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眠药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更多信息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功效作用

助眠药有哪些?

助眠药是「镇静催眠药」的俗称,是一类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而起到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1]。常见的镇静催眠药有以下 4 类:

  •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
  •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奥沙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
  • 非苯二氮卓类: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
  • 其他类镇静催眠药:水合氯醛、丁螺环酮

除此之外,有一些处方药如喹硫平、奥氮平、曲唑酮等,虽然临床上也有应用于睡眠障碍方面的治疗,但是并不是常规用药;一些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虽然有催眠、辅助诊间睡眠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并未批准用于治疗睡眠障碍。

助眠药和安眠药有什么区别?

助眠药、安眠药都不是专业名词,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是大家习惯的称呼,但是没有规范清晰的界定,无法做出客观的比较。

在医学书籍中帮助解决睡眠障碍的一类药主要指镇静催眠药。

助眠药可以自己去药店买吗?

不可以。

助眠药必须是由专业的医师合理诊断并开具处方后,才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其中,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药品因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药品,只能在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凭处方方可购买。

用药禁忌

孕妇、哺乳期人群可以用助眠药吗?

不推荐首选药物治疗;如需服用助眠药,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孕妇、哺乳期人群首选认知行为治疗;如果确实需要服用镇静催眠药,需注意以下事项:

  • 孕妇:苯二氮卓类的镇静催眠药大多为妊娠期用药分级中的 D 级或 X 级,即属于妊娠期禁用药物。其他镇静催眠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风险获益后方可使用,右佐匹克隆在美国被允许用于妊娠期妇女[2]。用药过程中尽量短期用药,小剂量给药。
  • 哺乳期妇女:谨慎用药,如果不能确定药物是否通过哺乳影响婴儿时,应当停止哺乳后用药。

儿童可以吃助眠药吗?

避免给儿童服用镇静催眠药。

针对儿童失眠,行为干预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且效果显著,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案[2],而药物治疗仅在行为治疗效果不好时采用,并且仍是与行为治疗联合使用的,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目前,国内外没有批准任何一种专门用于治疗 16 岁以下儿童失眠的药物。

当行为治疗效果不好时,参考目前的临床建议,针对儿童失眠可选的药物包括抗组胺类、苯二氮卓类、褪黑素。需注意的是,褪黑素目前在儿童失眠中的研究仅有国外临床参考数据[3],且国内市面的褪黑素是保健品,剂量差距大,品质没有药品的监管水准,参差不齐。

适合老年人的助眠药有哪些?

不推荐首选药物治疗;如需服用助眠药,首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且建议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老年人治疗失眠首选认知行为治疗,在相当的研究中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中效果明显且疗效持续长达 2 年。

如果需要使用药物时,首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老年患者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时,应该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尽可能短期应用。如果需要长期用药,在维持疗效的前提下使用间歇疗法。(详见「助眠药应该怎么吃?」)

适合年轻人的助眠药有哪些?

不推荐年轻人出现失眠时第一时间服用药物,建议找出失眠诱因,首选认知行为治疗。

在 2020 年,一份覆盖我国 31 个省,共纳入 18~59 岁的研究对象 43521 名的专题调查中显示,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流入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密集型产业聚焦,生活节奏快,较中/西部地区人口睡眠时间少)、行为危险因素(如过量饮酒、吸烟等)、BMI、社会压力、自评健康状况和慢性疾病[4]

年轻人出现失眠时,建议学习睡眠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如果效果不明显,建议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或睡眠障碍门诊就诊,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这是全球公认推荐所有成年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均应首先接受的初始治疗,而且治疗效果维持时间较长。

如果必须用药,也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适合更年期人群的助眠药有哪些?

不应急于服用药物,建议找出失眠诱因,对症处理。

针对更年期人群的失眠问题,首先需要鉴别和处理同时存在的、影响睡眠的常见疾病,如抑郁、焦虑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再根据相应的诊断来处理。

建议不要急于服用助眠药,先要尽早前往正规医院,接受妇科、内分泌科以及精神心理科的会诊,在处理相应的躯体和心理问题后,看睡眠问题是否有改善,再决定是否需要助眠药。如仍需使用药物,与普通成人相同[5]

助眠药和其他药物一起吃需要注意什么?

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并避免饮酒。

首先,如果需要与其他药物同服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看药物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其次,服药期间避免饮酒。

用法用量

助眠药应该怎么吃?

遵医嘱服用即可。如果医嘱单独标明「需要睡前服用」,那么请做完睡前准备工作,上床后再服用,以免因药物起效较快而导致跌倒等不良后果。

镇静催眠药物有两种服用频率:如果每晚睡前服用 1 次,称为连续治疗;如果不是每晚服用,而是每周选择数晚服用,则称为间歇治疗。

目前,对于间歇治疗的服用频次没有定论,推荐频率为每周 3~5 次。至于间歇治疗时,具体哪一晚给药更合适,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可以根据睡眠需求,「按需」服用,「按需」的具体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点[6]

  • 预期入睡困难时(比如当天各种事情导致了情绪变化),建议上床睡眠前 5~10 分钟服用;
  • 根据当天睡眠的情况,例如上床后 30 分钟仍不能入睡时,建议立即服用;
  • 夜间醒来无法再次入睡,且距离预期起床时间大于 5 小时,可以服用(但这只适合起效时间快的镇静催眠药);
  • 根据次日白天活动的需求,比如有重要工作或事务,也建议睡前服用。

助眠药能长期吃吗?

尽量不长期服用。

目前,只有少数镇静催眠药物有长期服用情况的临床研究数据,但考虑到潜在的成瘾等问题,仍建议尽可能短期使用这类药物,一般不超过 4 周;如果超过 4 周,建议再次就医,重新评估治疗情况。

不良反应

助眠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残留的日间镇静作用、困倦、头晕、认知损害、动作不协调和依赖性。

另外,使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患者,引起复杂性睡眠相关行为的风险,比如睡行、梦游驾驶、进食及其他未完全清醒时所做的行为[10,11]

助眠药有依赖性吗?

可能有,但可以避免。

镇静催眠药这类药物小剂量时可使人镇静、中剂量时可催眠、大剂量时起麻醉作用,有些药品还有抗惊厥作用。在各类镇静催眠药中,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容易出现成瘾行为,长期服用会导致对药物的心理和躯体依赖性。

但是,如果因此而极度抗拒服药,也是没有必要的。只要遵从医嘱,在安全的剂量范围内使用,并且定期看医生,评估睡眠情况和疗效,在停药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的减停方案,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药物成瘾和依赖的发生。

另外,如果刚开始出现失眠,更建议首选认知行为疗法,而不是一开始就服药。对于单独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无效的慢性失眠成年患者,再由医生与患者共同商讨决定是否采用药物治疗。

更多信息

无。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