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内陷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什么是鼓膜内陷?

鼓膜内陷就是指鼓膜向耳内凹陷,咽鼓管功能障碍一般是引起鼓膜内陷的主要原因。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唯一通道,如果咽鼓管通道不畅导致耳外压力大于耳内压力时,就容易造成鼓膜内陷。

耳部感染、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肿大等疾病均可能会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

鼓膜内陷很常见吗?

鼓膜内陷在临床是比较常见的。

鼓膜内陷好发于长期存在鼻腔或鼻咽疾病的患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等。

另外,气压损伤,比如乘坐飞机、潜水等造成体外气压急剧变化,也可导致鼓膜以及中耳损伤而诱发鼓膜内陷;受到外力的撞击,造成鼻咽部、耳部结构损伤也可导致鼓膜内陷。

临床中绝大多数鼓膜内陷不会导致任何症状,也不需要特殊治疗,而且在治疗原发疾病后,如治疗过敏性鼻炎或腺样体肥大等,鼓膜内陷也可得到一定恢复甚至完全恢复正常。

鼓膜内陷正规治疗后能完全治愈么?有没有后遗症?

轻度的鼓膜内陷在治疗原发疾病后,有可能完全治愈,且一般不会引起后遗症。

严重的鼓膜内陷如在原发疾病恢复后仍无法恢复,且有明显的耳闷等不适,可予以咽鼓管吹张等治疗。严重且长期的鼓膜内陷,可能会引起粘连性中耳炎、胆脂瘤等中耳疾病,造成听力损失,因此需要针对性的治疗,如外科手术。

症状

鼓膜内陷都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轻度的鼓膜内陷可无任何症状,多在体检时意外发现。

重度的鼓膜内陷的表现多为耳闷,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

如重度鼓膜内陷引起黏连性中耳炎及胆脂瘤等合并症,可表现为明显的听力下降。

鼓膜内陷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轻度鼓膜内陷不会引起相关并发症,长期严重的鼓膜内陷可能会导致粘连性中耳炎及胆脂瘤等中耳疾病,严重影响听力。

病因

导致鼓膜内陷常见的病因都有哪些?

导致鼓膜内陷常见的病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变态反应、气压损伤、外伤等原因[1]

  1. 咽鼓管功能障碍:比如儿童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鼻窦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唇腭裂畸形、鼻咽癌、鼓室硬化症等导致咽鼓管功能发生障碍,鼓膜内外压力,外耳道压力比中耳内压力大,可导致鼓膜内陷,
  2. 变态反应: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比如尘螨、花粉、粉尘、冷空气、化学物质刺激等引起变态反应,导致鼻咽部水肿、炎症,继发咽鼓管不畅,导致鼓膜内陷。
  3. 气压损伤:比如乘坐飞机、潜水、高压氧治疗等造成体外气压急剧变化鼓膜中耳损伤,可诱发鼓膜内陷。
  4. 外伤:比如外力的撞击、殴打造成,造成耳部鼻咽部的结构发生损伤,也可导致鼓膜内陷。

鼓膜内陷的高发人群都有哪些?

有以下几种疾病的人群通常是鼓膜内陷的高发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1. 中耳炎患者:有中耳炎等中耳感染的患者,其鼻咽部负压较大,从而容易导致鼓膜内陷。
  2. 过敏性鼻炎患者:因为过敏性鼻炎可能会引起咽鼓管的通气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鼓膜内陷。
  3.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鼓管气压调节能力下降,导致耳内气压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鼓膜内陷。
  4. 胃食管反流患者:因为胃液反流可以导致炎症等诱发咽鼓管感染,从而引起鼓膜内陷。
  5. 鼻窦炎患者:鼻窦炎容易引起咽鼓管扣的炎症,从而引起鼓膜内陷。
  6. 腺样体肿大的患者:腺样体肿大可能会直接堵塞咽鼓管口,从而引起鼓膜内陷。

鼓膜内陷会遗传吗?

鼓膜内陷不会遗传。

诊断

鼓膜内陷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

鼓膜内陷出现耳闷、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2]

轻度的鼓膜内陷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不少人在做体检的时候才被发现。

鼓膜内陷患者若出现耳朵有闷堵感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鼓膜内陷患者严重时可引起永久性的耳聋,甚至有可能并发黏连性中耳炎和胆脂瘤等,所以要及时就医治疗。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时应挂哪些科室?

鼓膜内陷建议就诊时挂耳鼻咽喉科。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前需要做哪些应对?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前需要做以下方面的准备:

  1. 就诊前提前预约耳鼻喉科医师的号,以免现场挂号等待时间过长,并要注意带上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银行卡等。
  2. 如果曾经有就诊的经历,需要带上既往的病历、检查报告、各种实验室化验单等。
  3. 如果曾经服用过药物缓解症状,需要带上药盒或者写好药名,曾经服用的药量以及服用疗程,方便就诊时与医生沟通。
  4. 如患者听力下降,年龄较大,可安排由家属陪同就医,方便与医生进行沟通。
  5. 患者在就医前可以准备好要咨询医生的一些问题清单。
    建议鼓膜患者就诊前做好以上方面的对应,有利于就医的顺利进行,节省就医时间。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一般需要做哪些检查?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做耳镜检查,通过耳镜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的鼓膜是否向中耳方向内陷。

此外,严重鼓膜内陷还建议行鼻咽镜检查除外是否存在可导致咽鼓管障碍的器质性疾病,除此之外医生还会通过问诊、查体等对患者的听力进行检查,从而帮助医生对疾病做出综合的判断。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医生经常会问到哪些问题?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医生经常会问到如下问题帮助诊断,患者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1. 症状开始有多长时间了?是否有诱发原因?
  2. 是否有其他与耳鼻部相关的疾病,如中耳炎、鼻窦炎等。
  3. 之前有没有做过什么治疗,吃什么什么药?效果如何?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咨询医生以下一些问题:

  1. 我的病情严重吗?有治愈的可能性吗?
  2. 我还需要配合医生做哪些检查?
  3. 我的病情需要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风险吗?如果吃药治疗一般需要服用多久?
  4. 如果手术治疗大概需要多少钱?药物治疗大概需要多少钱?
  5. 这个病还会复发吗?
  6. 我需要多长时间回门诊复查一次?
治疗

鼓膜内陷有哪些治疗方法?

鼓膜内陷治疗的原则是针对原发病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咽鼓管吹张法。

  1. 药物治疗:去除病因治疗,比如上呼吸道急性炎症需应用抗生素,比如头孢类或青霉素类,局部应用鼻喷剂等,过敏性鼻炎可针对性使用抗过敏类药物。
  2. 手术治疗:
    • 如鼓膜内陷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药物治疗无效,可予以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等手术治疗。
    • 如患者已合并粘连性中耳炎,且有改善听力意愿,可行手术治疗,如怀疑已合并中耳胆脂瘤等疾病,建议手术治疗。
  3. 咽鼓管吹张法:轻度的鼓膜内陷可行咽鼓管吹张法,保持咽鼓管通气引流。

鼓膜内陷的常用药都有哪些?

轻度的鼓膜内陷,如打喷嚏、擤鼻涕导致鼓膜内陷,造成耳朵不适,通常可自愈,一般无需治疗;鼓膜内陷用药治疗主要治疗原发病,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鼻喷剂、滴耳液[1]

  1. 抗生素:比如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头孢丙烯片等消除鼻部和咽部的炎症。手术后可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2. 糖皮质激素:比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改善咽鼓管局部的水肿。
  3. 鼻喷剂:如糠酸莫米松喷鼻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减轻鼻咽部的炎症。

鼓膜内陷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好么?

鼓膜内陷本身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如存在需手术治疗的原发疾病,如腺样体肥大及保守治疗无效的鼻窦炎等,手术治疗原发疾病后鼓膜内陷基本也可恢复正常。

长期严重鼓膜内陷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不错的,但通常需治疗原发病。

如果儿童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鼓膜内陷,可以进行腺样体切除术,逐渐改善儿童的听力能使鼓膜内陷逐渐恢复正常。
粘连性中耳炎导致的鼓膜内陷,可以行鼓膜置管术,把鼓膜内分泌物清理干净,再将腺样体切除在鼓室内放置软骨片等防止粘连,能缓解鼓膜内陷。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可行鼓膜穿刺吸出里面的液体;如果积液比较浓稠或者存在积血可行鼓膜切开排出粘液、积血;鼓室积液持续存在不消退,可行鼓膜插管恢复中耳充气,改善鼓膜内陷。

如果是鼻咽癌放疗导致的鼓膜内陷,可行鼓膜置管和鼓膜抽液也有助于改善鼓膜内陷。

总之,鼓膜内陷患者做手术治疗效果是不错的,建议配合医师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治疗。

image

鼓膜内陷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轻度鼓膜内陷(一般无症状表现)暂时无需治疗,大多可自愈不会引起不良的后果;有症状的鼓膜内陷需接受正规的治疗,否则可引起听力障碍、耳道糜烂、耳部骨头侵蚀、胆脂瘤等。

  1. 听力障碍:有症状的鼓膜内陷通常是咽鼓管通气障碍引起的,如果没有及时的给予治疗,有可能会导致听力障碍,听力可在几分钟或数小时内降到最低点,严重的形成永久性的耳聋,还可引起耳朵剧烈疼痛、眩晕等后果。
  2. 耳道糜烂、耳部骨头侵蚀、胆脂瘤:比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等引起的鼓膜内陷没有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有可能导致鼓膜活动度减弱甚至消失,穿孔的患者穿孔边缘与骨质内壁粘连,还可引起耳道糜烂,甚至造成股骨头侵蚀,最后诱发胆脂瘤等并发症。

因此,骨膜内陷患者建议及时就诊,针对原发病及时治疗,以免出现不良的后果。

鼓膜内陷患者治疗期间有哪些用药相关的注意事项?

鼓膜内陷用药时注意事项包括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一般情况。

  1. 药物的使用:鼓膜内陷在急性期根据病变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一般建议饭后服用。如出现皮疹、瘙痒感等不适症状,立即停用,及时正规医院就诊。在应用鼻内减充血剂时,一般采用头低位的滴鼻体位,连用不得超过一周。用黏液促排剂时注意(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注意要餐前半小时,凉开水送服,禁用热开水,不可打开或嚼破后服用。有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注意监测血糖情况,可在晨起时服用。
  2. 一般情况:避免抗生素避免饮酒,勿进食辛辣刺激性食,注意休息,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鼓膜内陷患者手术后的注意事项都有哪些?

鼓膜内陷患者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后护理:术后切口注意消毒,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5 天预防感染,两个星期后开始耳内滴药,比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地塞米松注射滴耳液等,若发现耳痛流水异常及时就医。
  2. 生活护理:术后当天以及术后的两个星期内避免过多的头部活动;避免用手挤压手术部位,避免碰撞;术后避免洗头、淋浴、潜水等,以免手术腔继发感染;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诱发中耳炎;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干燥,避免接触过敏原。
  3. 饮食护理: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芥末、酒等,补充充足的营养,适量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机体恢复。
生活

鼓膜内陷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鼓膜内陷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如下实现:

  1. 尽量避免感冒,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容易引起鼓膜内陷的疾病。
  2. 注意定期复查,手术后的患者还需要注意外耳道干燥,不可进水。
  3. 饮食患者需要注意清淡饮食,低盐低脂,不要用力咀嚼过硬的食物,特别是刚做过手术的患者更加需要注意。
  4. 在生活上要注意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睡眠。
  5. 尽量避免使用耳机,避免频繁掏耳朵。

鼓膜内陷患者如何观察病情与复查?

鼓膜内陷患者需要观察其原发病因,明确有无积液并采取相应抽吸治疗,根据病情来选择 1 周到 2 周复查 1 次。

鼓膜内陷可能与感染、外伤以及肿瘤有关。因此明确病因,才能进行根本性治疗。

感染引起的鼓膜内陷,多见于儿童患者。此类患者需要观察鼻腔咽喉部炎症表现是否好转,分泌物是否减少,全身中毒症状发热是否消退。

而外伤引起的鼓膜内陷,注意观察听力,外耳道是否流血,耳廓后是否有迟发性皮下瘀斑,警惕颅底骨折。

鼻咽癌的患者,也会出现鼓膜内陷,优先考虑放射治疗,并定期观察鼓膜内陷是否好转。如鼓膜内陷并有积液,应积极抽吸,并安排抽吸后 1 周到 2 周门诊行耳内窥镜复查。

预防

鼓膜内陷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鼓膜内陷可以预防的,可通过治疗原发病、保护耳部、保护鼓膜、预防感冒、适当锻炼等方式预防。

  1. 治疗原发病:比如腺样体肥大、鼻中隔偏曲、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反流性食管炎、咽炎、中耳炎等,这些疾病均可影响咽鼓管功能,导致鼓膜内陷,需要治疗积极原发疾病,可预防鼓膜内陷。
  2. 保护耳部:平时避免接触巨大的噪声,比如放鞭炮、高音喇叭等。
  3. 保护鼓膜:乘坐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可以咀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等促进咽鼓管开放,使耳朵内外压力平衡,预防鼓膜内陷。
  4. 预防感冒:注意保暖,流感季节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预防感冒,也可预防鼓膜内陷。
  5. 适当锻炼:每天半小时运动时间,每个星期 3~4 次有氧运动,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鼻部疾病等也可预防鼓膜内陷。

鼓膜内陷治好后容易复发么?如何预防复发?

鼓膜内陷治好后也容易复发,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病、保护耳部、保护鼓膜、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增强体质等方面预防复发。

  1. 治疗原发病:比如咽炎、鼻窦炎、中耳炎、呼吸道感染等,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可以预防鼓膜内陷复发。
  2. 保护耳部:尽量避免耳朵进水,以免诱发中耳炎;不要长时间处于噪音的环境中生活,尤其避免巨大的声响对耳部的刺激,比如放鞭炮等。
  3. 保护鼓膜:乘坐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尽量不要睡觉,可咀嚼口香糖、做打哈欠的动作,促进耳膜内外压力平衡。
  4.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外出尽量戴口罩,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以免累及鼓室、中耳、咽鼓管,预防鼓膜内陷。
  5. 增强体质:多做户外有氧锻炼增强体质,预防鼻部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等。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