后症状无改善,则没必要继续回避该食物[8]。
下面这些饮食可能会引起腹痛[8]:
如果孩子呕吐剧烈,尤其是一吃就吐,要先禁食至少 4~6 小时。禁食期间不禁水,但水也不要多喝,润润喉咙和嘴唇就好。
禁食结束后的第一个 12~24 小时内,最好给孩子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比如奶、粥、米糊、烂面汤等。同时注意量,刚开始的时候建议从少量开始,如果不再呕吐,家长再考虑慢慢加量。
在孩子不再呕吐 12~24 小时后,就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同时也要注意量,开始的时候少食多餐。
注意避免给孩子吃加重症状的食物、饮料及药物,如高脂食物、含咖啡因的饮料、非甾体类抗炎药(比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双氯芬酸、洛索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帕瑞昔布等)[8]。
尽可能保证孩子每天的热量供给。平时一直有在吃的食物,大都是可以继续给孩子吃,包括鱼、蛋、海鲜、肉、水果、奶等。
家长要注意均衡饮食,避免以下几类食物:
想要预防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就是预防各种呼吸道和肠道的感染性疾病,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接种疫苗。
带孩子按时接种疫苗,尤其是肺炎疫苗、Hib 疫苗、流感疫苗、百白破疫苗、新冠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卫生习惯,比如饭前便后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而且每次洗手至少 20 秒钟,可以减少接触病菌的机会。
平时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或锻炼身体,可以提高机体耐寒能力和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室内注意开窗通风,尽量避免被动吸烟,包括二手烟和三手烟,如家人有吸烟的,建议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