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杨红梅妇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5年05月07日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指由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而不是由妊娠、子宫内膜肿瘤、感染、血液病、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发育畸形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功血分为无排卵性和有排卵性两类,无排卵性功血占 85%。无排卵性功血好发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有排卵性月经失调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诊断性刮宫是诊断和治疗功血的重要手段。
另外,关于功血这一概念目前临床上已弃用。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 2014 年建议,不再使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这一概念。
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出血的第 1 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 1 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月经周期一般为 21~35 天,平均 28 天。
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经期,一般 2~8 天,平均 4~6 天。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称为经量,正常经量为 5~80 mL。
此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也有可能在经历一些情绪困扰。患者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来改善情绪,也可以借助心理咨询解决情绪困扰。
另外,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关爱对患者情绪恢复也有很大帮助。
无排卵性功血可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常见的症状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出血。
精神紧张、营养不良、饮食紊乱、代谢紊乱、过度劳累、酗酒、慢性疾病、环境及气候骤变、药物等均可能影响与月经有关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功血的发生。
卵巢排卵后形成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显黄色,故称为黄体。可以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黄体功能异常可导致月经异常,属于有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一种病因。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有:未孕,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晚绝经,应用外源性雌激素,各种原因引起的内源性高雌激素血症,长期应用他莫西芬,或者家中有患子宫内膜癌的直系亲属。
无明显遗传性,不会传给下一代。
凡不符合正常月经标准的出血,均属于异常子宫出血。
诊断功血的关键是排除非生殖道(如泌尿道、直肠、肛门)及生殖道其他部位(如宫颈、阴道、外阴)的出血、全身或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及医源性子宫出血。再结合症状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诊断。一般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是从身体上有病变的可疑部位上切下一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是医学上常用的诊断方法。
刮宫术适用于有性生活的急性大出血和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但并非所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都需做诊刮,且不是长期治疗的方法。
如无性生活者,一般尽量不做诊刮术,除非激素治疗失败或怀疑有器质性病变时,才考虑诊刮术。
然而,年龄 > 35 岁、经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应考虑诊刮以明确子宫内膜病变。
即诊断性刮宫,是取子宫内膜或宫腔内容物的手术,目的是止血和明确子宫内膜的病变类型。
妇科或妇产科,有生育需求的可选择生殖科。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周期性性激素治疗为主。
有排卵性功血的治疗主要注重抑制月经过多,维持黄体功能,调整月经周期,防止复发。
请在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后,遵医嘱规律用药。
使用激素止血后,必须调整月经周期,以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防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再次发生。常用的方法有:雌、孕激素序贯法,雌、孕激素联合法,孕激素法,促排卵,宫内放置节育器。
雌、孕激素序贯法,即人工周期,模拟女性正常的生殖激素节律。适用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功血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低者。
从出血第 5 天开始口服雌激素,连续口服 21 天,然后在服雌激素 11 天起加用孕激素,连用 10 天。连续 3 个周期为一个疗程。
雌、孕激素联合法,即同时口服雌、孕激素,常用口服避孕药,适用于有避孕需求者。
一般从出血第 5 天开始口服, 共 21 天,连续 3 个周期为一个疗程。
有血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及 40 岁以上吸烟的女性不宜应用避孕药。
可以的,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避孕药用于止血的几率超过避孕所需剂量,对于有避孕药物禁忌证的患者应慎用。
促排卵治疗可从根本上防止功血复发。适用于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及育龄妇女功血有生育要求者。
促排卵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妊娠的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持久不愈,无生育要求,或不宜使用药物治疗,尤其是不易定期复查的年龄较大的妇女,可考虑手术治疗。
为防止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对不规则阴道出血应尽早就诊,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同时做好病因预防,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健康饮食、学会释放压力、定期体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