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卿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赵汝星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0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围绝经期综合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更年期综合征。
绝经是每个女性朋友都要面临的问题,是身体衰老的表现。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朋友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相关症状起到最后一次月经的后一年。这个时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水平的波动和/或减低,而出现月经的不规律、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如身体一阵阵的发热出汗、心慌、头晕等)及心理的症状(如易怒、焦虑等),这就叫做围绝经期综合征 [1,2]。
人工绝经的女性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中年女性的常见病 [3],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治疗有可能会影响女性身体健康、夫妻关系以及家庭和谐。
这种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激素补充疗法,适当补充雌激素、孕激素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在适宜的时间范围内,越早补充激素,治疗效果越好,收益越多,推荐在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可表现为经量减少、月经周期延长等,具体请医生判断)后就尽早开始 [4,5]。
面对这些症状,不可一味忍耐和胡乱服用保健品,反而会导致病情的恶化。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除了经受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也可能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但无论如何,请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规范性治疗能够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假如你的家人朋友患了围绝经期综合征,也请给予她们足够的情感支持。
绝经,是每个女性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月经发源于子宫,子宫需要卵巢的呵护。卵巢的功能活动从青春期开始,表现为月经来潮, 通常在 45~55 岁之间卵巢功能活动终止 [6],月经也就停止,即绝经。
绝经分为以下两种 [1]:
会。
更年期综合征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进入中老年后,体内雄激素会逐渐下降,甚至出现雄激素部分缺乏的症状(如性欲减退、易疲劳等),也称作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7]。
虽然男性的这些表现与女性更年期出现的症状大致相同,但较缓和,不像女性那样明显、急骤和有明显的标志界限,个体差异很大。
多数男性患者症状较轻,主动就诊的较少,而部分医务人员也缺乏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正确认识,常常就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常见 [3]。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针对女性展开,约 2/3 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 [8],也就是说每 100 位围绝经期妇女中就有近 70 人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而我国处于围绝经期阶段的女性约有 1.3 亿,群体较为庞大 [5]。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 40% [7],即 100 位男性朋友中约有 40 人患有此病。
尚缺乏整体流行病学数据。
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近期表现和远期表现 [1]。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如雌激素、孕酮等)波动和/或减少,从而影响人体内的正常工作,导致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出现 [1]。其发生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见因素有 [6]:
我国妇女的围绝经期年龄范围通常为 45~55 岁 [6],但在下列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绝经提前,从而可能造成围绝经期综合征提前:
自然绝经的年龄一般在 45~55 岁之间 [6],确定是否绝经需要进行回顾性地判断 [4]:
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因为体内激素波动,一般会出现月经紊乱、身体一阵阵的发热出汗等症状,如果症状轻微,持续观察就可以。
但如果症状较为突出,比如身体发热出汗、心慌、头痛、头晕等症状反复发作、情绪波动很大、月经紊乱严重,明显干扰到日常工作、生活和睡眠时,建议及时就医。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性激素测定等实验室检查可以辅助诊断 [1]。
围绝经期综合征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不建议个人生顶硬扛,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与诊治,对您的主要症状给予正确的评估,并需要排除身体相关疾病的可能。
绝经期前后的生理、心理改变属于正常现象,有些女性不需任何治疗或者一般性治疗就能使症状消失,有些症状明显的女性则需要多方面的调理与治疗。
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及激素补充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心理治疗、使用调节自主神经的药物(如谷维素等)、加强身体锻炼、增加日照时间、适当补充蛋白质及钙制品预防骨质疏松等。激素补充治疗,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药物补充这时期机体所缺乏的性激素,从而缓解症状。
如今与以前大不相同。过去很多女性还没到绝经期,寿命就已经耗完,没有多少女性体验过雌激素缺乏的困扰,随着人类寿命的逐渐延长,围绝经期妇女群体越来越庞大 [2],而且过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对女性身体的影响认识不足,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也就慢慢地变得「普及」起来。
今天的女性承受更大的社会、工作、生活的压力,遭遇绝经期,某种程度上是雪上加霜。
此外,医疗条件改善,今日之女性有条件也有权利去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所有的这些都说明要积极应对围绝经期综合征。
妇科或内分泌科。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激素补充治疗补充的激素是性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个与咱们常说的令人发胖的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完全不同。常用的激素补充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4]:
女性年轻的时候,雌激素在体内如潮汐般规律涨落,维系着女性的正常生理周期以及休养生息,似乎没人感觉到它的存在。可一旦到了围绝经期,卵巢停止工作,体内的雌激素一下子降低,身体立刻就「愤怒」了。
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很复杂:身体一阵阵的发热出汗、失眠、烦躁等,处理很简单:补充激素。雌激素水平下降对身体有着其他更长远的影响,如心脏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等等。
因此激素补充并不仅是为了一时平静更年,更是为了以后几十年的无病少灾。激素补充该补就要补,该出手时就出手,别犹豫。
激素补充治疗,需要专科大夫开具处方,具体用药方案要到医院,就诊后遵医嘱服用。
从绝经期前后 (卵巢功能发生减退开始,直至绝经后一年内的这段时期) 开始,到 60 岁之前或绝经后的 10 年内,约 15 年都是进行激素补充治疗的最佳时间,这段时间在医生称之为绝经期激素补充治疗的「时间窗」 [4]。
要科学正确地进行激素补充治疗,就必须特别关注激素补充治疗的「时间窗」,在「时间窗」内进行治疗,收益最多,安全性高,且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受益越多。当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并出现身体一阵阵的发热出汗、疲乏、失眠等症状时就可以开始激素补充治疗 [1]。
不会。
大家担心的让人体型大变身的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叫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是两码事。雌激素不但不会导致发胖,还会塑造细腰丰臀的魅力体型,更年期后,腰身粗、肚子鼓,就是雌激素少了造成的 [11]。
有可能会。
雌激素会对子宫内膜持续作用,导致内膜持续增生,有引发癌变的可能,但是只要模拟生理周期,在雌激素基础上搭配使用孕激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4]。
激素补充对乳腺癌的发生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很小,而且在治疗结束后,乳腺癌风险会慢慢降低 [4]。乳腺癌风险增加主要与治疗方案中的合成孕激素有关。所以,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天然孕激素(如微粒化黄体酮)或者最接近天然的孕激素(如地屈孕酮),这类孕激素导致的乳腺癌风险更低 [4]。
医生会做以下工作:
开始激素补充治疗后,随诊的频率一般为首次用药后一个月、三个月和六个月,以后则为每年一次 [4]。换句话说,就是在上述时间需要您再来门诊看医生。
不同的患者,可能用药的方法不同。
不同的患者,治疗的期限不同。如果是为了缓解身体一阵阵的发热出汗等症状,则治疗时间可以相对较短;如果是为了预防骨质疏松症,则需要长时间治疗。
定期复诊时,只要预期的好处大于害处,就可以继续雌激素补充治疗 [4]。
口服途径
非口服途径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绝经前后推荐的健康饮食基本组成包括 [2,4,12]:
围绝经期综合征在生活上无特殊注意事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
参加任何体育运动比久坐要好,规律运动可以减少死亡率。经常运动者的身体代谢情况、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认知以及生活调节更好,并且心脏病、脑中风、骨折以及乳腺癌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12-14]。
患者在进行锻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2,4]:
生育能力和性能力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能生育不代表不能享受性福,因此绝经不代表性能力丧失。
女性绝经后性生活骤减或停止,会影响夫妻感情和交流。更重要的是,适量的性生活,有助于维持女性性器官功能。绝经后规律的性生活,有助于调节女性的精神和情绪,促使激素分泌,延缓女性的衰老 [2]。
中国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是 49.5 岁,而实际上,在此之前的几年里,女性就已经进入了「更年期」了 [1]。大部分处于更年期的女性会出现疲乏、失眠、易激怒、抑郁或心悸的状况。而超过一半的女性会有阴道干燥、性交疼痛等问题 [1]。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以下这些办法:
绝经是每个女性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1],有些女性可以安然度过,有些女性则会经历很多痛苦,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预防,最重要的是正确应对。
很多女性未能正确地应对围绝经期,只是一味地忍耐,或是乱服保健品。一味地忍耐,并不可取;而对于保健品,其成分、剂量并无明确标注,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证。如果长期滥用保健品,还可能会加重女性围绝经期的症状。
绝经期女性应前往正规医院的妇科或内分泌科门诊,在内分泌科或妇科医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这是目前解决围绝经期问题的科学途径和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