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狭窄
就诊科室:骨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椎管狭窄是什么病?

椎管狭窄是由各种原因引起椎管内空间变小了,使得椎管内穿行的硬膜囊、脊髓或神经受到压迫,继而出现疼痛、麻木、四肢无力、大小便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引起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有自然退变、发育不良、创伤、其他疾病等[1]

一般来说,症状较轻者可采用理疗、制动、药物等进行保守治疗,症状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早期、规范的治疗预后较好[2]

椎管狭窄有哪些类型?

根据发生部位不同,本病可分为:

  • 颈椎管狭窄;
  • 腰椎管狭窄;
  • 胸椎管狭窄[2]

椎管狭窄常见吗?

椎管狭窄的发病率仍然未知。一般来说,颈椎管狭窄与腰椎管狭窄较常见,胸椎管狭窄相对少见。

日本一项研究表明,40~49 岁人群腰椎管狭窄的发病率约为 1.7%~2.2%,即在日本,每 1000 位 40~49 岁的人中,就有 17~22 人患有腰椎管狭窄[1,3]

椎管狭窄的常见人群有哪些?

  •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椎管周围的结构会开始退化,因此,这类人群更容易发病。
  • 长期久坐的司机和上班族,从事体力劳动容易造成腰椎损伤的工作者均是椎管狭窄的高危人群。
  • 还有,椎间盘突出者、脊椎有肿瘤或其他脊柱疾病者也容易发生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会遗传吗?

尚没有资料表明该疾病会遗传。

症状

椎管狭窄有哪些主要表现?

  • 颈椎管狭窄:常感到颈肩部疼痛,多为酸痛、胀痛。四肢感觉麻木,伴随着上肢疼痛,呈放电样或烧灼样,重者可出现四肢无力、肌肉萎缩,严重狭窄者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出现截瘫、大小便失禁等颈脊髓损伤的症状[2]
  • 胸椎管狭窄:常出现胸背部疼痛,椎管狭窄节段以下躯干感觉麻木,背部出现束带感,双下肢感觉麻木、无力,双脚像踩在棉花上[2]
  • 腰椎管狭窄:常反复发作腰背部疼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随后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往往在行走时出现间歇跛行,站立或蹲坐休息后好转。马尾神经受压时表现为大小便不能自控,会阴区麻木,性功能降低[2]
病因

椎管狭窄的原因有哪些?

  • 退行性改变:是椎管狭窄最常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椎管周围的结构开始退化,特别是中年后因劳损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变化,导致椎管内有效容积减少,引起相应节段脊髓或神经受压[2]
  • 先天发育异常:多见于颈椎管狭窄。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种原因(如孕妇感染、接受电离辐射等)导致胎儿椎弓根发育短小,从而引起先天性椎管狭窄,一般在成年后会出现症状[2]
  • 外伤:椎管在外力的作用下,结构可能会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椎管狭窄的发生[2]
  • 医源性因素:手术创伤、瘢痕形成、椎板切除过多、椎管成形术失败等均有可能会导致椎管狭窄的发生[2]
  • 疾病因素: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肿瘤等可导致颈椎管狭窄的发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可导致腰椎管狭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胸椎关节增生等可引起胸椎管狭窄[2]
诊断

椎管狭窄如何诊断?

一般情况下,医生除了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是否有脊椎肿瘤、椎间盘突出等)、外伤史(脊椎是否受到过外伤)、手术史(脊椎是否做过手术)、临床表现外,还需结合 X 线、CT、核磁共振等检查才可以做出诊断。

诊断椎管狭窄需要做哪些检查?

  • 体格检查:用于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是否疼痛,感觉、活动是否异常等。
  • X 线检查:了解脊柱曲度、椎间高度,以及是否存在骨质增生、关节突肥大、椎体滑脱等[2]
  • CT 检查:可以显示骨性椎管形态,椎管横断面骨性结构[2]
  • 核磁共振(MRI)检查:可以全面观察椎间盘是否有病变,了解髓核突出程度和位置并鉴别椎管内有无其他占位性病变,了解脊髓、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受压状态[2]
  • 肌电图检查:可用于确定肌肉的功能状态及狭窄的节段[2]

椎管狭窄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 椎间盘突出:缺少典型的临床表现,压迫神经时与椎管狭窄的症状相似,可通过CT、核磁共振等检查鉴别[2]
  • 脊椎结核:包括颈椎结核、腰椎结核、胸椎结核。两者均可出现局部疼痛,感觉、活动障碍等症状,但脊椎结核还会出现消瘦、低热、盗汗等情况,且患者有结核病史,可通过 CT 检查、结核菌素试验鉴别[2]
  • 脊椎肿瘤:包括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出现压迫症状时与椎管狭窄的症状相似,可通过 X 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鉴别[2]
  • 脊髓空洞症:两者症状相似,但脊髓空洞症仅有痛觉和温觉消失而感觉还在,且此病多见于年轻人,可通过核磁共振检查鉴别[2]
治疗

椎管狭窄可以自愈吗?

椎管狭窄通常无法自愈,所以出现局部疼痛、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椎管狭窄如何治疗?

单纯疼痛或脊髓损伤症状较轻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休息、制动、佩戴支具、穿紧身束腰、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牵引)、口服药物等,脊髓损伤严重或进行性加重者应尽快手术治疗[2,4]

image

椎管狭窄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疼痛明显的患者,但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4]
  • 营养神经药:如甲钴胺等,可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修复,本病患者普遍适用,偶见皮疹、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4]

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是怎样的?

不同部位的椎管狭窄手术方式不同,具体如下:

  • 开放手术
    • 颈椎管狭窄:可明显改善神经症状、保留颈椎结构。常见的术式包括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前路椎体切除减压融合术、后路椎板切除及各种椎管扩大成形术等, 但具体的手术入路和方式还需遵医嘱而定[1]
    • 腰椎管狭窄:
    1. 减压术:可解除被侵犯的神经,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包括全椎板切除术、半椎板切除术、单侧椎板间开窗术等,医生会根据狭窄的位置、节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5]
    2. 融合术:减压术后脊柱节段可能会不稳定,而融合术可以使那些不稳定的腰椎得以稳定。手术方式大致有前路椎间融合、 后路椎间融合、 后外侧椎间融合等[5]
    3. 非融合型固定:融合术后可能会导致相邻的节段退变加速而使症状无法缓解,非融合固定系统能够减少手术节段所受的压力, 有助于减少邻近节段的退变[5]
    • 胸椎管狭窄
    1. 减压术:包括后路全椎板切除解压术、侧前方骨化块切除术、多节段胸椎管后壁切除术等[2,4]
    2. 融合术:在切除多个阶段后可能会造成脊柱不稳,因此还需要行融合术来保留脊柱的稳定性[6]
  • 微创手术
    即在显微镜或脊柱内镜下进行减压、融合等操作,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但对连续性的椎管狭窄,微创技术可能难以切除全部病灶[5,6]

椎管狭窄的预后怎么样?

大部分颈椎和腰椎管狭窄患者预后良好,前期保守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

但保守治疗常不能根治。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大多数人术后效果都比较好,并且在痊愈后,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方式。

生活

椎管狭窄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 肥胖者应注意减肥,以减轻腰、背部的压力,缓解症状。
  • 患者休息时应选择硬板床,以平躺的姿势休息,并对病变部位做一个有效的固定,如戴颈托、束腰带等[7]
  • 活动受限的患者需要家属协助翻身,以防压疮形成,翻身时注意躯干不要弯曲。
  • 患者可以下床后应加强颈部、腰背部的肌肉训练,平时应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走姿。

椎管狭窄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本病在饮食上无特殊要求,清淡、健康饮食即可。

由于手术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从而容易发生腹胀和便秘。因此,为了防止便秘,患者需要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燕麦、红薯、酸奶、香蕉、火龙果等[7]

预防

椎管狭窄如何预防?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避免久坐。
  • 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脊柱受到外伤。
  • 50 岁以上人群定期体检,评估脊柱退变情况。
  • 肥胖人群在生活中还应当减肥,使用拐杖、佩戴紧身束腰,以减少脊柱压力。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