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小儿外科医师
刘东尧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3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6日
两性畸形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出生后内、外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指除了生殖器官以外的外貌特征区别,如男女身高、体态、相貌等方面的差异)的发育畸形[1]。
两性畸形根据染色体异常以及内、外生殖器的异常分为真两性畸形、假两性畸形和性腺发育异常等几大类[1]:
还有一些患儿可能会合并有身材矮小,蹼状颈,肘外翻同时伴有心血管畸形和肾脏畸形等。
两性畸形根据染色体和内外生殖器的异常有多种不同的分类,不一定都具有上述的表现,具体可参考「两性畸形有哪些分类?」
尿道下裂是指男性尿道口不在正常位置,而出现在正常尿道近侧或会阴部,如出现在冠状沟,阴茎体,阴囊部等。
两性畸形是一组疾病,不同的分型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一些两性畸形的患儿的外生殖器可存在尿道下裂的情况。
尿道下裂可以是一种单一发育畸形,也可以是更加复杂的两性畸形的症状之一[1]。
导致两性畸形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与染色体、性腺发育、激素靶器官以及激素水平等有关,具体如下[1]:
不完全是。
两性畸形中有一部分因染色体或其所含遗传物质异常导致,这种情况为遗传病。另一部分与遗传物质无关,而与激素水平,性器官发育缺陷等有关,这一类一般不是遗传病。
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有明显的外生殖器畸形,如存在尿道下裂,隐睾(阴囊中缺少睾丸),阴蒂肥大,无阴道,或者女孩到青春期以后无月经,男孩乳房发育等情况时,需要怀疑两性畸形,并且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怀疑宝宝存在两性畸形时,一般需要完善的检查如下:
具体需要做某一项检查需要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再确定。
常规产检一般不能发现两性畸形,但若孕期产检发现胎儿合并有其他脏器的畸形,如心脏畸形,肾脏畸形时,可以咨询妇产科,小儿外科等,进一步评估出生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可能出现两性畸形。
有时产妇因其他原因(如高龄产妇)完善绒毛膜绒毛取样或羊膜穿刺术时,可以检测出一些染色体异常疾病,可以提示有无两性畸形[4]。
两性畸形的治疗时机需根据情况确定,一些女性假两性畸形会合并有脱水,水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处理会有危险,出生后发现宝宝有脱水,精神异常等需要及时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稳定内环境,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另外对于性别选择的手术治疗,对于在婴幼儿期或新生儿期进行目前尚有争议,但手术应于三岁半以前完成已成共识。原则上在完成检查和诊断后,医生会与家长进行商讨,尽早建立小儿性别,避免超过一定年龄后再做处理引起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异常[1,3]。
两性畸形患儿性别的选择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家长可以和小儿泌尿外科医师、小儿内分泌科医师、精神科医师,或对小儿性别畸形有经验的心理学者沟通,对宝宝病情充分了解和沟通后再选择性别。
原则上来讲,主要是根据外生殖器的形态和心理性别来决定性别,而不应该根据性染色体类型来决定性别。如小儿阴茎发育极差,建议按照女性抚养和治疗做外生殖器功能性整形,以减少心理伤害;如小儿阴茎发育好,则在确定性别前,医生会收集其他临床资料(如血液检查、性腺的影像学检查、家庭抚养情况等)以协助判断[1,3]。
两性畸形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外生殖器的整形手术和药物治疗,尽量使患儿成年后能达到性生活的能力[1]。
不一定,两性畸形治疗的目的通过外生殖器的整形手术和药物治疗,尽量使患儿成年后能达到性生活的能力,而非完全治愈。
一部分患儿,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导致的女性假两性畸形,通过药物调整和外阴整形手术治疗可以使其在成年以后完成性生活,妊娠及生育,临床达到治愈效果。
另一些患儿,如存在染色体异常,治疗上只能处理激素水平的紊乱和外生殖器的整形,而不能改变其异常的染色体。
若宝宝存在两性畸形,一般需要去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和小儿内分泌科就诊。
普通儿科多数只能初步识别疾病,对于详细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因此建议优先选择具有细分科室的医院就诊。
两性畸形患儿长大以后可以进行性生活,通过药物调整和外阴整形手术,可以使患儿在长大以后达到性生活能力。
不一定,两性畸形患儿中女性假两性畸形治疗后是可以生育的;其他的类型多数无生育能力[1]。
其中女性假两性畸形多因激素水平的异常引起,如果及时调整激素水平,内外生殖器官一般发育正常,所以可以正常生育。
而其他两性畸形多因染色体异常或内外生殖器官本身发育异常引起,治疗后很多患儿的内生殖器仍存在异常,所以多数无生育能力。
两性畸形患儿在生活中应注意早期完成诊断和性别的选择,并且需要小儿内分泌科或精神科根据患儿情况间断复诊,复诊周期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
另外需要根据年龄调整激素水平和心理问题,避免因就诊过晚导致在治疗上改变性别引起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异常[1]。
在生活中家长需要对患儿心理做出正确引导,同时生理上也需要监测一些指标。具体如下:
心理引导: 两性畸形患儿在完成性别选择以后,一旦决定了性别,就应按预期性别抚养患儿,针对治疗后的性别合理的引导患儿,如生活中对患儿的衣物搭配,称呼等都需要根据性别决定,避免患儿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生理上的监测: 两性畸形患儿远期生殖系统癌症可能会高于正常人,需要间断医院复查,完善生殖器官超声或核磁等检查,具体复查的时间间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确定。另外两性畸形患儿生活中可能会应用一些激素类药物,会对患儿的骨密度和成年身高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关注身高和体重的发育状态,并在青春期测量骨密度,无异常的情况下每 2 年测量 1 次即可,有异常时(如身高发育缓慢、骨密度低等)及时就医,请医生评估[5]。
目前很难通过某种措施精准预防宝宝发生两性畸形,但妈妈可以在孕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胎儿健康发育,避免出现两性畸形,如:戒烟戒酒,适量运动,避免接触放射线,谨慎使用药物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