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当受害者遭受到不良对待或预期会对自己施以暴行后,对于加害者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仇恨、愤怒、讨厌等负面情绪,反而是认同、体恤、怜悯等正向情感。受害者认同加害者的观念,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和信任,往往会反过来协助加害者,令常人难以理解。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干预,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以尝试改变受害者的错误观念,避免错误的封闭的思考,让受害者与外界保持更多的联系,避免深陷在不正常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常见吗?

典型的非常罕见,目前尚无相关数据[1],主要是因为受害者和加害者的人格特质、案例事件差异、社会影响等都会影响整个事件发展,难有比较明确的界限,较为典型的是河南洛阳李浩案。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要去看哪个科?

精神科、心理科。

症状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哪些常见表现?

不同受害者的表现略有差异,多数受害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1. 受害者深信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脱离加害者施加的困境,即使已经脱离原先环境,也会认为自己处于被监视状态,无法逃离魔掌。
  2. 受害者的个人观点逐步与加害者相近,甚至保持一致。因为受害者获取外界信息严重受阻,信息来源单一,无法与外界有正常的联系。
  3. 受害者对于加害者存在同理心,相信加害者是迫于无奈走上错误道路。
  4. 受害者大多受到过来自加害者的身体伤害,但不是重大伤害,这种伤害会有适当的让步,让受害者产生被尊重和感激的心理。
病因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认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介于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的状态,形成原因没有定论,这里介绍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

七因素模型[2]

七因素模型认为,以下七个因素会造成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1. 加害者和受害者可以面对面交流。
  2. 暴力发生在不同时间。
  3. 受害者和加害者说同一种语言。
  4. 加害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
  5. 受害者和加害者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
  6. 受害者和加害者都有刻板印象。
  7. 互动的整个过程时间较长。

四因素模型[3]

四因素模型认为,以下四个因素会造成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1. 加害者威胁受害者,并且受害者也相信他们完全有可能这么做。
  2. 加害者会向受害者表达某种程度的善意,经常给他们一些小恩小惠。
  3. 受害者没有逃脱的机会。
  4. 受害者与外界隔绝,他们所能获得的信息都来源于加害者。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常见于哪些人?

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具有以下因素的人可能更容易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1. 心理防御机制较弱者[4]:当个人遭受外界的事件刺激时,会迅速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系列防御机制,来面对后续的苦难。若心理防御机制较弱,就可能在加害者的诱导下,失去自我状态。
  2. 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者[4]: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若这方面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在特定条件下,更容易与加害者建立起友谊关系,错误的认为自己是加害者的一份子。
  3. 女性[5]:目前的研究认为,相比于男性,女性在相同的处境下,更容易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诊断

怎么辨别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需要做哪些检查?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确诊,通常都伴随着刑事案件,介于犯罪心理学和心理学,一般都需要专业的犯罪心理学方面人员介入,且需要结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共同研究,普通人很难鉴别。一般认为,符合以下特定条件,且受害者情感因此发生巨大转变,可能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6]

  1. 受害者客观上被控制,无论是否发生犯罪行为,主观上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胁。
  2. 加害者曾给予受害者一点优待。
  3. 加害者完全控制了受害者所处环境的所有外界信息。
  4. 加害者在客观被控制条件下,缺乏自控力。
治疗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怎么治疗?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普通人很难鉴别,也不属于常见的异常心理,所以治疗个体差异比较大,要结合受害者的具体症状和个人特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下介绍的治疗方式,仅供了解。

部分研究人员认为[7],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比较相似,可以使用些镇静类药物,如地西泮,让受害者冷静下来,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争议,因为药物并不能改变受害者的错误认知。

如果受害者的症状符合前面 5 点(详见: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哪些常见表现?),且整个经历过程也符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经典模式(详见: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原因是什么?),最适合的治疗方式是行为认知疗法。

行为认知疗法的原理是,尝试改变受害者原先的错误观点,用客观事实依据,重新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方式。例如,告知受害者,加害者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为社会和法理所不容。无论加害者犯罪的原因有多么可怜和悲惨,也不能因此合理化犯罪行为。加害者给予的小恩小惠,也不是处于善意,而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引导受害者摒弃原先错误的认知,重新思考,同时让他们保持与外界的充分联系,获取更多的客观信息,避免深陷泥足。

image

生活

如身边有人确诊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什么可以帮助他们的?

实际上,能帮助到受害者的非常有限,更多的还是要依靠专业的心理治疗。

若受害者在被解救前饮食状况不佳,甚至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可适当补充营养,多食用肉、蛋、奶等优质蛋白食物,多吃瓜果蔬菜。

平常可以多与受害者交流,避免受害者自己钻牛角尖,争取让受害者客观认识过往发生的事情,短期内实在无法转变思想,或是接受不同于过往的信息,可以尝试培养受害者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当受害者开始接受心理治疗后,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家属可陪同到医院。

预防

暂无。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M Namnyak, N Tufton, R Szekely, M Toal, et al. Stockholm syndrome': psychiatric diagnosis or urban myth?[J]. Acta Psychiatr Scand,2008 Jan;117(1):4-11.
[2] Turner JT. Factors in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stage identification syndrome[J]. political psychology, 1985,6(4):705-711.
[3] Fusilier GD. Placing the stocklom syndrome in perspective[J]. FBI Law enforcement bulletin, 1999(68):22-25.
[4] Harnischmacher R, Muther J. the Stockholm syndrome on th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of hostages and haostage-takers[J]. Archiv fur kriminologie, 1987,180(1-2):1-12.
[5] Cecilia Ase. Crisis narratives and masculinist protection[J]. International feminist journal of politics, 2015,17(4):595-610.
[6] 韩娟.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对刑事犯罪量刑的影响与权衡[J]. 职工法律天地,2015(11):50-52.
[7] Demarest R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ockholm syndrome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battered women[J]. Student pulse,2009,1(11):1-3.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