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是什么?

卵巢早衰(POF)是指女性在 40 岁前发生卵巢功能衰竭,从而出现闭经伴随血促卵泡激素水平升高(FSH 大于 40 IU/L)和雌激素水平降低(低于 50~70 pmol/L),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多汗、面部潮红、性欲低下等[1]
该疾病会影响生育功能,且具有遗传性,但除有明确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卵巢早衰可以通过免疫抑制治疗获得肯定效果外,对大部分不明原因的病例来说,尚没有被证明确实有效的治疗措施来恢复或保护卵巢功能。
卵巢早衰常见吗?
常见。
研究发现在小于 40 岁的女性中,卵巢早衰发生率为 1%~2%,小于 30 岁的卵巢早衰发生率为 1‰,即每一百个小于 40 岁的女性中约有一到两人出现卵巢早衰,每一千个小于 30 岁的女性中约有一人出现卵巢早衰[2]
卵巢早衰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
有可能。
卵巢早衰的病因目前以遗传因素(X 染色体异常)为主要因素,故母亲确诊有卵巢早衰,患者女儿患病的几率也会增高[1]
更多

卵巢早衰的表现有哪些?

  • 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

    • 原发性闭经:女性年龄超过 16 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乳房、阴毛、腋毛、生殖器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或年龄超过 14 岁,第二性征未发育。
    • 继发性闭经:指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六个月,或者按照自身原有的月经周期计算停止三个周期以上(妊娠及哺乳除外)。
  • 不孕:男女双方有正常性生活,在未采取避孕措施且持续超过一年仍未怀孕,且排除男方因素。不孕是卵巢早衰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有本病家族史者应尽早计划怀孕。

    卵巢早衰并不等于卵巢功能的完全丧失,短暂的或间断的卵巢功能的恢复是可能的,临床观察有约 50% 的卵巢早衰病人会出现间歇性排卵现象,其中 5%~10% 的患者在确诊后自然妊娠,但发生率低。

  • 低雌激素症状:表现为性欲减退、潮红出汗、阴道干涩、情绪烦躁等[3]。原发闭经者低雌激素症状少见,少数有上述症状者可能与曾经进行雌激素治疗有关。继发性闭经者低雌激素症状常见。


  • 更多

    卵巢早衰的原因有哪些?

    卵巢早衰是一种有多种病因的综合征,在大部分的病例中病因还不明确。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遗传因素:占主要地位。X 染色体的异常一直被认为是引起卵巢早衰的主要病因。X 染色体异常包括特纳综合征患者,其表现为身材矮小,外阴发育幼稚,阴道、子宫小或缺失。
  •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失调可能会导致卵巢功能损伤,部分患者可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 病)。
  • 医源性因素: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累及卵巢的手术、化疗及盆腹腔的放疗常常是医源性引起卵巢早衰的原因。
  • 其他因素:除此之外,不良的环境因素(如长期与杀虫剂、塑化剂、甲醛等物质接触)、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嗜酒、熬夜等)也可能会影响卵巢的功能,从而引发卵巢早衰[1]

  • 查看卵巢早衰相关内容

    患者问:

    :试管移植前咨询
    病情介绍:您好我今年34岁,我在2017年的时候意外怀孕,在三甲医院做的人流手术。目前备孕4年未孕。尝试中药一年未怀。
    2024年10月检查AMH1.4,激素六项中促卵泡生成素低,医生说是卵巢早衰,别的医院B超显示(疑似积水)但是301医院检查B超没说有积水。输卵管造影检查置管困难无比疼痛最终是双侧不显影,结论是双侧堵塞。后选择做试管。目前是下图黄色建档单子所有检查都正常,只有同型当时高是10 ,目前吃叶酸,b6,b12也降下来。
    2025年5月3日取卵,拮抗方案,7 胚胎最终获得5个囊胚,3个4AB,1个4BB,1个3AB。因夜针前一天孕酮 5,夜针后孕酮 25,太高了取消鲜胚移植。
    移植前怕有别的问题胚胎不着床,去做了三维彩超。结果显示右附件条形暗区,如下图。
    需要解答的问题:目前是看了报告非常害怕,直接去移植会不会流产之类的,或者听说要做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切除两侧输卵管,如果切除对卵巢有伤害更加早衰,如果胚胎不着床用完了会不会后期没有卵了。也害怕手术有其他风险。想让您帮我看看我这情况是先尝试移植?还是说必须得做宫腹腔镜手术?辛苦大夫了,目前焦虑害怕的不行。

    1人看过

    患者问:

    目前症状有哪些?
    月经周期/经期量异常

    症状持续多久了?
    2周以上

    就诊人年龄及病史:即将满38岁,将近半年没有来月经了

    就医及用药情况:去年中医妇科看过确诊卵巢早衰,查激素显示围绝经期,然后吃了一个月的中药后停药

    需要解答的问题:目前不知道是不是要放任不管

    0人看过

    患者问:

    症状及患病时长:去年问诊过,月经少,且雌xi

    就医及用药情况

    需要解答的问题:

    2人看过