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拉伤
就诊科室:骨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韧带拉伤是什么?

韧带拉伤是指在日常生活或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用力过度使关节活动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或长期反复运动,致使关节周围的韧带受损,可有局部组织肿胀、皮下淤血、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

症状

韧带拉伤后的有哪些表现?

局部组织肿胀、皮下淤血、疼痛、活动受限(行走缓慢、活动费力等)[2]

病因

韧带拉伤的原因有哪些?

韧带拉伤主要发生于运动过程中,其发生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计划不合理:运动的时间过长或运动的强度过大,超出了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就容易出现疲劳导致身体功能下降,在做一些难度动作时容易出现韧带拉伤。
  2.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不进行充分的热身就进入运动状态,肌肉韧带的力量和伸展性得不到充分的改善,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韧带拉伤。
  3. 运动场地环境不佳:运动场所过滑、过硬等,若不慎摔倒容易造成韧带拉伤。
  4. 未掌握正确的动作:运动时动作不规范,就会导致发力错误,容易导致韧带拉伤的发生。
  5. 自身因素:带伤运动会反复刺激未愈合部位,进而引发新伤,身体协调性差、安全意识不强等也是导致韧带的发生原因 [1]
    除此之外,韧带拉伤也可发生于交通事故或者生产事故中,走路不注意扭伤脚踝也可能会导致韧带拉伤 [2]
诊断

韧带拉伤后去医院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韧带拉伤后建议就医。常见的检查方法如下:

  1.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及触诊初步判断来确定受损部位的情况,初步判断病情。
  2. 影像学检查:通过 X 线、核磁共振(MRI)等检查来判断疾病的程度,并进一步查看是否伴有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损害 [2]
治疗

韧带拉伤发生后应该如何处理?

建议「RICE」原则:休息( Rest)、冰敷 (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 、抬高患肢(Elevation) 。具体步骤如下:

  1. 休息:立即停止运动,以免伤害进一步加重。

  2. 冰敷:用毛巾包着冰块冷敷,或冷水冲洗以达到消肿目的。24 小时内进行冷敷,冷敷每次 30 分钟,每次间隔 2~3 个小时。

  3. 加压包扎:对于不太严重的韧带损伤,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简单的包扎固定。

  4. 抬高患肢:把受伤的那只脚抬高超过心脏水平,以减少静脉回流带来的肿胀 [1]

韧带拉伤后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
若患者疼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

image

生活

韧带拉伤的预后如何?

  1. 经过及时的处理和休息,一般预后良好,且不会对正常生活和运动造成影响;
  2. 若未及时进行治疗,或未完全恢复就开始运动,不但会使旧伤复发还容易出现新伤,对今后的锻炼及生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预防

韧带拉伤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 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运动计划,身体疲惫时应进行适当的休息。
  2. 进行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如慢跑、拉伸等,增加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
  3. 运动时,选择合适的鞋子,必要时佩戴护具(护膝、护腕等)。
  4. 日常锻炼时掌握基础知识和动作要领,及时纠正错误的运动姿势。
  5. 选择开阔、平整的运动场地,避免去坑洼、湿滑的地方运动。
  6. 避免带伤训练,应该循序渐进地恢复训练。
  7. 日常出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来往车辆和人群,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8. 走路时注意地面,穿高跟鞋时尤其要小心,避免扭伤脚踝。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