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什么?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是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1,2]

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感染类疾病统称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其中咽炎、气管、支气管炎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最常见表现,但也可发生肺炎等情况。还有部分人只是肺炎支原体的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1-3]

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见吗?

常见。

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可发,但以北方冬季、南方夏秋季更为多见,每 3~7 年会出现一个流行高峰。此外,5%~30% 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即每一百例社区获得性肺炎,5~30 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10%~20% 的小儿肺炎属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肺炎[1-3],即每一百例小儿肺炎,10~20例由肺炎支原体引起。

肺炎支原体感染要去看哪个科?

呼吸内科、内科、感染科,儿童患者可于儿科就诊。

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有哪些?

肺炎支原体感染起病较缓,最开始有一周左右的无症状期,继而可能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如浑身乏力、头痛、咽痛、咳嗽(发作性干咳为多,少有脓痰,偶见痰中带血丝,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阵发性咳嗽多表明已发展为肺炎)、发热(通常为中热,即口腔温度 38.1~39 ℃,也有患者不发热)、肌肉酸痛等;
  • 可能伴随症状:如喘息(多见于细支气管炎患者)、哮喘样急性发作(如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全身无力,见于 40% 左右的患者)、鼻咽痛、耳痛等。
  • 重症肺炎表现:精神差、拒绝进食、明显气促、发绀(即嘴唇、手指、脚趾等呈紫青色)、胸闷、呼吸困难、咯血等。
  • 难治性肺炎表现:患者在接受正规诊治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后,症状仍然未减轻甚至加重,如持续发热、剧烈咳嗽,复查肺部影像学表现时,还可见肺部感染加重等[3,4]

另外,有研究报道,大概 21.2% 的无症状儿童为 MP 携带者[4]

肺炎支原体感染还有哪些并发症?

大约 1/4 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确诊患者可出现肺外并发症,有一些患儿的肺外症状甚至较呼吸道症状更明显,因此有时也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3]

  • 皮疹:呈多样性,如多发性风团样伴瘙痒、斑丘疹,极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多形性红斑,属于最严重的皮损表现。
  • 脑炎:见于约 10% 的确诊患者,表现为高热(> 39 ℃)、意识不清、抽搐[3]
  • 溶血性贫血:表现为浑身酸痛、寒战、呕吐、脸色苍白等。
  • 心肌炎或心内膜炎:表现为心悸、气短、胸痛、心律不齐或弛张热(> 39 ℃,午后和晚上高)、皮肤瘀点瘀斑、心脏有病理性杂音等[2]
  • 肾炎:表现为血尿、早上起床可见眼睑水肿、双腿凹陷性水肿、尿量减少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发的肺外多系统并发症,较大可能与肺炎支原体入侵人体所导致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还可能与病原体直接入侵该系统相关[3]

病因

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因有哪些?

在支原体属中,能引起人类肺炎的目前已知的只有肺炎支原体这一种。肺炎支原体对呼吸道上皮具有特别的亲和力,它附着和损伤呼吸道,从而引发呼吸道症状。

此外,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还会引发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呼吸道及呼吸道外表现(例如脑炎、溶血性贫血和心脏炎症等等)[3]

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见人群有哪些?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群,其中高发人群年龄为 5~20 岁。年龄较小的幼儿(五岁以下)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而 5~20 岁的人群感染后发生支气管炎或肺炎的概率会增加[1,3]

肺炎支原体感染会传染吗?

会,通常为聚集性发病。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就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其通过飞沫经呼吸道将病原体传播至他人体内。例如,当患者在毫无防护(如未佩戴口罩)的情况下,当面与人交谈,其携带肺炎支原体的唾沫星子可能被他人吸入造成传播。咳嗽、打喷嚏等,也同样可以造成传播[3]

诊断

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何诊断?

门诊患者一般不需要常规进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疑诊的患者即可进行经验性治疗。但如果是病情偏重需要住院的患儿,则可能需要接受实验室检查。

以下指标可作为 MP 感染的参考,但不能用来确诊:

  • 核酸检测:鼻咽部采集样本进行 PCR 检测阳性,灵敏度高,适用于早期、快速诊断;
  • 抗原检测:鼻咽部采集样本进行 MP 抗原检测阳性,但灵敏度低,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即检测结果阴性,实际上发生感染);
  • 血清抗体检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检测的单次 MP 抗体滴度 ≥ 1:160,重复性高,可作为近期或急性感染的参考标准,还可为治疗、预后提供依据;
  • 血清亚型抗体检测: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单次测定 MP-IgM 阳性,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诊断六个月以上、免疫功能正常儿童的急性期感染;
  • 免疫胶体金技术(GICT)单次测定 MP-IgM 阳性,检测方便、快捷,适用于疑似患者的快速筛查[3,4]

此外,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完善,产生的抗体较少,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或低滴度的抗体,所以,阴性也不能排除肺炎支原体感染。

目前还没有哪种实验室方法能快速可靠地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且不易鉴别肺炎支原体病、无症状定植与恢复期患者,因此在解读报告时应当谨慎。

鉴于这些不足,临床高度怀疑即可考虑给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通常还可通过回顾过去来确定诊断,比如,给予适当治疗后出现临床改善,或急性期和恢复期 MP 抗体滴度呈四倍或四倍以上增高或降低,可确诊 MP 感染[3,4]

除了上述实验室检查之外,还可行「肺部 X 线检查」,以了解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状况如何。肺炎支原体肺炎者多显示肺部多形态浸润影,在肺下野最为多见[2]

治疗

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何治疗?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自限性疾病(即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停止发展,且依靠自身机体调节而逐渐痊愈),多数患者不经治疗即可恢复,但早期应用适当药物可以明显减轻症状、大大缩短疾病进程[2]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常作为临床医师首选,如红霉素、阿奇霉素,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腹痛、腹泻、药疹等不良反应,禁用于对本类药物过敏者。
  • 四环素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患者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或者属于难治性、重症感染,可考虑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抗菌药物,但这些药物对孩子的牙齿或骨骼发育有不良影响,需权衡利弊后酌情使用。
  • 糖皮质激素:对于难治性或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酌情加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泼尼松,但不宜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下肢浮肿、痤疮、满月脸等不良反应[5]
  • 免疫球蛋白:对于有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可考虑应用丙种球蛋白,但可能引起寒战、头疼、胸闷等不良反应,非必要情况下,不应用于一岁以内的婴儿。
  • 解热镇痛药:如有疼痛(比如咽痛)和发热引起的不适,可酌情给予对乙酰氨基酚(三岁以下儿童避免使用)或布洛芬,偶可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禁用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类药物过敏者。

此外,如有呼吸道黏液堵塞、或黏膜肉芽组织增生、或因管壁纤维化收缩导致不可逆的支气管闭塞的,建议给予支气管镜治疗,将堵塞物取出,使支气管恢复畅通,解除呼吸困难[4]

肺炎支原体感染预后怎么样?

大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者预后良好,重症或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可能遗留肺部结构或功能损害,如单侧透明肺、肺纤维化等[4]

image

生活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足量饮水(多次给予少量水,而不是少次给予大量水),建议 0~1 岁婴儿以奶为主,添加辅食后可每日加饮 100 mL 水;1~3 岁幼儿在保证每日 500 mL 奶量的基础上,再饮用 500 mL 水即可;3~12 岁儿童及 13~18 岁青少年每天1000~1500 mL;成年人每天 1200 mL[6]

保证营养、易消化、清淡,可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7],如蛋羹、牛奶、青菜瘦肉粥、苹果泥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 注意监测呼吸、体温等身体指标,若发现异常状况,如严重呼吸困难、气促、高热不退,应及时就医;
  • 保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 待病情好转后,可适当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等,以增强体质,提升机体免疫力[7]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诊疗方案,不随意更改用药周期及用量;
  • 避免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广场、车站。

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复查吗?怎么复查?

需要。

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需至医院检测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必要时做肺部 X 线片,以便明确感染状况是否好转。

预防

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何预防?

  • 经常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的水为孩子洗手,这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佳方法之一;
  • 疾病高发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 如家里有人感冒生病,除了勤洗手外,还建议戴口罩、常开门窗换气;
  • 另外,尽量避免烟草环境,这尤其会使孩子呼吸道变得「脆弱」,经常暴露于烟草环境的孩子,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或严重程度都会比普通孩子偏高。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