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肺癌的分类中,包括肺腺癌、肺腺鳞癌、肺鳞状细胞癌、肺大细胞癌、肺肉瘤样癌和肺神经内分泌肿瘤[1]。
肺鳞状细胞癌,简称肺鳞癌,属于肺部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常见类型[1]。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肺鳞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吸烟有密切关系,常见于 45 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
早期有治愈的希望,晚期难以彻底治愈,只能通过规范治疗,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与其他类型肺癌相比,肺鳞癌一般生长比较缓慢,转移也较晚,给了患者更多时间和机会去进行治疗[1]。不过相对的,由于肺鳞癌病情进展缓慢,早期肺鳞癌患者症状不明显,因此不少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很可能错过最佳手术时机[2]。
针对肺鳞癌的一些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吸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45 岁以上人群等,建议定期体检筛查,以便早诊早治[3]。
常见。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 年我国新发肺癌人数 73.3 万,而肺鳞癌则占全部肺癌的 25%~30%[1,4]。也就是说每 100 个肺癌患者中,就有 25~30 人是肺鳞癌患者。
有 5%~15% 的肺鳞癌患者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典型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喘,部分还会有咯血的表现[1]。
之后随着肿块的增大以及癌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胸壁、颈部等,则可能引发其他相关症状,比如胸痛、呼吸困难或喘鸣、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呕血、颈部肿胀、淋巴结肿大、消瘦、浑身疼痛不适等。
会,肺鳞状细胞癌在中晚期可发生胸外转移,可转移至任何器官,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1]。
肺鳞癌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和以下因素有关:
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有研究表明,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罹患肺鳞癌的风险较无家族史者升高两倍[1]。
医生主要根据肺鳞癌的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或喘鸣、声音嘶哑、呕血等),结合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检查、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来综合判断是否有实质性病变,并且能明确是否存在转移[1]。
肿瘤科、呼吸科、心胸外科。
手术治疗:
是早期肺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早期患者而言,完整彻底切除肿瘤是保证手术根治性及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但很多时候发现时患者已经发展到了肿瘤晚期,因此失去了最佳的手术时机[1]。
化疗:
化疗是采取化疗药物杀死或者阻止癌细胞生长的治疗方法,在晚期肺鳞癌的治疗中处于重要的地位[4]。对于晚期或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化疗药物治疗,以进一步抑制癌细胞增殖,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常用药物为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顺铂、奈达铂等,化疗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如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肢体麻木、脱发等不良反应,禁用于对含铂制剂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妇女等[1]。
放疗:
放疗是采取辐射射线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可用来辅助化疗或是单独作为一种治疗方式,用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1]。主要的副作用包括放射性皮炎(脱发、皮肤褐色改变甚至挛缩)、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免疫力降低等,有时亦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利用药物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共同作用以阻止癌细胞生长。简单来说就是免疫治疗的药物能够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从而杀灭肿瘤细胞,但若是免疫细胞被过度激活,就会变得「六亲不认」,对正常细胞也会发起攻击。常用药物有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等,常见副作用为疲劳、瘙痒、皮疹、腹泻及恶心、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肝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4]。
通常,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年龄以及其他基础疾病、PD-L1表达等)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
肺鳞癌的总体预后较差,很多患者采取了手术治疗和其他疗法,仍存在较高的转移率和复发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只有 16% 左右[2]。但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新型药物的开发,肺鳞癌的预后会越来越好。
需要。
肺鳞癌有较高的转移率和复发率,因此定期复查尤为重要。一般症状稳定者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具体复查频率需遵医嘱而定。
肺鳞癌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