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杨红梅妇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1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是指经期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它不适,症状严重时影响女性生活质量。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两者对机体的影响和治疗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原发性痛经是指子宫、卵巢、输卵管的生殖系统器官没有任何病变时发生的痛经,占痛经的 90% 以上。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常见的器质性疾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治疗方法根据原发病不同而有所区别。
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和壁腹膜,以卵巢和宫骶韧带最常见。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多发生于 30~50 岁产妇,约 15% 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少数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称为子宫腺肌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的症状为痛经、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中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至整个经期。异位的病灶可导致性交不适,表现为性交时下腹痛,另外还可表现为不孕及月经异常。
主要症状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及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与月经前 1 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
异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囊肿、粘连形成。卵巢是最易被异位内膜侵犯的部位,异位内膜侵犯卵巢后,会在其内生长、反复周期性出血,形成囊肿,囊肿大小不一,直径多在 5 cm 左右,大者 10~20 cm,内含暗褐色、似巧克力样陈旧性液体,故又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囊肿在月经期内出血增多,腔内压力增大,囊壁易反复破裂,破裂后囊内容物会刺激局部腹膜及其它脏器发生炎症反应,导致下腹疼痛。同样异位内膜也可侵犯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及子宫后壁等,导致盆腔深部疼痛。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常见的器质性疾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治疗方法根据原发病不同而有所区别。
生育年龄女性有痛经且进行性加重、不孕或慢性盆腔痛,盆腔检查发现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或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即可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另外,B 超检查及血清 CA125 的检测也有助于该病的诊断,腹腔镜检查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佳诊断方法。
依据典型的症状包括进行性痛经和月经过多、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可做出初步诊断,B 超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但确诊取决于手术后的病理学检查。
妇科,妇产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强调个体化:
痛经症状轻或无症状的患者,可使用布洛芬、酮洛芬等止痛药物控制疼痛;
有生育要求的轻度患者可以先行药物治疗,严重者选择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年轻无生育要求的重度患者,可行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
症状及病变均严重的无生育要求者,可以考虑行根治性手术。
红糖的原料是甘蔗,红糖 95% 以上的成分为蔗糖,另外还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除了补充能量,并无其他特殊的功效。热饮、热敷可以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可能有助于缓解痛经,但效果不确切。
对于痛经的治疗,不能盲目使用热敷、红糖水等方法,应到医院就诊,首先明确痛经的类型。
继发性痛经患者的不孕率明显升高,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不孕率高达 40%。
目前认为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手术加 GnRH-a 治疗后,停药恢复正常的月经后可考虑怀孕,若尝试怀孕半年未孕者,建议生殖中心就诊。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出现痛经后应就诊于妇产科,明确是否为继发性痛经,并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