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一般来说,宝宝会表现为对吃奶不感兴趣,吃奶的时候不专心,奶量突然减少,甚至整个白天都不怎么好好吃奶,但对夜奶的需求可能会增加。同时宝宝精神状态好、生长发育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其他不舒适的表现。
宝宝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会出现厌奶情况[1],但通常情况下,厌奶经常发生于 3~6 个月的宝宝,也有些在 7~10 个月还会再次发生[2,3]。
宝宝厌奶的原因
妈妈的因素:
奶阵过强 [4]: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妈妈的奶太冲,也就是喷乳反射太强,宝宝总是来不及下咽就被呛到,可能会出现厌奶。
奶阵不强或乳汁过少 [5]:有的急性子宝宝是因为妈妈的奶流速慢,或者奶量少,吃的不过瘾。
乳汁味道改变 [6]:妈妈吃了一些可能导致乳汁口味改变的食物,或者剧烈运动后立即哺乳,都可能会使乳汁味道改变,让宝宝不喜欢。
宝宝的因素 [1]:
注意力分散 [3,7]:3 个月后的宝宝,随着视力逐渐成熟,抬头动作的建立,对外界会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以前吃奶的时候铿锵有力、专心致志,但现在可能会非常容易受到外界打扰,吃奶时精力不集中。
生长速度减慢 :宝宝的生长发育不是匀速的,有加速期也有减速期。3 个月以后宝宝体重增长减慢,就暂时不需要吃那么多母乳了,会出现暂时的「厌奶」。
吃奶效率提高 :随着母婴配合越来越默契,宝宝的吸吮能力越来越强,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能完成一次哺乳。以前吃半小时,现在可能吃几分钟就完事儿了。如果妈妈觉得宝宝没吃饱,还要继续喂,宝宝当然就不同意。
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阶段,有的宝宝会很喜欢辅食的全新口味和进食体验,会出现辅食吃的很好,但奶喝的少了。
情绪影响 :宝宝在 5~6 个月的时候,可能会非常敏感,妈妈在哺乳的时候大声说话,室内环境嘈杂或者妈妈对宝宝咬她的反应太大,可能都会让宝宝对吃奶暂时失去兴趣[6]。
生病 :宝宝急性咽喉炎、鼻塞、鹅口疮、疫苗接种后不适等,都可能导致暂时的厌奶。另外,宝宝在腹泻、发热等疾病恢复期内,奶量也会减少。这是宝宝在自我调节,等肠道充分休息好以后,又会恢复食欲。
虽然宝宝暂时对吃奶这件事儿没以前感兴趣了,但厌奶期持续的时间通常不会太长,一般是几天到 2 周。宝宝在 1 岁之前自行断奶的情况极为罕见。
哺乳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应对。
保持心态平和
一定不要和宝宝拧着来,在这时候强迫宝宝只会适得其反。厌奶的情况大多是暂时的,只要宝宝没有疾病,妈妈就一定要心态平和。你越急宝宝也越烦躁,因为宝宝会观察妈妈,你的焦虑情绪会传染给他。
选择安静的场所哺乳
白天喂奶时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房间,拉上窗帘或者调暗室内光线,减少家人的走动,可以用披肩盖住婴儿,避免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吃迷糊奶
可以尝试在宝宝入睡前或刚醒来还不太清醒的时候喂奶,这时可以试试半躺式哺乳,比较省力。
但要注意一下,虽然这招很常用也很有效,但也别过度使用。因为厌奶有时是宝宝的自我调节,总是趁宝宝迷糊的时候塞奶,可能会白天更不好好吃奶,出现只吃迷糊奶的情况。
增加夜间哺乳
很多妈妈会发现,宝宝白天不吃,但夜奶却吃的比之前多。因为夜晚光线变暗,各种噪声也减少,宝宝较少受到外界刺激,便会专心吃奶。并且由于白天总奶量偏少,宝宝更容易夜醒,自行补足奶量。
肌肤接触
敞开怀抱和宝宝贴在一起做肌肤接触,也可以一起泡个热水澡;使用舒缓的音乐,轻轻摇动婴儿,让宝宝充分放松,回归本能。
加大白天消耗
可以增加宝宝白天的运动量,多放电,多消耗。让 ta 多趴一趴,或练习翻身、坐等运动。加大运动量还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提升宝宝的食欲。
奶阵太强——减弱奶阵
奶阵太强的妈妈可以在哺乳前,先稍稍手挤奶,等奶阵开始后,再让宝宝开始吮吸。也可以用剪刀手,夹住乳晕减慢流速。另外,可以妈妈身体向后靠着喂奶,利用地心引力减缓奶速。
奶阵太弱——加速奶阵
奶阵弱的妈妈可以在宝宝边吃的时候边在远端按压乳房,增加奶的流速。
保持泌乳
如果宝宝这几天真的吃的很少,那母乳妈妈不要放松警惕,白天要按时通过手挤奶或吸奶器进行乳房排空,可以尝试增加夜奶的频率,使乳房获得足够的刺激,以保证泌乳。
奶加到辅食中
宝宝 1 岁以内还是要保证奶量。如果宝宝对辅食的兴趣很大,不好好喝奶,可以将奶混入到宝宝的辅食中,比如制作奶香鸡蛋羹,奶香小馒头,水果奶昔等等,以补充奶量。
厌奶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如果宝宝生病情况下不想喝奶,可以少食多餐,不要勉强。如果发现宝宝除了不想喝奶,精神状态也不好或难以安抚,小便少,体重增长不良,都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哺乳妈妈要做的就是出现厌奶的情况及时排查原因,并做好应对,帮助宝宝顺利度过厌奶期。
选择合适奶嘴,控制流速
很多人在用奶瓶喂养的时候,会选择奶孔比较大的奶瓶,或让宝宝平躺着吃奶,这样会导致流速太快,很容易呛到宝宝,这个时候会给宝宝带来不愉悦的吃奶感受。
在奶瓶喂养的时候,首先选择奶瓶的时候需要关注奶嘴的大小,S 号的奶嘴其实就可以满足宝宝的吮吸,让宝宝用点力气去吃奶,可以减少过度喂养的风险。
另外,奶瓶喂养的时候也要避免平躺,让宝宝身体呈 45 度角斜靠在大人的身上是比较合适的,流速太快还会大大增加宝宝肠胀气的风险。
不要强迫宝宝喝奶
有些人为了让宝宝吃进去更多的奶,在宝宝迷糊已经停止吮吸的时候还会强行晃动奶瓶,让宝宝被迫吞咽更多奶水;还有的人为了让宝宝适应奶瓶,强行硬塞,这样的情况都很容易引起宝宝抵触的心理。
尊重宝宝的意愿,不要强行喂奶。
用新鲜的母乳喂养宝宝
如果妈妈忽然出差或者上班,一直以来的亲喂变成瓶喂,宝宝还没有适应奶瓶,这种情况下宝宝也可能会抵触奶瓶。
首先选择一个贴近妈妈乳头形状的奶嘴,选择除妈妈之外感情最好的照顾者喂宝宝。
然后尽可能选择新鲜的母乳给宝宝喝,宝宝的接受度会更高,避免冷冻母乳由于脂肪分解,导致味道改变而让宝宝不适应。
用勺子或者杯子给宝宝喂奶
如果宝宝坚决不吃奶瓶,尽量选择勺子或者杯子慢慢过渡,缓解宝宝的抵触情绪。
宝宝突然不爱喝奶粉,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大多数时候也是暂时性的,只要宝宝的生长曲线趋势正常,家长就不用太担心。
家长也可以根据以下常见原因进行一一排除。
适应了奶粉的宝宝,突然不爱喝奶粉
家长首先要排除疾病和特殊因素,比如口腔、呼吸道、消化道、接种疫苗、长牙等,这些状况可能会导致宝宝身体不适不爱喝奶粉,通常会随着宝宝情况好转,胃口恢复。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 4~6 个月的宝宝出现阶段性厌奶
4~6 个月宝宝的视力、身体活动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分清少部分颜色、可以翻身、手的活动也多了起来,周围一切对他们都是新鲜的,这会让他们在吃奶时分心,导致没之前那么爱吃奶。
解决办法: 创造一个安静、相对单调的环境让宝宝专心吃奶。
2. 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
辅食会带来更丰富的味觉体验,让宝宝短期丧失对奶粉的兴趣。
解决办法: 可以先喂奶粉,再吃辅食,辅食添加时注意不额外加糖或盐,保持宝宝清淡的口感。
3. 奶嘴不合适、老化需要替换
随着宝宝的成长,小月龄的奶嘴流速过慢,宝宝因吮吸吃力而不愿意喝奶粉。
解决办法: 及时将奶嘴随宝宝月龄增加升级换代,通常建议 2~3 个月更换一次奶嘴。如果奶嘴有以下情况都需要进行更换。
1)奶瓶倒置,奶液如水般流出,说明奶嘴已损坏
2)奶嘴变色,说明已经老化
3)奶嘴有裂缝或破口
4. 母乳转奶粉,但宝宝不爱喝奶粉
这种情况下宝宝可能无法接受的是奶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接受奶瓶喂养的方式。
解决办法: 多尝试,选择柔软度适中的奶嘴;使用奶瓶前加温,让奶嘴的温度、流速尽量接近母乳;换一个宝宝不熟悉的新环境,让妈妈以外的人进行奶瓶喂养。
5. 转奶期,宝宝一时无法适应新奶粉
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口味不同,较大婴幼儿配方奶粉可能还会添加香兰素等食品用香料,来提升口感。在两种配方奶粉中宝宝会有自己的偏好,因不喜欢新的奶粉口味而不愿意喝奶。
解决办法: 找对时机,循序渐进转奶。在宝宝状态良好、且无接种疫苗计划时开始转奶。转奶时不添加新的辅食,初期以新旧奶混合,在中午食用为宜,观察宝宝对新奶粉的接受度。
只要宝宝喝奶量正常,就不用太担心
不同月龄宝宝每天推荐喝奶的量,可以参考下面这张表。
图片来源:[1]
有的宝宝会在 4~6 个月开始出现奶量减少的情况,通常会在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这段时间密切关注宝宝的成长曲线,只要体重和身长增长趋势正常,家长就不用太担心。
但如果宝宝的总奶量长期严重不足,可能会出现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等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宝宝突然不喝奶,有哪些原因?
导致宝宝不爱喝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口腔问题(长牙、鹅口疮等)、呼吸道问题(鼻塞、咽痛等)、消化道问题(胃食管返流、急性肠胃炎引起的腹痛、腹胀等)、中耳炎导致耳朵疼痛、接种疫苗等。
如果明确是以上原因造成的厌奶,大都会在情况好转后消失。
但也有宝宝状态良好,但就是不愿意喝奶的情况。常见原因主要有:
辅食味道丰富,对初次添加的宝宝来说有更大的吸引力。添加辅食后,宝宝一般就会减少奶量的摄入。
解决办法: 用餐前先喝奶,再添加辅食。
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对周围的世界越来越好奇,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分心,比如电视的声音画面、身边走来走去的人、墙上的图片等,从而影响喝奶。
解决办法: 在安静、光线昏暗的房间喂奶,让宝宝专心喝奶。
哺乳妈妈换了新的沐浴露或香皂,身上残留着香味,宝宝不适应新的味道。还有,哺乳妈妈运动、月经恢复、吃辛辣食物、喝咖啡等,都会导致母乳味道的变化。
解决方法: 根据情况,一一做排除。比如在运动前哺乳、减少摄入辛辣食物、不喝咖啡等。
尝试了各种方法宝宝还不喝怎么办?
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尽可能让宝宝多喝奶,以满足充足的钙等营养需求。
4~7 个月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用奶粉冲兑米粉;
7~12 个月的宝宝,咀嚼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可以吃牛奶馒头、牛奶磨牙饼干;
满 1 岁的宝宝,还可以开始尝试喝纯牛奶、不加糖的酸奶或奶酪;
除此之外,多选择一些富含钙的其他食物,比如豆制品、钙含量高的绿叶蔬菜苋菜、荠菜、油菜苔、小白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