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宝宝检查出有隐性脊柱裂后,还要根据是否有脊髓栓系,来判断治疗方法[1]。
没有脊髓栓系需做好日常护理
如果孩子检查出有隐性脊柱裂,但是没有脊髓栓系,也没有出现症状,比如大小便失禁、下肢无力等,一般来说观察就可以。
平时还需要注意卫生,因为这个小洞容易藏污纳垢,从而引起感染。
有脊髓栓系及时进行手术
如果孩子检查出有隐性脊柱裂,同时还有脊髓栓系,则需要专科医生来评估什么时候适合做手术。
如果能在早期通过手术解除栓系,就可以避免神经损伤,而且手术难度低很多。如果发现得晚,出现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等症状,不仅手术难度增大很多,而且有些症状很难恢复正常。因此家长们在发现宝宝有相关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
隐性脊柱裂通常有以下 3 个症状
1. 宝宝屁股上有不正常的小洞
宝宝屁股上有小洞通常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小洞有下面的任何一个特征,家长就需要注意了,它可能与隐性脊柱裂有关,应进行脊髓 B 超检查。
2. 腰骶部皮肤异常
隐性脊柱裂还可能导致其他皮肤异常,比如腰骶部的皮肤有隆起、赘生物、血管瘤、色素沉积、毛发或胎记等[1],此时也应该做进一步检查。
3. 出现脊髓栓系症状
症状轻的隐性脊柱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是症状严重的,可以伴有脊髓及骶部结构异常,特别是脊髓栓系。
脊髓栓系,简单理解就是脊髓的下端被「栓住了」。随着孩子逐渐长高,脊髓会被越扯越细,就会出现变性坏死,最后这一段脊髓的功能就失去了,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行走不稳、下肢无力、背部疼痛、肌肉萎缩、高弓足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可以导致残疾[1]。
上面这些症状在宝宝年龄太小时很容易被忽略,常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当孩子出现双腿无力,甚至是原来会走站,现在突然不会走了,或者已经完成如厕训练的孩子突然出现大小便次数多或失禁,但是每次都只有一点尿或者大便,或者出现反复的尿路感染,都需要医生仔细排查具体原因[1]。
诊断隐性脊柱裂可通过脊髓 B 超或磁共振
一般来说,3 个月之内的宝宝怀疑有隐性脊柱裂的,可以做脊髓 B 超检查来排查隐性脊柱裂。如果医院不可以做脊髓 B 超检查,则可以做磁共振检查,它的准确率更高,对孩子来说也没有创伤,但是需要使用镇静药[1]。
这时 B 超已经无法查看脊髓的具体形态,可以选择磁共振检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