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鼓膜内陷就是指鼓膜向耳内凹陷,咽鼓管功能障碍一般是引起鼓膜内陷的主要原因。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唯一通道,如果咽鼓管通道不畅导致耳外压力大于耳内压力时,就容易造成鼓膜内陷。
耳部感染、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肿大等疾病均可能会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
鼓膜内陷在临床是比较常见的。
鼓膜内陷好发于长期存在鼻腔或鼻咽疾病的患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等。
另外,气压损伤,比如乘坐飞机、潜水等造成体外气压急剧变化,也可导致鼓膜以及中耳损伤而诱发鼓膜内陷;受到外力的撞击,造成鼻咽部、耳部结构损伤也可导致鼓膜内陷。
临床中绝大多数鼓膜内陷不会导致任何症状,也不需要特殊治疗,而且在治疗原发疾病后,如治疗过敏性鼻炎或腺样体肥大等,鼓膜内陷也可得到一定恢复甚至完全恢复正常。
轻度的鼓膜内陷在治疗原发疾病后,有可能完全治愈,且一般不会引起后遗症。
严重的鼓膜内陷如在原发疾病恢复后仍无法恢复,且有明显的耳闷等不适,可予以咽鼓管吹张等治疗。严重且长期的鼓膜内陷,可能会引起粘连性中耳炎、胆脂瘤等中耳疾病,造成听力损失,因此需要针对性的治疗,如外科手术。
轻度的鼓膜内陷可无任何症状,多在体检时意外发现。
重度的鼓膜内陷的表现多为耳闷,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
如重度鼓膜内陷引起黏连性中耳炎及胆脂瘤等合并症,可表现为明显的听力下降。
轻度鼓膜内陷不会引起相关并发症,长期严重的鼓膜内陷可能会导致粘连性中耳炎及胆脂瘤等中耳疾病,严重影响听力。
导致鼓膜内陷常见的病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变态反应、气压损伤、外伤等原因[1]。
有以下几种疾病的人群通常是鼓膜内陷的高发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鼓膜内陷不会遗传。
鼓膜内陷出现耳闷、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2]。
轻度的鼓膜内陷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不少人在做体检的时候才被发现。
鼓膜内陷患者若出现耳朵有闷堵感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鼓膜内陷患者严重时可引起永久性的耳聋,甚至有可能并发黏连性中耳炎和胆脂瘤等,所以要及时就医治疗。
鼓膜内陷建议就诊时挂耳鼻咽喉科。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前需要做以下方面的准备: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做耳镜检查,通过耳镜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的鼓膜是否向中耳方向内陷。
此外,严重鼓膜内陷还建议行鼻咽镜检查除外是否存在可导致咽鼓管障碍的器质性疾病,除此之外医生还会通过问诊、查体等对患者的听力进行检查,从而帮助医生对疾病做出综合的判断。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医生经常会问到如下问题帮助诊断,患者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鼓膜内陷患者就诊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咨询医生以下一些问题:
鼓膜内陷治疗的原则是针对原发病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咽鼓管吹张法。
轻度的鼓膜内陷,如打喷嚏、擤鼻涕导致鼓膜内陷,造成耳朵不适,通常可自愈,一般无需治疗;鼓膜内陷用药治疗主要治疗原发病,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鼻喷剂、滴耳液[1]。
鼓膜内陷本身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如存在需手术治疗的原发疾病,如腺样体肥大及保守治疗无效的鼻窦炎等,手术治疗原发疾病后鼓膜内陷基本也可恢复正常。
长期严重鼓膜内陷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不错的,但通常需治疗原发病。
如果儿童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鼓膜内陷,可以进行腺样体切除术,逐渐改善儿童的听力能使鼓膜内陷逐渐恢复正常。
粘连性中耳炎导致的鼓膜内陷,可以行鼓膜置管术,把鼓膜内分泌物清理干净,再将腺样体切除在鼓室内放置软骨片等防止粘连,能缓解鼓膜内陷。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可行鼓膜穿刺吸出里面的液体;如果积液比较浓稠或者存在积血可行鼓膜切开排出粘液、积血;鼓室积液持续存在不消退,可行鼓膜插管恢复中耳充气,改善鼓膜内陷。
如果是鼻咽癌放疗导致的鼓膜内陷,可行鼓膜置管和鼓膜抽液也有助于改善鼓膜内陷。
总之,鼓膜内陷患者做手术治疗效果是不错的,建议配合医师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治疗。
轻度鼓膜内陷(一般无症状表现)暂时无需治疗,大多可自愈不会引起不良的后果;有症状的鼓膜内陷需接受正规的治疗,否则可引起听力障碍、耳道糜烂、耳部骨头侵蚀、胆脂瘤等。
因此,骨膜内陷患者建议及时就诊,针对原发病及时治疗,以免出现不良的后果。
鼓膜内陷用药时注意事项包括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一般情况。
鼓膜内陷患者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鼓膜内陷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如下实现:
鼓膜内陷患者需要观察其原发病因,明确有无积液并采取相应抽吸治疗,根据病情来选择 1 周到 2 周复查 1 次。
鼓膜内陷可能与感染、外伤以及肿瘤有关。因此明确病因,才能进行根本性治疗。
感染引起的鼓膜内陷,多见于儿童患者。此类患者需要观察鼻腔咽喉部炎症表现是否好转,分泌物是否减少,全身中毒症状发热是否消退。
而外伤引起的鼓膜内陷,注意观察听力,外耳道是否流血,耳廓后是否有迟发性皮下瘀斑,警惕颅底骨折。
鼻咽癌的患者,也会出现鼓膜内陷,优先考虑放射治疗,并定期观察鼓膜内陷是否好转。如鼓膜内陷并有积液,应积极抽吸,并安排抽吸后 1 周到 2 周门诊行耳内窥镜复查。
鼓膜内陷可以预防的,可通过治疗原发病、保护耳部、保护鼓膜、预防感冒、适当锻炼等方式预防。
鼓膜内陷治好后也容易复发,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病、保护耳部、保护鼓膜、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增强体质等方面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