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氧疗是指患者通过吸氧,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改善并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低氧血症的一种治疗方法 [1,2,3]。
一般来说,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及组织性缺氧。
氧疗是通过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促进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
氧疗有以下两种常见分类方法:
氧疗根据吸入气体能否满足患者的需要,分为低流量、高流量吸氧等。
低流量吸氧:常见经鼻导管、简易面罩、储氧面罩、非重复呼吸面罩等无创吸氧以及有创的气管内导管、气管切开导管吸氧。
高流量吸氧:常见经文丘里面罩氧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2]。
氧疗根据吸氧浓度的不同分为高浓度、较高浓度及低浓度给氧。
根据患者氧疗方式的不同,操作难度有所不同。
氧疗前需仔细评估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必要时需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
一般来说,氧疗应根据患者缺氧情况、基础疾病及危重程度等综合选择。
轻度低氧血症患者(PaO2 > 50 mmHg,SaO2 > 80% ):
有呼吸困难症状,可考虑予以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例如鼻导管吸氧。
情况稳定、需要长期家庭氧疗的患者建议选择鼻导管低流量吸氧。
重症哮喘、急性左心衰、肺炎或创伤等需较高浓度吸氧患者,可采用普通、储氧面罩。
伴高碳酸血症的低氧血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需严格控氧的患者,可用文丘里面罩给氧。
明确诊断或慢阻肺待诊的患者可选择文丘里面罩给与 28% 的氧浓度。
气管切开或喉全切术后患者应选择气管切开面罩。
对于心源性肺水肿、免疫受损合并呼吸衰竭等伴有辅助通气指征,且病情可逆的患者,可选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且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受损、呼吸不规则等危重患者,应尽早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2,3,4]。
以鼻塞吸氧为例,氧疗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操作者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
操作者确认操作环境,保证光线充足,远离火源。
操作者准备好鼻氧管、湿化瓶、氧气压力表、棉签等物品。
操作者检查患者鼻腔情况,指导患者清洁双侧鼻腔,避免分泌物堵塞。
将湿化瓶与流量表连接氧气瓶、中央供氧或制氧机,鼻导管接湿化瓶出口,调节氧流量。
将鼻氧管轻轻放入患者鼻孔内,导管挂于双耳后向下放置,调节合适松紧。
急性肺水肿患者应用 20~30% 乙醇作为湿化液,以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减轻症状。
观察患者用氧后的表现,如无异常,操作结束。
氧疗过程保持放松,不要紧张,配合医护人员的呼吸指导。
根据各级医疗机构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规定:
鼻氧管、面罩、无创或有创呼吸管道,有破损或血液 / 痰液等明显分泌物污染应立即更换。
鼻氧管无特殊要求,建议每周更换 1~2 次。
氧疗后应该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发绀、意识状况等。同时,还应通过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综合评估患者的氧疗效果。
患者有心率减慢、呼吸频率下降、呼吸困难好转、发绀缓解或消失等表现提示氧疗效果良好。
患者有呼吸过缓、意识障碍、呼吸抑制等表现提示氧疗效果差,应及时提高氧流量、更换吸氧装置、应用呼吸兴奋剂或给与更高级的呼吸支持 [2]。
下列患者经连续 2 次低流量氧疗后,病情稳定、血氧饱和度在目标范围内,可终止氧疗。
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使用鼻导管氧疗逐渐降低氧流量到 2 L/min。
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风险患者鼻导管氧疗的氧流量调为 1 L/min。
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风险患者 24% 氧浓度的文丘里面罩保持最低氧流量 [4]。
若终止氧疗后再次出现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需从最低流量开始氧疗直至指标正常、稳定后再次尝试终止。
有长期氧疗需求、生命体征稳定、经医生评估有居家条件的患者,可以进行家庭氧疗。
长期氧疗患者应保证每天氧疗时间 ≥ 15 h。患者应以 1 L/min 开始吸氧,30 min 后以 1 L/min 为单位逐渐增加直到 SpO2 > 90%,且血气结果 PaO2 ≥ 60 mmHg [7]。
不一定。
患者每天的氧疗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一般来说,家庭长期氧疗的患者每天氧疗时间不应小于 15 h,也可 24 h 持续氧疗 [7]。
长期氧疗患者建议在治疗后 3 个月以及第一次随访后的半年到一年内进行随访。
随访时评估患者氧气流量和血气分析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4]。
氧疗适合于以下患者:
注意,氧疗是用于改善患者低氧血症,不是用于缓解非低氧血症患者的呼吸困难 [4]。
家庭氧疗适用于以下患者:
慢阻肺稳定期、肺间质疾病、囊性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神经肌肉 / 胸壁疾病、心衰进展期、终末期呼吸疾病以及由癌症导致的顽固性呼吸困难等患者 [4]。
家庭氧疗并不适用于以下患者:
过度氧疗或不当氧疗都会给患者身体造成伤害,可能会有以下风险:
氧疗后鼻子干燥可将氧气湿化后吸入。
一般情况下,短期(不超过 24 小时)高流量或长期低流量吸氧患者都不需要常规湿化。超过 2 4 小时高流量吸氧或患者有明显口鼻干燥等气道不适时应及时给与湿化 [4]。
氧疗患者鼻粘膜受到氧气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干燥、分泌物粘稠的情况。
可以通过湿化或者盐水雾化缓解氧气对气道的刺激,同时帮助患者排出痰液 [1,6]。
还可以通过凡士林涂抹、清鱼肝油滴鼻以改善鼻腔症状 [8]。
不会。
吸氧是一种治疗方式,通常患者好转或痊愈则不需要吸氧。对于有低氧血症的慢阻肺等患者,长期氧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益于患者的健康。
会。
持续 24 小时以上的高浓度吸氧(氧浓度 > 60%)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氧中毒。氧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干咳、恶心、呕吐、胸骨下疼痛等不适感。建议严格按规范氧疗,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检查,密切观察氧疗效果,预防氧中毒 [1]。
吸氧不能保健,正常人不需要吸氧。
氧疗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方法,适用对象是缺氧的患者,并不能作为大众的保健养生方法。正常人如果自行乱吸氧,很可能出现氧中毒、二氧化碳潴留、肺不张等并发症,严重可导致机体的不可逆损伤 [5]。
因为有导致患者发生呼吸停止的风险。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缺氧的患者是通过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维持呼吸调节。高浓度吸氧快速缓解缺氧状态后,呼吸中枢失去缺氧的刺激会出现抑制,甚至呼吸停止 [1]。
通常房间开着家用台式制氧机,受到大气压等影响氧气浓度很难提高,基本不会有明显变化。
如果想要达到医疗治疗目的,还是应该按要求佩戴吸氧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