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或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当头的位置改变时,譬如转头、低头等,会短暂发作的眩晕,可反复发作 [1]。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眩晕,全部人群的发病率资料较少。据粗略估计,BPPV 的终身患病率大约为 2.4%,即每百人中就有超过两人一生中发作过一次 BPPV [1]。
根据病变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将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分为四种类型:
一般,水平半规管 BPPV 的症状比后半规管 BPPV 重,眩晕发作持续的时间也更长。而混合型 BPPV 的症状又比单一半规管 BPPV 的症状更明显 [1]。
根据病变的原因,可将 BPPV 分为两种:
一般会选择去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就诊。
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内耳有三个互相垂直的 C 形结构,称为半规管,跟人体的平衡感觉有关 [3]。
内耳里的一部分结构附有耳石,当各种原因引起耳石脱落、在半规管内移动,扰乱人体的平衡功能,就会引起眩晕 [1]。
理论上,任何能够导致耳石脱落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耳石症,即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生。
特发性 BPPV 可能的病因: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钙代谢紊乱及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耳石退化加速、吸收能力下降及耳石的稳定性降低,引起耳石脱落,发生眩晕。另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原因,也可能造成供应内耳血管的损害,导致耳石脱落,发生眩晕 [1,4]。
继发性 BPPV 可能的病因:耳源性因素如中耳炎、梅尼埃病、外伤、内耳手术等,头部外伤与外科手术,长期卧床等,因为炎症、冲击力、手术损伤等,直接或间接对内耳造成损伤,都有可能导致 BPPV 发生 [1]。
一般多发于: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会遗传。
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同时进行数种检查。
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眩晕,所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容易与很多疾病混淆,如中枢性位置性眩晕、颈椎病、梅尼埃病等 [1]。
所以,当出现眩晕时,最好是去医院检查,由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医生可通过耳常规、听力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鉴别诊断。
梅尼埃病也会有反复发作的眩晕,一般眩晕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在 20 分钟至 12 小时,甚至数天,头的位置变动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后期梅尼埃病患者还可能会有波动性听力下降(发作时听力下降,缓解时听力有所恢复,但总体来说听力是越来越差)、耳鸣等 [1]。
颈椎病的头晕一般在头快速运动时明显,一般没有视物旋转。可伴有颈部的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两者通过临床表现及 X 线片、CT、核磁共振检查可以鉴别 [2]。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的眩晕发作持续时间长,体位改变如起床、翻身等时通常不会使眩晕加剧,常由脑部肿瘤及血管病变引起。通过 CT 及核磁共振(MRI)检查可鉴别 [2]。
大部分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都跟肿瘤无关,但肿瘤也会导致眩晕。因此出现症状时也应完善相关检查,例如头部 CT 等,排查肿瘤性疾病。
一般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常用方法如下:
如果以上方法反复治疗均无效,可行手术治疗,如壶腹神经切断术或半规管阻塞术 [1,5]。
患者坐在检查床边,在医生的指导和辅助下,做转头、起卧、翻身等动作。一般每次半小时左右,若复位后仍有眩晕,可做多次复位。每周一次,直到眩晕好转。
复位过程中可能出现眩晕,跟发作的症状类似,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不用太紧张。 如还能配合,可在医生保护下继续复位,若确实眩晕严重不能进行,医生会考虑暂时终止复位治疗。
如确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复位治疗后大部分能治好,但也有部分病例经多次复位仍疗效欠佳。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一定的自限性,可以自愈,一个月内自愈者约 50% [1]。
不过此病可反复发作,而且眩晕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出现眩晕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制定诊治方案。眩晕发作时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跌伤。
如耳石复位后再次脱落,会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