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低温症又称为低体温症或失温症,是指人体核心温度(通常是直肠温度)小于35 ℃ 的疾病,低温症会导致人体的器官功能紊乱,可造成间接或直接死亡。
根据核心体温(通常是直肠温度)的高低来判断,低温症可以分为轻度低体温(体温 32~35 ℃)、中度低体温(体温 28~32 ℃)、重度低体温(体温小于 28 ℃)。
低温症是由于机体的热丢失超过机体产热导致的身体低温,通常指的是核心体温低于35 ℃[1]。低温症症状包括常见症状和并发症,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旦出现体温过低,应该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必要时尽快就医。
有一些患者出现低温症,没有及时发现,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及时发现自己低温症很重要,通常有以下几点征象。
满足以上任一条件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自己出现了低温症,应该立即去医院急诊科进一步检查治疗。
低温症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肾衰竭、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肢体坏死等多种危急并发症。
引起低温症常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低温症通常发生于低温寒冷的环境中,以下几类人容易得低温症,包括:衣着很少的人、老年人或者儿童、服用毒麻精神药物的人和患有特定疾病的人。
低温症建议挂急诊科。
一般根据长期寒冷环境暴露史及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可做以下检查:
低温症的患者一旦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就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并积极治疗。
因此低温症的患者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否则会延误病情,甚至是引起生命危险。
低温症患者就诊前后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低温症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防止患者身体热量继续散失,要升高患者体温,并防止因低温症昏迷、失去意识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低温症的治疗主要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复温治疗,并且需要重视患者处于急性期的急救策略。
需要注意在低温症患者处于急性期时除了上述处理外,还需要给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测,排除因低温症引起的其它并发症。当患者出现昏迷、抽搐等情况时,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治疗。
低温症出现的危急情况包括:呼吸心跳骤停、致命性心律失常、抽搐、无尿等,都需要紧急进行相应的抢救治疗[3,4]。
低温症患者一旦出现以上危急情况,大部分情况都需要专业医生使用医疗设备进行抢救,需要尽快送患者到当地医院急诊科救治。
重度低温症患者的体温极其低下,其核心体温处于 24~29 ℃。此时,患者心脏处于室颤状态,血压无法测出,听诊无法闻及心跳,且内环境酸碱严重失衡,深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均消失[4]。
此类患者可谓生命垂危,多器官功能不全,救治难度极大。大多数需要两周才能够初见分晓,是初步脱离危险、病情开始稳定,还是无法救治。即便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也无法避免心、脑、肾等多个重要器官受损。而大脑恢复最慢,其康复治疗需要 1 年左右。
因此,重度低温症患者常预后不佳,纵然经过有效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后完全康复需要较长的时间。
低温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注意如下事项:
低温症即使治疗好了,如果没有注意防护,还是有可能复发的,这一点与它的发病因素有关系。
如果患者经常出现低体温,一定要及时就诊,寻找病因,尤其是其它原因引起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的疾病。
低温症患者,应当及时就医,可以通过动态测量体温、动态测量血压、观察尿量等这些措施,来监测自己的病情。
低温症的患者在监测自己病情的时候,需要在当地医生指导下评估进行。
严重低温症患者家属在护理患者的时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对患者)保暖、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出入量,观察意识变化以及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
观察病情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预防低温症的措施和方法,因人而异,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注意平时基础病治疗,在寒冷环境的人群需要做好做足保暖,同时还要警惕可以引起低温症的药物和过度饮酒。
因此当以上患者出现体温偏低的时候,一定及时保暖,尽快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